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194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肖克莱、巴丁和布拉顿组成的研究小组,研制出了一种点接触型锗晶体管。晶体管的问世,是20世纪的一项重大发明,是微电子革命的先声。到了20世纪70年代,微型计算机的发明标志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微电子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如今,微电子技术已经渗透到诸如现代通信、计算机  相似文献   

2.
美国贝尔实验室的两名科学家在1947年发明了晶体管,当时它的长度相当于手表的直径。现在,贝尔实验室的另一个研究小组利用单个分子制成了晶体管,它的大小只有针尖的1000万分之一。科学家们预计,作为当代计算机基础构件的硅晶体管的体积在本世纪20年代将无法再缩小。有机纳米晶体管将使计  相似文献   

3.
一、微处理机是如何发明的1947年,威廉·肖克利与约翰·巴丁和华尔特·布拉顿一起在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1957年7月,担任费尔柴尔德公司研究与开发部主任的诺伊斯及杰克·卡尔比发明的集成电路之后,微电子行业的另一项最重要的创新就是特德·霍夫于1971年发明的微处理机。霍  相似文献   

4.
曾是晶体管、激光器、太阳能电池、通信卫星等许多重大发明的诞生地;现今以平均每个工作日获得4项专利的速度演绎着传奇……贝尔实验室建立70多年来,几乎一直是美国首屈一指的企业研发机构,它曾经研制出晶体管、激光器、太阳能电池和第一颗通信卫星,发明了有声电影,创立了射电天文学并为"大爆炸"宇宙创生学说提供了  相似文献   

5.
日本青少年发明印象记本刊特约记者吴佐明笔者不久前就科技奖励问题到日本进行了为期15天的考察,在考察任务之外,笔者出于对青少年发明活动的关注,透过日本发明协会和东京电力株式会社等团体对日本青少年发明活动进行了多方面的了解,印象颇深,以志之。1.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6.
《科技新时代》2008,(11):70-71
3种目前仍在开发中的新技术将保证电脑的速度持续提高。自从晶体管发明后,硅基半导体始终是晶体管制作领域的王者。但是现在,硅基晶体管已经接近它们性能的极限,过大的热量和制造工艺上的难度阻碍着更快、更小巧的处理器的诞生。寻找新的材料和芯片设计方法以减少发热并迅速地处理海量数据,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拉开技术引进帷幕 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世界上第一个晶体管发明以来,人类历史就进入了一个以电子技术发展为标志的历史时代。六十年代晶体管诞生,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进入了半导体时代;七十年代集成电路诞生,标志着人类历史又开始进入了微电子时代;八十年代微处理器诞生,  相似文献   

8.
动态一览     
中国发现协会代表团赴韩考察取得成功应韩国发明振兴会的邀请,以明廷华副理事长为团长的中国发明协会代表团一行10人于7月10日至20日对韩国进行了考察访问。代表团受到韩国方面的高度重视和热情友好的接待。不仅韩国发明振兴会的领导会见并设宴招待了代表团一行,而且韩国特许厅林来圭厅长和刘永祥常务副厅长也分别专门接见了代表团全体成员并与团长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在韩期间,代表团首先参观访问了韩国发明振兴会和韩国特许厅。韩国发明振兴会是韩国专门从事鼓励发明、促进发明成果商品化、开展知识产权研究和培训以及负责…  相似文献   

9.
美国著名物理学家威廉·肖克利因发明晶体管和在半导体研究上的杰出贡献,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晶体管的发明是世界科技革命中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事件。仅此一项发明,几十年来就为全世界创造了500多亿美元的巨额财富。 1955年,预见到社会对晶体管的巨大需求,认为搞发明研究只是“为他人作嫁衣”的肖克利辞去了曾使他登上科技圣殿的贝尔研究所的职务,在“硅谷”所在地,加州圣克拉拉县开办了一个商业性的企业——“肖克利半导体研究所”。大家认为肖克利才华横溢,又是半导体权威,这个研究所必是前途无量。 然而肖克利这位受人称赞的大科学家,当起老板来却既不会做生意赚钱,也不知道如何与对手竞争。连与同僚们共议大事,他都不在行。加上他野心过大,在推销产品方面总想四面出击,结果处处碰壁。没有几年,“肖克利半导体研究所”入不敷出,终于被人收买。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查德·席格蒙迪曾有一句名言:“真正聪明的人,应懂得如何充分运用自己的特长,而竭力避免自己的短处。”  相似文献   

