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同谣言赛跑     
受日本大地震后谣言的影响,国内部分地区从3月16日开始发生食盐抢购现象.青岛市民从3月17日早上大量抢购食盐,到17日上午.青岛全市食盐销量为613吨,是平时正常销量的22倍.18日,谣言逐渐散去.食盐抢购风波随即宣告平息.  相似文献   

2.
日本核泄漏后,"吃盐防辐射"、"核辐射污染海盐"等谣言迅速传播,造成了我国大范围的食盐抢购。面对谣言,大众传播媒体迅速做出反应。本文通过文本分析,解析控制谣言的叙事框架,揭示框架背后隐藏的社会结构、权力控制等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3.
邓占云 《新闻天地》2011,(12):74-74
自古以来,食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贩盐是商人的生财之道。在清代.曾一度规定江南的食盐不能运到江北贩卖。同样,江北的食盐也不能运到江南贩卖,以避免纠纷。  相似文献   

4.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发生后,关于我国食盐生产受污染即将涨价的流言在民间不胫而走,引发群体恐慌。尽管相关部门和媒体一再强调食盐货源充足不会涨价,但收效甚微。从3月16日起,广东、浙江、江苏、安徽、贵州等地陆续上演抢盐事件,食盐价格被抬高几倍,市场上的食盐迅速脱销。  相似文献   

5.
王欣欣 《兰台世界》2012,(28):53-54
盐、酒是辽代专卖最主要的产品,辽政府对他们实行垄断生产、经营,并严禁私人介入.在辽朝存在的二百多年里,盐、酒专卖业被不断完善,盐、酒专卖所得对国家的财政支持作用也日益突出.本文拟就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现有史料,对盐、酒成为辽朝专卖品的依据,盐、酒专卖业的管理方式以及实行盐、酒专卖的历史作用作一梳理,以期对辽朝的盐、酒专卖业作一整体透视.  相似文献   

6.
2011年3月16日,谣言盛传日本核泄漏将扩散到国内,补碘可以防止核辐射,而海水质量将受到核污染,今后产的海盐不安全.谣言最终导致食盐抢购发生.3月16日下午,临沂市民开始大量购买食盐,有的市民一次买回二三十箱食盐,盐业公司门前排起了长长的买盐队伍.17日,市区内的商场、超市的食盐架已空空如也.  相似文献   

7.
近日,有不少网友在大楚网报料平台上反映,在宜昌城区超市买不到食盐,还有人传言说“食盐要涨价”.6月10日记者采访得知,宜昌市目前各种食盐供应充足,只是上市的新品种食盐价格略高.(荆楚网,6月11日) 关于抢盐的谣言,近年来就发生过好几次,如2011年日本“3·11地震”引发核泄漏事件后的抢盐闹剧,2012年4月兰州发生的抢盐事件等.  相似文献   

8.
今年7月10至13日,正值抗洪救灾的关键时刻,不知怎搞的,如皋城乡刮起了一股抢购食盐风, 有的人一买几公斤,甚至几十公斤食盐,谣传盐场被洪水冲垮了,吃盐没有保障了。 10号一天,我台电话铃响个不停,有询问怎么回事的,也有询问今后吃盐怎么办的,还有一些听众叫编辑记者帮助搞食盐。面对食盐风波,我台记者当即走访了如皋市盐业公司负责人,10号  相似文献   

9.
国民政府主政贵州时期,贵州私盐盛行,为税收而管理的体制是根本原因,食盐走私有利可图是经济动因,市场需求是客观原因,食盐走私群众化是重要原因。探讨这一问题可以丰富贵州地方史、中国盐业史研究,为当今盐业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受日本大地震后谣言影响,从3月16日下午开始,浙江、福建、广东沿海等多个城市发生食盐抢购狂潮,不仅当地超市商店里的食盐在几个小时内卖断货,而且各地的盐业公司门口市民连夜排长队购盐.  相似文献   

11.
道光初年两淮私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两淮盐务自嘉庆朝后期,弊坏已极.如道光七年两江总督琦善、两淮盐政张青选指出,两淮之盐"从丙子(嘉庆二十一年)纲至乙酉(道光五年)纲近十余载,无一纲畅销足额者"①.全国各省盐课以两淮为最,两淮销引以湖广两省为最多,湖广销引又以汉口为最大②,然而在道光九年湖广等口岸存盐至二百余万引,按当时月销之数计算,最快也要到十一年末才能销完③.  相似文献   

12.
吴海波 《历史档案》2007,(3):56-63,69
清代私盐问题是从事清代研究盐业史研究所不可绕开的重大问题之一,它植根于清政府的财政体制当中,直接关系着封建机器的正常运转、盐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一直以来,许多学者都对该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人们从政治、经济、制度、政策等诸多方面就私盐问题进行了长期而又富有成效的研究.但在对某些问题进行分析时,由于缺乏具体的案例为佐证,往往将事情看得过于简单.透过《刑案成式》,可使我们对清代私盐问题的严重性、复杂性和多样性有更充分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自明代万历年间冷宗元创修《长芦鹾志》至民国时期,见于文献记载的长芦盐法志的纂修活动有十次之多。本文将明清以来长芦盐法志书的纂修情况逐一描述,以呈现出长芦盐法志书自明代纂修以来的大致脉络。  相似文献   

14.
15.
吕熙  汤洁  余琳  于长谋 《编辑学报》2011,23(4):298-299
透过日本核辐射危机引发的“抢盐”闹剧看科学传播的问题。认为科技期刊可在突发事件的本质释义、举办专题、新闻媒体和民众的意识建设上寻找突破口,借此契机使科学知识得到更为有效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李卫与清代前期的盐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封建时代人治的重要性,康熙皇帝曾一言以蔽之,“从来有治人无治法,为政之道全在得人。”①也正因为如此,讲求清官政治是其统治时期的突出特点。需要指出的是,为官者的能力和作风与其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大有关系,这一点,古今皆同。在清代名臣李卫身上,集中体现了封建时代一个好官的种种优良品质,被雍正皇帝誉为“督抚楷模”。他在督抚任上安民弭盗等诸项政绩,在清代有关的人物传记中已记载颇详,笔者仅就李卫事迹中不为人所详,但又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他在清前期盐政中所做的努力做些介绍,以期拾遗补阙,使人们更加全面了解李…  相似文献   

17.
董振平 《历史档案》2007,(1):115-120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即着手整顿盐务,使盐税在其整个财政税收中居于第二的位置.而在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盐务政策的重心发生了变化,而盐税的征收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本文拟通过盐税政策的变化,探讨盐税政策制订的依据,阐明盐税在抗战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颉燕 《兰台世界》2017,(13):89-91
食盐是陕甘宁边区的三大特产之一。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盐业的发展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对边区的经济封锁,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促进了边区畜牧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高了边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李珂 《历史档案》2005,(3):42-50
明代盐政经济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从洪武初年盐业产销体系的建立到弘治五年(1492年)叶淇的盐法变制为前期;从弘治五年到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纲运法的产生为中期;万历四十五年以后至明亡为晚期。本文着力探讨前中期开中盐法的剥削机制和表现形式的运作与变化,而晚期的纲运法下启清代盐政之先,另成体系,不在此探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