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型大学精英教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进程,建设应用型大学的理念以及一批应用型大学应运而生。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是否存在精英教育?应用型大学能否实施精英教育?对前一个问题,大家有争论,但总体倾向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仍要坚持精英教育;对后一个问题,论者甚少。本文仅从应用型大学一个实际工作者的角度对后一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们把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高速发展以后进入的平台期及大众化的后阶段,称之为后大众化阶段.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迎来“后大众化”时代.在这个阶段,必须对前一阶段大众化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寻找出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路径.如何突破后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瓶颈难题,平稳过渡到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同时解决大众化阶段的种种问题,成为东南亚国家政府和教育理论界的先行问题.日本、东南亚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对我们有更加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从早期的精英化阶段进入到大众化阶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教育界探索的新方向和研究的热点。在此背景下,文章以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为研究对象,应用德尔菲法构建了一套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评判标准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并通过层次分析法测算出指标权重。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过度解读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过度解读表现在:对于特罗(Martin Trow)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过度突出其中大众高等教育说的地位,罔顾特罗越来越关注的是大众高等教育阶段与普遍高等教育阶段的关系,而非精英阶段与大众阶段的关系;对于西方高等教育发展理论,过度突出大众高等教育说在其中的地位,漠视对立面的其他理论学说;对西方教育大众化理念,过度突出其中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部分,略去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整个教育大众化的延伸和发展这一理论的背景.过度解读只能导致对理论的误读和曲解,带来教条而不是创新.  相似文献   

5.
1973年,马丁.特罗教授在《从精英向大众化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指出,大众化理论是一种预警理论,就是要提醒人们,高等教育在进入大众化阶段后要发生重大变化,对即将发生的变化,我们要有所准备。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大众化的发展阶段,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  相似文献   

6.
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共存,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基本特征。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超过15%,按照美国学者马丁·特罗关于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来看,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走过精英教育阶段后,在大众化教育阶段仍要发展精英教育,对此学界已基本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是美国学者马丁·特罗(Matin Trow)在1973年提出的,按照他的理论,高等教育可划为三个阶段:适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在15%以内的为英才(即精英)教育阶段;在15%—50%为大众化教育阶段;在50%以上为普及教育阶段.根据这一理论,美国早在1940年就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西方各国在60-70年代都陆续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  相似文献   

8.
1973年,马丁·特罗教授在《从精英向大众化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指出,大众化理论是一种预警理论,就是要提醒人们,高等教育在进入大众化阶段后要发生重大变化,对即将发生的变化,我们要有所准备。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大众化的发展阶段,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职业教育的一个层次,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社会人才多样化需求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我国高等教育步入了大众化阶段,社会对人才需求多样化,高等教育的培养方式和培养目标均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因此,在保证拥有高水平学术研究型创新人才的同时,急需大量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而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的必然选择。文章分析了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动因,并以广西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试点为例,提出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成为高等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地方本科院校主要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必须理清办学理念,找准办学定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强化实践教学,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殷骅 《宁夏教育》2011,(2):18-19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到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地方一般性高校承担了高等教育的绝大部分任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形势十分严峻的今天,地方院校应该根据市场需要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有目的地培养满足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廖春华 《文教资料》2008,(10):161-164
经过几年的扩招,我国高等教育有了飞速发展,规模居世界第一,毛入学率达到22%.沉浸于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满足,成了流行的社会倾向.然而,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原本并不是关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量的理论,而是预警理论--是关于高等教育规模达到一定发展规模后的预警.忽视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预警功能,也就忽视了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潜在危险.从而降低了这一理论的价值.准确理解把握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正视现实存在的问题,对我国高等教育稳定、有序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其任务主要是培养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故应用型大学应密切关注经济的发展,根据国家和地区、行业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学校实际和生源状况,探索出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办出特色和质量,才能够长期生存并快速发展,应用型大学是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1973年美国学者马丁·特罗(MatinTrow)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根据他的理论,一个国家适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在15%以上就进入大众化阶段,超过50%就进入普及化阶段。美国早在1940年就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形成一场持久的运动,并迈进到普及化阶段。社区学院是这场运动的主角,极大地推动了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美国以发展社区学院促进高教多样化的做法为我国促进高教大众化、优化高教结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应用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多元化需求,是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是技术发展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需求。从现代职业教育视阈和社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出发,通过对人才分类理论、学位分类理论和高等教育分类理论三个维度进行分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应用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主要是培养工程技术型和技术技能型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17.
后大众化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大众化"是日本著名学者有本章提出的一种解释高等教育发展新现象的理论,该理论揭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达到一定程度后即开始转向终身化而非走向普及化。后大众化的典型特征是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入学率增长在未达到普及化之前就出现了停滞和波动,而非传统的成人学生入学率却持续增长,其增长率甚至超过了传统学生,而且这些学生可能多次入学。本文通过美英日三国高等教育后大众化过程及特征分析,认为我国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后大众化可能会提早出现。本文从劳动力结构现状、人口老龄化趋势、产业结构调整、闲暇时间特点、国家政策导向、人口结构变化等方面分析指出我国所具备的高等教育向后大众化转型的客观条件。结合后大众化特点,本文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后大众化的基本策略:高职院校将是高等教育走向后大众化的核心机构;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将转变为以非学历培训为主的机构;成人高等教育制度将趋于地方化、多样化、自助化;加强质量监管并赋予成人高校以充分的招生自主权。  相似文献   

18.
1973年,美国社会科学家马丁·特罗教授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把高等教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15%时,属英才高等教育阶段;入学人数达到适龄人口的15%—50%时,属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超过50%则为普及化高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个过程概念,每个阶段都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的组成部分。大众化阶段既传承了英才教育阶段的世俗化、实用化精神,又体现出普及化阶段的个性化趋势。2005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21%左右,部分省市已经超过30%。按照目前公认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我国已经步入高等教育大…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地方高校发展十分迅速,但其发展状况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地方高校目前发展现状的分析,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高教大众化背景下的地方院校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步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地方院校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应找准定位,实行多元化合作办学,发挥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