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课》1997,(6)
每期论坛要注重发展学生思维(1.3)胡济良概念是抽象出来的(上、下)(2.3、3.3)本刊评论员从《摆的秘密》一课看概念教学(4.3)本刊评论员要让学生有一个思维加工过程(5.3)本刊评论员观察教学与学生发展(6.3)本刊评论员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教法第8册教学经验《养蚕》教学设计等11篇(1.8一13) 盛晶晶等关于小学自然学科课型的探讨(上、下)(2.4、3.4)殷志杰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第九册教材介绍(3.10) 人民教育出版社自然室《燃烧和灭火》和《种子的萌发》的教学思路(5.14)章钧第10册教学经验《谈空气单元的实验》等4篇(6.9一11) 余琼初等 全…  相似文献   

2.
一、《燃烧和灭火》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完《空气的成分》,《氧气》,《二氧化碳》之后对物体燃烧现象有了一些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课教学重点是: ①使学生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②启发学生设计和动手进行几个小实验,培养学生用比较和归纳等思维方法学习自然课,并锻炼学生初步  相似文献   

3.
<正>《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是学生熟悉的内容,因此学生容易忽视本节课的重要性。教材上只有一个教师演示实验,那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呢?一、奇思妙想——引发思考,燃起兴趣燃烧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学生都十分熟悉。教师提问:燃烧有哪些现象呢?学生能描述出燃烧有发光、放热、反应剧烈等现象。"水中生火"这个演示  相似文献   

4.
本案例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五四制初中化学八年级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的第一课时,包括"灭火的原理"和"促进燃烧的方法"两部分内容。燃烧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学生已经知道了很多灭火和促进燃烧的方法。这一课题也不知曾被多少老师精雕细琢,如同一幅旧时的风景已被描绘出千百种的感觉。我们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时,基于促进学生化学基本观念建构的教学理念,重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空气的成分》、《氧气》、《二氧化碳》、《燃烧和灭火》、《空气的污染和保护》构成本册“空气”单元。从能力培养来看,前三课都属于“实验能力”的系列,学生通过实验获取知识,提高观察、实验和分析推理能力。指导学生搞好了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记忆,从而提高能力。现就我在这三课教学中实验的改进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个课题。本课题的重点是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经观察、分析得出可燃物燃烧的两个必备条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因此演示实验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本节课的成败。课前,我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7.
一、本册教材概述本册教材在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教学单元。互.电:在低、中年级学习了摩擦起电、电路等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电的种类、带电体的相互作用、雷电的成因及电热。包括第l、2、3、4课。2.空气:在低年级学习了空气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空气的成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燃烧和灭火以及空气的污染保护。3.宇宙:指导学生认识我国古代天文仪器——日署和圭表,学习观测太阳高度的方法,观察春夏季的显著星座D包括第10。11、12课。4.植物:在学习了植物器官的形态、植物的营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植…  相似文献   

8.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美版教材第三册第15课的教学内容,是继第二册《我们身边的线条》一课内容之后的线条系列课,目的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不同种线条带给人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相似文献   

9.
自然教材第三册《什么力量使大气流动成风》一课有一个炉灶模拟实验,设计这个实验的指导思想是利用在箱内燃烧蜡烛,把箱内空气加热,造成箱内外空气的温差,使空气在小范围内流动起来,进而引导学生把在模拟实验中的研究结果,扩展到大范围的自然界去,借助联想和想象使学生认识自然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自然》(实验本)第四册第1课《水》和第4课《空气》中,在认识水和空气的物理性质时,要求学生知道它们都是透明的,而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要建立“透明”这一抽象的概念,显然是比较困难的。我在随州市召开的“湖北省义务教育自然教学大纲·教材培训会”上执教《空气》一课时,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能  相似文献   

11.
一、说教材 《流动的空气》一课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3课,属于一节观察实验课,它和《了解空气》、《被压缩的空气》、《空气和我们的生活》共同组成了“空气”这一单元。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 用简要的文字介绍了风是什么,什么是微风和大风,从而也引出了研究风的话题。接着,通过香味在教室里传播的实验, 使学生感知香味是由教室里的空气从瓶子里传到每个同学的鼻子里的, 这就为后面研究空气的流动作了铺垫。然后学生借助观察香的烟的飘散轨迹, 观察教室里空气的流动情况, 进而感知风在教室里的运动情况, 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一、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 要想学会游泳就必须下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在其自身的探究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上课就是指挥学生一二一齐步走的传统观念,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材料的准备上,要为学生提供直观性、结构性很强的可选择与组合的自助餐式的材料,在同一时间内各组针对同一教材可选用不同的问题,对于同一问题也可采用不同方法,选用不同的材料。如:在《燃烧与灭火》一课,有的组可以重点研究燃烧要不要空气,有的组可重点研究燃烧要不要可燃物,有的组可以重点研究燃烧要不要…  相似文献   

13.
我在教学《燃烧与灭火》一课时,围绕教学目标,在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后,对教材进行了灵活调整和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材安排的思路是首先让学生实验,用不同的方法使几支燃烧的蜡烛熄灭,然后通过分析实  相似文献   

14.
下面是《燃烧与灭火》一课中关于“灭火”方法一段的教学实录,这段教学实录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燃烧知识(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 师:通过研究我们知道燃烧需要可燃物、一定的温度和氧气三个条件。那么,这三个条件中如果缺少一个条件,燃烧还能进行吗?请你们用实例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一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的第六课教学内容。一、说教材:本课是学生在学习《我们周围的空气》后,对空气有一些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在尊重教材编写意图和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增加的一个板块是:认识什么是占据空间。其目的是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在本课以前对"占据空间"这个概念并了解,而本课又是紧紧围绕"占据空间"在做文章,所以有必要在新课之前引导学生知道什么是"占据空间"。改动的一个实  相似文献   

16.
一、建构与解构 听了曾宝俊老师执教的《蜡烛燃烧和空气体积》这节课,又读了他在《科学课》2014年第5期上发表的《体验自我否定,缜密理性思维》一文,感受到他一直在探索如何让学生认识到“逻辑”、“思想实验”也很重要,曾老师称这种打破常规观念的课是“解构”的课。  相似文献   

17.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一节说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节是学生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小学学习《空气与燃烧》得出空气中有氧气,氧气能使物质燃烧得更旺,初一《呼吸作用》等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以后学习氢气、二氧化碳等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看,它对以后研究其他元素和化合物性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柴敏 《内蒙古教育》2012,(17):60-62
笔者参加呼和浩特市第四批中学化学学科带头人比赛时,抽到的题目是科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第三节《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一课,现将当时对该课的设计整理如下,愿与同行们一起交流探究。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及教学设想《了解空气》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也是学生探究“空气”的第一课。学生在生活中已初步认识到空气的一些显著特征: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虽然学生知道有空气这么一种物质,但对空气的认识是非常肤  相似文献   

20.
《空气》是“九义”教材人教社版第四册课文.其内容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指导学生找空气;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是什么样的物体.我们对本课的愉快教学过程尝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