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青纱帐——甘蔗林》(下简称《青》诗)是当代著名诗人郭小川同志的一大力作.郭小川写《青》诗的姐妹篇《甘蔗林——青纱帐》,目的是为了表现其“克服困难的信心”;那么,写《青》诗又想表现怎样  相似文献   

2.
《青纱帐——甘蔗林》是一首气势雄浑、格调豪放、充满激情的抒情诗。诗人把“青纱帐”与“甘蔗林”巧妙联系起来,相互映衬,反复咏叹,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一发挥联想,以象征性的形象表达哲理诗中“青纱帐”已不仅指那些具体的、一望无际的庄稼以及在游击战争中可以用来隐蔽自己、打击敌人的有利屏障,而是具有高度概括性、象征性的意象:象征过去的艰苦岁月,象征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首感物抒怀诗。感物抒怀的“物”就是诗题所标明的“青纱帐”与“甘蔗林”。这两种“物”是如何协调在一首诗中?诗人是如何通过两种“物”抒怀的?在讲法上宜从诗题入手,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循着诗人的感情脉络理解全诗。在具体步骤上可以依次提出三个相联的问题,诱发学生的思路与诗人的思路取得一致、感情产生共鸣。第一个问题:连接“青纱帐”与“甘蔗林”这两个互不相属的“物”的纽带是什么?在诗中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指导学生重点理解第一节。诗人看见甘蔗林,“想起青纱帐”,青纱帐“令人神往”,甘蔗林“翻动”“衷肠”。从“想”、“神往”、“衷  相似文献   

4.
《青纱帐——甘蔗林》是郭小川一九六二年写的一首感物咏怀的政治抒情诗。诗中以奇丽的想象,大量的铺陈排比,展开广阔的时代画卷,抒发了诗人热情奔放而又深沉凝重的思想感情,具有很强的政治鼓动性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5.
继承和发扬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为新诗创作所用,这是不少诗人在探求着的课题。诗人郭小川在这方面是有突出成就的。他的《青纱帐——甘蔗林》吸取古典诗歌营养,创造了新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值得重视的。在古典诗歌中,前人总结出赋、比、兴三种主要表现手法,郭小川这首诗以赋的表现手  相似文献   

6.
《青纱帐——甘蔗林》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它既象北方的青纱帐那样开阔悠远,碧波起伏;又似南方的甘蔗林那样秀美挺拔,摇曳多姿。吟咏这首诗,不仅能清晰地感受到时代脉膊的跳动,而且还可以在艺术上得到美的享受。它不愧为诗人郭小川的代表作之一。本文试对这首诗在艺术上的几个主要特色进行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7.
《甘蔗林——青纱帐》,是郭小川同志抒情诗的代表作。有人赞为香甜的诗篇,是用激情的旋律奏出的理想的颂歌。赞美革命的理想和由此而产生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是这首诗的深刻主题思想。这首诗写于一九六二年这个严峻的岁月。从五七年起,极左政策、自然灾害,苏联背信弃义撕毁全部条约,使得中国出现了空前的困难。当时全国交织着失望与希望、困苦和欢乐、怨恨与忍耐、疲惫与战斗的复杂生活现象。如何使人民在政治、经济的重重困难面前充满理想,在焦虑中增强信心,在怨恨中积聚力量,在困苦中表现乐观、在疲惫中跃起战斗,是无产  相似文献   

8.
《甘蔗林——青纱帐》和《青纱帐——甘蔗林》姐妹诗篇是郭小川的著名诗作。这一姐妹诗篇具有“凌云健笔意纵横”的艺术魅力,同时又借鉴中国古典诗歌和词赋,创造了一种维浑有力的诗体,展示出强烈的时代精神。在诗中通过“象征体”、“诗者,根情”、“铺陈排比”、“诉诸听觉”的艺术手段,给读者以灵的陶冶和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9.
1962年,我国刚遭受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国民经济刚刚经历严重困难。同时,美蒋反攻大陆的叫喊甚嚣尘土。何去何从?《青纱帐——甘蔗林》一文即是诗人郭小川面对历史的重大选择,以笔为武器,用人民的歌喉唱出的时代精神。诗人以历史唯  相似文献   

