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少家长窥探过孩子的心事?多少家长暗查过孩子的言行?多少家长偷看过孩子的日记?这样做的家长能正视孩子的双眼吗?要想让孩子心灵无垢,家长去信任自己的孩子吧!信任孩子的结果是什么?答案:孩子反而会更好地跟爸爸妈妈沟通,孩子的逆反心理会减少很多,家长将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尊重。  相似文献   

2.
家长的革命     
崔宇 《中华家教》2011,(3):32-33
《家长的革命》内容简介:一个有勇气改变自己的家长,才有能力改变孩子。当家庭、社会和学校都将目光集中在孩子的身上,希望通过各种技巧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拔高孩子的素质和觉悟时,家教专家崔宇独具慧眼,把目光投向了家长。因为事实证明,家长爱学习,则孩子爱学习;家长正直,则孩子爱正义;家长勤俭,则孩子朴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决定着孩子的一生。因此,家长必须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使孩子成人成才。作为中职学校,应下大气力做好家长工作,不断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能力,促进家校配合形成积极向上的教育合力。具体建议如下。  相似文献   

4.
窦宝平 《家长》2012,(4):14-15
如今,我们的社会环境和过去大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在一定程度上的陪读是有必要的。家长适当陪读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能够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但如果家长过度插手孩子的学习,那就容易使孩子在学习上产生依赖心理,甚至给孩子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从而对学习丧失兴趣、对父母感到厌烦。因此,家长陪读要讲究科学的方法。 一、家长要考虑孩子的需要 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的时候,学习上往往需要家长的陪伴和帮助。家长可以配合学校的教学进度,督促孩子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同时,家长的积极关注有利于孩子端正学习态度,从而使孩子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我们发现许多家长在接送孩子时很想和老师谈话,可又担心占用老师的时间,总是欲言又止。每当观察出家长这种情形,我们就赶快问家长,这时家长才开口说。   家长接送孩子时的家园沟通,是家长和老师联系、搞好家园共育的有效环节。家长送孩子入园后,不要急着和孩子说“再见”就走;接孩子时,也不要领了孩子就回家。我们鼓励家长接送孩子时做到以下四点:   一、送孩子入园时,家长向带班老师简单地汇报孩子在家里的行为表现、饮食睡眠情况和孩子近来的想法,让老师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配合老师搞好晨检,以利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  相似文献   

6.
齐然 《家长》2011,(7):32-33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许多家长不知道怎么和自己的孩子沟通,跟孩子说话时,孩子不是爱答不理,就是扭头就走。此时,家长往往认为孩子不好管了,翅膀硬了,不听家长话了。其实,问题出在家长身上,跟孩子说话也是要讲究技巧的。  相似文献   

7.
现在很多家长都苦于无法和孩子交流:孩子有话不愿和家长说,孩子在想什么,家长无从知晓,而家长的话孩子根本就听不进去,久而久之,家长和孩子的心灵间仿佛有了一道无形的鸿沟,彼此之间有了许多的不理解、抱怨,甚至严重对立。其实,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是个习惯问题,这种良好的习惯,最好从小就开始培养。  相似文献   

8.
早教     
《母婴世界》2013,(6):146-147
首先,家长先要从自身找原因:宝宝为什么这么喜欢玩电脑和手机游戏?两岁的宝宝怎么会玩手机和电脑游戏?家长教会孩子上电脑和玩手机游戏的目的是什么?家长给孩子做的榜样又如何?其次,家长能保证在孩子面前不上网玩游戏,孩子就不会玩了。还有。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远离手机电脑。家长多陪孩子玩现实生活中的幼儿游戏,以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家长改变了,孩子自然就会改变,家长榜样的力量最重要,坚持两周后,宝宝玩手机、上电脑的欲望就会慢慢的淡化,好习惯就会养成。  相似文献   

9.
正今天的家长对孩子教育关注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前面几代家长,而且这一代家长也是最具自我批评精神的一代,我们最常听到的话是:"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问题孩子的根本原因在家长"……所以,当幼儿园的孩子不肯上厕所,而拉在裤子里时,老师和专家常会让家长反思在教养孩子时是否有不当的行为;当孩子上了小学解决了在裤子里大小便的问题转而欺负班里同学时,周围人就会怀疑家长是不是给了孩子太大的压力。即便这样,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长仍然没有成长为完美的家长。随着孩子的问题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0.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个老师,家长的教育态度对幼儿个性的培养具有极大的影响。家长应该带着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帮助孩子培养一个良好的个性品质。对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幼儿教育的实践经验从家长要切忌过分容忍和溺爱孩子,防止幼儿形成娇惯型的个性;家长不要过于严管和干涉孩子,以免其形成的支配型的个性;家长不要对孩子过分的拒绝和放任,以免孩子形成的忽视型的个性;家长要切忌命令和威吓孩子,以免养成孩子专制型的个性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孩子的“热点”“兴奋点”是进行教育的好机会,不少家长无视孩子的热点,往往失去很多教育机会。孩子也有热门话题,结合孩子的热门话题和孩子聊天也是教育的好时机,如孩子爱下棋,家长就和他下棋,边下棋边教育他要克服马虎的毛病,一马虎全盘皆输,孩子很自然地就接受了教育。孩子爱看电视,家长就可以结合电视节目的情节教育孩子,影视节目中有很多教育因素,家长要抓住机会和孩子讨论,深化教育。有的孩子爱玩,家长就可以结合玩对孩子进行教育。一个孩子爱玩汽车玩具,家长就和孩子一块玩,孩子高兴极了,这时家长说:“这些汽车太落后。”孩子说:“全世界最先进的汽车我这都有。”家长说:“那算什么先进哪,现在世界上的汽车事故那么多,要是能造出不出事故的车多好。”  相似文献   

