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试周刊》2020,(76):137-138
人的呼吸发生在肺里还是发生在胃里?人的呼吸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吗?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它的呼吸作用吗?人会无氧呼吸吗?你会正确地呼吸吗?研读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7章,给学生理清有关呼吸的这几个问题,可以突破这一章节的教学难题,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能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能针对自己的问题开展探究。2.能设计或运用图画、实物等模型来解释呼吸的过程。3.通过探究,知道人体的呼吸器官和呼吸的过程,养成良好的呼吸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 1.能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能针对自己的问题开展探究。 2.能设计或运用图画、实物等模型来解释呼吸的过程。 3.通过探究,知道人体的呼吸器官和呼吸的过程,养成良好的呼吸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鸟类的呼吸方式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学生不易理解。我根据鸟肺和气囊的关系制作了一个双重呼吸的模型,这个模型制作简单,操作方便,材料易得,而且使用起来效果很好。本文就简单介绍制作过程和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上海市编初中生物学教材(肺——适应于陆上呼吸的器官》一节中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并简述了该节的教材分析与处理、教学过程及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物教学》2019,(20):68-69
<正>1教材分析"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3章第2节的教学内容,也是本章的教学重点,本单元的学习难点之一。主要包括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两部分内容。七年级学生对人体时刻进行着的呼吸现象已经司空见惯,但仍不清楚呼吸是如何进行的,也不太了解呼吸与人体健康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就可借助图片、模型、影片等直观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也为以后学习血液循环过程打下基础。2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7.
曾李萍  程龙 《考试周刊》2013,(76):124-124
文章从运动生理学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对游泳呼吸教学中普遍出现的“呛水”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阐明游泳发生“呛水”现象与游泳呼吸技术不科学、心理素质差、教学步骤与方法不当有关;为减少呛水的发生,在游泳教学中应强调正确的游泳呼吸动作结构,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步骤,注重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8.
普通物理“固体的弹性形变”一章教学中,有关螺旋弹簧变形的机理是教学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们构思设计和制作了演示旋弹簧变形机理的二维模型、三维模型.并就模型的设计原理和制作方法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9.
通过将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相结合,巧妙解决PCR扩增目的基因的有关计算问题。旨在提高学生运用模型与模型建构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发掘、利用、积累模型建构的素材。  相似文献   

10.
声系教学首先要解决呼吸问题,如果能较好地控制和调节呼吸压力的大小、呼吸气势的强弱等,这种呼吸才是我们歌唱发声的动力。 (一)呼吸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从医学角度讲,从鼻到肺是一个呼吸系统;从呼吸角度来看,肺是体内、体外气体交换的场所,声带是呼吸的闸门,支气管、气管、喉、咽、口、鼻腔是呼吸的通道。按发声功能来说,肺是发声的动力器官,声带是作为声源的振动体,鼻、口、咽、喉、气管等腔道则是对声音共振扩大和加工改造的效应器。  相似文献   

11.
赵继民 《生物学教学》2010,35(10):37-38
在初中生物学“呼吸”一节中,有两个有关呼吸运动的原理演示实验(一、肋骨的运动,二、膈的运动)。 在教学中发现这两个实验的有关装置演示起来有不足。而实验过程,尤其是肋骨的运动很难让人想象与肺的体积变化有什么直接关系,缺乏说服力,不利于对呼吸原理的理解。笔者对人体呼吸运动原理实验的装置进行了改进,避免了所述的不足(如图1)。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 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人不但需要不断摄食,而且需要不断排出二氧化碳,而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必须通过呼吸系统才能完成。通常意义上的呼吸是指肺的换气,即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呼吸是靠呼吸运动来实现的。呼吸运动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呼吸运动是教师教学的"老大难",也是学生学习的"糊涂点"。此处的教学,一般通过指导学生体验深呼吸时自己胸廓的变化,提出问题,然后借助模型边演示边讲解以突破呼吸运动难点。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很大。而各种版本教材上原有实验模型一直沿袭,多年未变,存在着很大缺憾。  相似文献   

13.
课程标准、教材及考试大纲都已将模型知识及建模方法作为新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能力考核的目标要求之一。生物教材也对运用模型方法进行教学的内容和途径进行了渗透,但涉及"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建模教学较少。本文试以"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复习课为例,从构建概念模型、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三个方面,探讨了模型方法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及课后反思。实践表明,模型构建对学生宏观把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生物学模型教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物学课程中,有丰富的模型资源,这为模型教学提供了基础素材。在生物学教学中提倡运用模型教学,运用模型来探究解决生物学问题。模型教学强调模型的构建、运用、检验、修正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在“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的教学中,运用微课导入情境,引导学生针对有氧呼吸3个阶段的发生场所、物质变化和产能情况进行探究,以问题驱动贯穿整个课堂,以掌握细胞呼吸这一重要的生物学基本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借助展板模型,对"细胞呼吸"一节的有关探究性实验和有氧呼吸的过程进行了模拟,突破了课堂上实验教学和探究性教学的相关难点。  相似文献   

17.
在“两栖动物”这一概念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认为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动物就是两栖动物。如何消除这一模糊认识呢?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是把握概念内涵,揭示本质特征。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幼体在水中生活,用绍呼吸,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地生活,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这一村征,列举实例加以比较说明。例如青蛙和好徐、蛙蛙鱼等,它们是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它们…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四年制初中生物第二册中对两栖纲及鸟纲的呼吸问题分别是这样论述的 :“幼体生活在水中 ,用鳃呼吸 ;大多数成体生活在陆上 ,少数种类成体生活在水中 ,一般用肺呼吸 ;皮肤裸露 ,能够分泌粘液 ,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完全用肺呼吸 ,并且有气囊辅助呼吸”。我认为“辅助”一词用在鸟纲的呼吸方面不妥 ,容易产生异议。由教材中我们分析到 :鸟类独特的呼吸方式为双重呼吸 ,其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 ,气囊位于鸟的内脏器官之间 ,有的还突入到骨的空腔中。气囊本身并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 ,其功能是贮存气体 ,使吸入的空气两次经过肺 ,保证肺充分…  相似文献   

19.
《肺和呼吸》旨在通过对多个问题的研讨,了解人体的呼吸器官,认识人体内部的气体交换过程,同时学习如何保护呼吸器官等有关知识。  相似文献   

20.
颜敏 《科学课》2009,(7):12-14
《肺和呼吸》旨在通过对多个问题的研讨,了解人体的呼吸器官,认识人体内部的气体交换过程,同时学习如何保护呼吸器官等有关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