10.
一、导语设计 自古以来,人与天气关系密不可分。天气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祸害黎民。比如,大旱之雨如甘霖,滋润着干涸的土地;大涝之时如猛兽,吞噬着美丽的家园。又如风,它可以驱散云雾,给人们带来明媚的阳光;又可以滥施暴行,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再如雪,她会温柔地给植物盖上薄薄的被子,让他们安全过冬,又会无止境地落下,阻塞交通,给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这就是天气,一味地任性向人类展示着他的个性。前苏联儿童文学作家、工程师伊林写的科普作品《人与自然》中生动地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天气陛下》就是其中的节选。 二、教学示例  相似文献   

11.
一、导语设计 平时我们常听到一句富有哲理的话:“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这“桥”是通向光明、胜利的桥。 今天,人们在总结脱贫致富的经验时,从心底由衷地讲出这样一句话:“要致富,先修路”。修路要是遇到水就要架桥,在发展经济的大路上,这“桥”是通向小康的金桥(板书:“桥”)。所修之路如果横穿过铁路、公路,还不停车让道该怎么办呢?对,修立交桥(板书:在“桥”字  相似文献   

12.
一、导语设计 在上个学期我们学过的《〈还乡梦〉自序》中,学过了两个成语:“焚书坑儒”和“指鹿为马”。这两个成语反映了发生于秦王朝两代皇帝在位时的两个历史事件。秦王赢政统一天下以后,自称始皇帝,妄图“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传之无穷”。然而,仅仅传到二世,只存在了15年的秦王朝就垮台了。900名生活于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在陈胜、吴广领导下,用被统治阶级视为贫贱的手,折木为兵,敲响了秦王朝的丧钟,结束了“焚书坑儒”和“指鹿为马”的残暴时代。这次起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其经过如何?起义以后发展的形势怎样?在我们学习了《陈涉世家》这篇课文以后,就可以找到满意的答案。  相似文献   

13.
一、导语设计 150年前,一位曾经以他的伟大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人类历史进程的犹太人,在评价科学史上的重大发明时这样写道:“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说来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精神发展的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这位睿智的学者就是马克思,他所评价的三大发明都来自于我们古老  相似文献   

14.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提出环境保护吗?(让学生纷纷回答)是的,地球本来是美丽的:山青水秀,鸟语花香;但由于人类的不断破坏,现在地球已经“千疮百孔”了。所以,大自然向我们鸣响了警号!(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15.
郭小川的《青纱帐——甘蔗林》通过诗人由甘蔗林引起的对于青纱帐的联想,抒发了对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永葆革命青春的赞美之情。第一小节是全诗思想感情的总纲。诗人看见了甘蔗林,就想起了青纱帐;想起了青纱帐,又更加迷恋甘蔗林。这种回环用法,给人一个突出的印象,就是诗人将要对甘蔗林和青纱帐加以对比,写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两个“怎能不”表明这种联系是必然的,诗人的联想是自然而然的。末句“战士的衷肠”点  相似文献   

16.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写一些这样的文字:请假条、借条、申请书、书信等等,这些在生活中应用性很强的文字在写法上都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要想写好它们,得找一位“好老师”。吕叔湘先生为我们推荐了这样一位“好老师”——《应用文写作知识》(板书)。尽管大家目前可能还没有“拜访”过这位“老师”,但通过吕叔湘先生的介绍(板书“介绍”二字于《应用文写作知  相似文献   

17.
一、导语设计 白雪,皎洁、明丽、飞动、飘逸,引人遐想,发人深思。古往今来,无数诗人墨客通过对白雪的描绘,表达他们特有的思想感情。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风行》),以夸张的手法显示了他对北国雪花之大的惊讶。毛泽东同志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展现了一幅北国壮丽的雪景图,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  相似文献   

18.
一、导语设计 南朝有个文人叫徐陵,他写过一篇《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其中有这样几句话:“天涯面藐藐,地角悠悠,”  相似文献   

19.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看了电影、电视剧之后,往往要加以三言两语的议论、评说,这就是简单的影评。 同学们读了小说、散文之后,也往往会进行一些评说,这就是书评、文评的雏形。 如果我们把上述评说的内容写出来,就可以称作“发表”了“评论”。  相似文献   

20.
一、导语设计 今天开课前,我们先来讨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从记事开始,可曾犯过错误,办过蠢事?没关系,世上没有不犯错误的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键在于怎样对待错误,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讲过去所做的一件错事,再说说此事对后来的影响?聪明人都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做到“吃一堑,长一智”,睿智的人则能从一件失利的小事,产生诸多联想,悟出人生哲理,今天我们就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