12.
“孩子少了,不好管了”,这是许多当了家长的委屈话。现在的孩子叛逆心理比较强,致使很多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比较僵,出现家长不满意,孩子不高兴的局面。为此,建议家长在和孩子相处的时间里,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良好的教育始于家庭教育,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当前的家庭教育问题颇多:有的家长言传身教负能量,孩子看在眼里;有些家长要么不管孩子,要么经常打骂孩子;有些家长貌似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习,可孩子的学习状况还是不尽如人意;一部分家长听天由命,认为孩子不会读书就算再管也无济于事;也有部分家长觉得管不住孩子,孩子出现了种种问题;还有一些家长以孩子的名义忙着为孩子"赚钱",却和孩子的隔阂越来越大,孩子也开始有逆反心理,孩子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在新课程的引领下应该丰富家校沟通的方式,加强家校有效沟通合作,试着改变家长朋友的观念,努力让家校教育同步,共创家校教育新天地!  相似文献   

14.
心晴 《中华家教》2012,(2):28-29
孩子淘气,一个家长河东狮吼,甚至愚昧地痛下毒手.另一个家长则理解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孩子在淘气中发挥聪明才智;孩子胆小害羞,一个家长心急火燎、强迫孩子多社交多应酬,另一个家长则接纳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自己做决定的权利;孩子笨手笨脚,一个家长忍不住上前帮忙代劳.另一个家长则允许孩子犯错、平静地等待孩子自己摸索……  相似文献   

15.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个老师,家长的教育态度对幼儿个性的培养具有极大的影响.家长应该带着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帮助孩子培养一个良好的个性品质.对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幼儿教育的实践经验从家长要切忌过分容忍和溺爱孩子,防止幼儿形成娇惯型的个性;家长不要过于严管和干涉孩子,以免其形成的支配型的个性;家长不要对孩子过分的拒绝和放任,以免孩子形成的忽视型的个性;家长要切忌命令和威吓孩子,以免养成孩子专制型的个性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亲子游戏是通过孩子和父母在一起做游戏,让孩子在关爱和愉快当中体验天伦之乐,使得孩子在体能、智能、情感等方面的得到良好发展,并且促进和谐的亲子关系.那么,在我从事的聋儿康复教育工作当中发现,由于孩子的失聪,父母对孩子宠爱有加,甚至溺爱自己孩子的家长不在少数,因为对孩子过渡放纵,孩子变得"不听话"、韧性、娇纵.孩子很难配合家长完成每天的训练,让家长非常焦急,孩子不配合训练,训练效果肯定不理想,那怎么办呢?为了解决家长的燃眉之急,我想方设法通过游戏去改善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在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当中,我尝试着让家长积极参与到训练中来.并让家长充分发挥她的热情和智慧,让家长和孩子之间逐步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可以在父母那儿也能感受游戏之乐,激发学习和游戏的兴趣,习惯成自然.象这样父母参与训练的方式也被称为亲子同训.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中国,刚学走路的孩子摔跤,家长的普遍做法是"扶起来"。孩子不小心摔跤后,家长多半是急忙跑过去扶起孩子,为孩子拍掉身上的灰尘,并心疼地安慰孩子不要哭;有的家长扶起孩子后不再让孩子自己走,而是直接抱着孩子走;有的家长甚至以拍打地面出气的方式安慰孩子,孩子也学着家长的样子边哭边拍打着地面。  相似文献   

18.
《顽皮娃娃》2009,(4):I0008-I0009
当孩子哭闹不止,或者以其他方式和家长对抗时,家长肯定会很生气。还可能会训斥孩子、打孩子或用把孩子关黑屋等方法来惩罚孩子,家长甚至还会恶狠狠地对孩子说出一些像“你怎么这么坏,你再这样,我就不要(喜欢)你了!”的话来威胁孩子。可是家长这样做不仅很难长期凑效。还会伤害孩子的感情,甚至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其实每个家长都是爱孩子的,  相似文献   

19.
寒羽 《家长》2012,(1):36-36
家长和孩子本应该是最亲密的关系,可是现实生活中家长常常觉得与孩子无话可说,孩子也不愿意把心中的想法告诉家长。在不少家庭里每天都发生争吵,两代人之间的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显然,家长和孩子在沟通方面出现了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李娟  宋伟 《山东教育》2003,(33):41-42
关心孩子的成长正是父母爱孩子的一个具体表现,现代教育观要求家长要在爱中学会科学地评价孩子。科学评价幼儿是家长教育幼儿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掌握科学评价幼儿的方法,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呢?近几年,我班在指导家长开展对孩子的评价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一、引导家长了解孩子的特点了解孩子是家长教育孩子的前提,“要教育孩子,我们必须让家长懂得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本着这一原则,我们开展了切实可行的家园互动活动。如:利用家园联系窗口向家长介绍孩子在本年龄段应具备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