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新的理念说明:在未来的教学中,要注重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要注重发挥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主导性。教学实践证明,当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都能落实到教学中时,课堂教学就会有高质量。但是我们常常发现,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不能落实到位,怎样才能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呢?本文试就“教师主导的内容”“落实学生主体的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的任务。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必须体现学科教学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阅读教学要真正实现这两方面的统一,达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目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将训练与感悟有机结合。优化教学策略,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且有效的实践活动中“感悟”“训练”——感悟体现人文性,训练体现工具性。教师钻研教材,找准适合学生“感悟”与“训练”的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3.
刘相荣 《山东教育》2004,(13):20-20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推”为主。从夸美纽斯到赫尔巴特都曾提出“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的教学则体现以“推”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费心劳神“推”着学生向前,逼着学生接受知识。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教学?过去往往理解成“教师教-学生学”,现代教学论认为应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的学习固然需要教师的指导,但归根结蒂要靠自身的努力和能力。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主动的“学”才能起作用。离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教学目的将是一句空话,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知识是有限的,大量的要靠离校后的体现,因此,掌握学习本领至关重要,教师“教”学生“学会了”学习(即掌握了学习本领)。并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那么,教学目标才以实现,教学的价值才得以真正的体现,本文从教师要教“学”的理由(转变观念)、如何教“学”(改革教法)、完成教学轨道转移的标志(达到效果)三个方面探讨教学的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提出教学中要体现“思想性”和“实践性”,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促进其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这要求教师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掌握五“巧”艺术。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教育理念提出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地实现“有效教学”.作为一名普通的初中物理教师,本人积极地投入到“有效教学”的课堂改革中去.在探索的过程中,进行不断地反思,有了以下体会.  相似文献   

7.
胡泉  张义玲 《农村教育》2005,(7):113-113
一、从“教室”到“学室”的转变。是教师的教学角色的转变 “教室”所体现的是“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教师成了知识的“权威”,没有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教师主宰着课堂,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只不过是引导学生往里钻的“圈套”,学生没有主观能动性,处于被动地位,怎么教,怎么学,教多少,学多少,参与的是一种“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8.
传统语文教学是“独白”式教育,它忠诚于学科,却背弃了学生;进行着表演,却没有了观众;体现了权利,却忘记了民主;追求着效率,却忘记了意义。针对这种弊端,依据教育交往理论,新课标精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的过程。”以“对话”来界定语文阅读教学,既体现了活动状态,又内含了主体自觉,且道出了理想追求:“对话”作为一种交往关系,意味着平等介入。作为交流、沟通的“对话”,必然要有个“生态条件”,即建立在双方真诚平等的基础上。教师应走出“教师至上”,抛开功利心,怀揣一颗平常心,与学生真诚…  相似文献   

9.
善于“品”教师的教学思路 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思路。一个教师教学思路的好或差.不仅直观地反映了教师的自身素质,而且更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效果。从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一个优秀教师的教学思路.常能自然巧妙地体现出“循序渐进”的原则,常能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而一个较差教师的教学思路常常是模糊不清。  相似文献   

10.
苏教版初中教材中每册都特别设立了1-2个“专题”。这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神,顺应了新课程理念。这对教师来说,无疑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新课题,其教学难度之大。然而,它为教师与学生的探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调致了教师自身学习与探究的积极性。因此在整个“专题’教学过程中,教者必须首先深入探究“专题”内容,精心备课,用心设计出适应新课标提出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法的教法,整合实施“自主、合作、探究”与“导学”。  相似文献   

11.
“动态生成”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当今课堂教学中广大教师的普遍追求.更是目前教学研讨的时髦话题.生成,既有教师通过“预设”预约的.这是教师的期待.亦是对教学的肯定:生成.也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凭借自身的探究、体验、感悟进发出的“灵光”,令人惊喜!课堂教学是施教者与学习者的“成长历程”.动态生成是教师教学生命的体现,更是学生学习生命的体现。精彩的动态生成,体现了课堂的活力.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生命化课堂的理想状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古人云“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而“学其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必须努力创建平台,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感情融洽、关系协调,整个教学情境既有益于教师的教学表达,又能对学生有激励的效应,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然而,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某些教师往往只注重表面现象,只把自己当成一个“教书匠”,一味地体现在“教”上,把学生当做装载知识的机器,把教师本身当做传授知识的机器,  相似文献   

13.
课堂上,出乎教师预料的情况时有发生,特别是当教学的某个细节脱离了教师的预设,使教师感到措手不及的时候,怎样科学、巧妙地调控,使自己不至于陷入尴尬的局面,这,不仅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机智,也是教师教育教学思想的反映。上例中,该教师的预设线索清晰、循序渐进:在创设情境中引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在“组数”游戏中复习旧知,激发探究新知的兴趣;在“摆数”活动中探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然而,在“组数”游戏的最后一个环节,出乎教师意外的情况发生了:学生已经预习了新课,知道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的任务。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必须体现学科教学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阅读教学要真正实现这两方面的统一,达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目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将训练与感悟有机结合,优化教学策略,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且有效的实践活动中“感悟”“训练”———感悟体现人文性,训练体现工具性。教师钻研教材,找准适合学生“感悟”与“训练”的最佳结合点,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遵循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确定“感…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引导是决定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依据新课程理念,结合笔者教学实践,通过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巧妙设计“递进式任务”,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效率,锻炼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动态生成式教学”及其使用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所谓“动态生成式教学”,是指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预先确定的一种思路教学,是根据学生学习的现实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教学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动态生成教学具有以下三大特点:(一)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往课堂中尽管教师想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体性,但受教学活动计性、预设性的影响,教师把教学过程看作是预定计划或方案的简单体现,学生的思和活动被束缚在教案框架内,主体性没有得到体现。动态生成式课堂教学不再是教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一个…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本文从文本与教师在小学阅读教学对话过程中的作用出发,阐述了“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之间的关系及在阅读教学中起到的作用;点明了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体现了阅读行为中人与人之间确定的一种平等、双向互动的对话关系。在这场“对话”中关键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多元对话,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本文想就“生生对话”中教师的功能和作用做一点粗浅的探讨。所谓“生生对话”,即课堂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现实的情形是,为了体现“以学生为本”,体现对学生“自我体验”的尊重,有的教师对学生的意见观点看法一律赞成而不加评判,其实这是对“尊重”的误读,也是对课改精神的误解。毫无疑问,课改的目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但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不是削弱教师的作用,相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教师作用的强化,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中的“以人为本”与综合导师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人为本”思想在高等教育中的直接体现就是“学校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综合导师制是充分体现“学校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的最好结合体,是融教学与学生培养于一体的高等教育新思路,是实践“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最佳模式,是实现办学“以教师为本”的最好途径;是最适宜推进学分制改革的学生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20.
梁振明 《师道》2007,(5):17-17
课程改革虽然要求我们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很多时候,我们还是牵着学生鼻子走,企图把学生的思维引进教师的预设中,认为这是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殊不知这有时恰好抹杀了孩子们的灵气,造成了教学的单调和乏味。下面是我在“工程问题”教学中的一个片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