10.
二次大战后,半导体科学技术得到很大的发展。1947年巴丁(Bardeen)等几位科学家发明了第一个晶体三级管,发明时的晶体三级管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东西,但是它确实有三极管的功能。1966年第一台由半导体晶体管组成的计算机其功能,远远不如我们现在花几块钱就能够买到的仅具有加减乘除功能的计算器。但是,由于发明了三极管,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大规模集成电路。  相似文献   

11.
论职务发明创造的非职务化流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职务发明创造非职务化,是单位甚至国有专利权流失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比较系统地探讨了职务发明创造非职务化的表现形式,分析了导致职务发明创造非职务化的原因,最后提出了遏制职务发明创造非职务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中国风能技术发明专利维持时间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雪凤  高兴 《科研管理》2015,36(10):139-145
在梳理我国风能技术发明专利发展演变趋势基础上,以维持时间为衡量指标,本文认为中国风能技术发明专利质量低于国外专利质量。通过选取1985年-2013年无效专利为样本,作者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重点研究中国风能技术发明专利维持时间的影响因素问题,发现:选取的六个自变量中,影响力度最大的是年费,影响力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是年费、专利族大小、发明人数、科研院所或个人、专利审查时间。根据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结果,作者提出了增加我国风能技术发明专利维持时间、提高我国风能技术专利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能够快速准确地对高校发明专利质量进行评估,充分考虑专利的文本属性和结构化数据信息,基于深度学习技术构建基于GRU-Attention机制的高校发明专利质量评估模型,并通过引入衡量高校发明专利质量的关键指标及权重信息对初始模型进行改进.经验证,结合专家知识改进后的评估模型在稳定性和准确率上有明显优势,能够为高校发明专利质量评估提供有效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4.
俞文华 《科学学研究》2008,26(1):98-104
 知识产权保护一直是中美经济贸易健康发展的关键议题。本文试图通过专利统计分析,探讨美国在华发明专利申请的技术比较优势,以揭示美国在华的技术竞争优势。为此,本文分以下三部分:首先对美国在华发明的申请和授权态势进行了分析;其次,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发明专利检索数据库与国际专利分类和技术分类对照表,对美国在华职务发明专利申请,按技术领域进行了汇总,并基于上述统计对美国在华技术比较优势进行了研究;最后,对上述分析结果的公共政策含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日本在华专利技术布局结构情况及比较优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在我国拥有大量的知识资产.目前,日本已经成为在我国拥有专利数量最的国外来华国家.本文主要针对日本在华专利申请基本状况,特别是这些专利申请所涉及的技术结构及技术比较优势等方面展开深入分析.以了解不同技术领域内日本在我国的专利布局态势,以及中日两国技术差异程度,从而为我国政府和企业制定相关政策,寻求与日本企业间开展互利双赢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李培英  王楠 《软科学》2007,21(2):110-112,137
通过对成都市发明专利的调查,分析发明专利与成都主导产业发展的相关性,提出进一步加强发明专利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发明过程及其可视化的意义,在连接主义对创造性过程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用知识表示方法来可视化发明过程的主张,进而设计了一种加权的、适于描述发明过程的概念地图(IOCM)。对IOCM中元素(包括概念和关系)的界定、体系结构、权重的度量方法进行了分析,用IOCM的动态构建过程来描述发明的一般过程和发明者使用的隐性发明策略,并通过一个典型的发明实例初步展示了用IOCM描述发明过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卢娣 《科研管理》2017,38(7):137-144
当前,在专利申请量激增和技术快速更新的背景下,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主要国家的专利系统均面临日益严重的审查积压挑战。本文以2003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数据为分析样本,利用生存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发明专利审查周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IPC分类数、专利引文数、申请来源国是影响我国发明专利审查周期的保护因素,而权利要求数是危险因素。为此,本文提出可以通过设定准确界定IPC分类的义务、提高引文标准、提高权利要求附加费标准、实现差异化的政治倾向等措施缓解审查积压,提高我国专利授权系统的运行绩效。  相似文献   

19.
高校职务发明专利权归属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保护高校自主知识产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陕西高校科技创新过程中,专利权归属问题是造成权利纠纷和影响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我国职务发明法律规定的不足,对完善陕西高校职务发明权专利权归属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述江苏省专利的总体情况和江苏省科技进步总体状况,并将两者进行对比,选取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四个指标,利用SPSS软件计算出其与科技进步水平指数的相关系数,并建立回归模型,以便科学地认识和了解专利作用科技进步的具体途径,科学控制相关因素,实现专利促使科技进步的作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