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毛泽东同志发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65周年之际,结合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及中央领导同志对新闻工作的重要论述,感到重温《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对于办好党报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更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谈话的精神对于与时俱进办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党报有着更加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毛泽东发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70周年之际,回顾《晋绥日报》在土改宣传中发生的"左"倾错误,毛泽东委婉地批评《晋绥日报》没有执行和宣传中央的土改政策,鼓动群众冒险蛮干,不敢旗帜鲜明坚持真理,不依靠群众开门办报,势必要犯"左"的错误。这些观点对办好党报具有深刻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1948年发表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说的重要发展,是无产阶级新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是办好党报的宝贵指针,对今天我们加强新闻宣传管理,引深三项学习教育,坚持做到"三贴近"仍有着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4.
欧新平 《新闻传播》2007,(2):58-58,44
“群众办报”是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1948年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指出:“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是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这既是对党报的明确要求,也是对党报经验的科学总结。  相似文献   

5.
赵玉岗 《报刊之友》2014,(9):152-154
作为战争时期的根据地报纸,《晋绥日报》的编辑理念和编辑风格具有独特的时代特征和进步意义。本文通过《晋绥日报》的发展历程、编辑理念和编辑风格的系统分析,从而条理、清晰地将其编辑理念和风格呈现出来,对当今新闻事业给予启示,为现今纸媒编辑的思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对《晋绥日报》和新华社晋绥总分社编辑人员的谈话,系多种因素交汇而成。从双方所处位置与谈话时机看,毛泽东此时正在距报社驻地不远的山西兴县蔡家崖短暂休整,处于宣传业务整改期的报社人员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迫切希望向毛泽东当面汇报并请教;从谈话的场景和内容看,毛泽东一贯重视新闻宣传工作,善于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解剖麻雀”,且经常阅读《晋绥日报》;之所以接受报社的这次谈话请求,旨在通过该报以点带面,要求党报加强党与群众的联系,从而为全国解放区的新闻宣传工作提供方法遵循。复盘当时的历史情境,有助于更全面理解谈话,加深对经典名篇的历史体认。  相似文献   

7.
《晋绥日报》副刊是战争时期根据地的报纸,创作风格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本文通过对《晋绥日报》副刊的创作风格进行分析研究,展示《晋绥日报》副刊对当时的时代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该论文简要回顾了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报刊活动和所接受的新闻教育,梳理了毛泽东早期新闻思想,并对毛泽东发表于1948年4月2日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的主要内容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指出此文是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的集中概括,是毛泽东新闻思想发展的里程碑,是毛泽东新闻思想形成的伟大标志.  相似文献   

9.
四十三年前毛泽东同志《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是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纲领性文献,是党制定新闻工作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这篇文章和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其它论著,曾经哺育了党的老一代新闻工作者,也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的时候,我们重新学习这篇文献,对于继承和弘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做好当前的宣传报道和推进新闻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常芝青是唯一一位伴随《晋绥日报》从创刊到终刊全过程的报社主要负责人.他在《晋绥日报》的九年中,经历了整风运动、抢救运动、反"客里空"运动等多次政治运动,在他领导下的晋绥边区新闻文化工作,有成就也有失误.他积极吸取经验教训,并将这些经验与其自身的新闻实践活动相结合,形成他的早期新闻思想,即坚持党的领导与正确的政治方向;贯...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地市党报具有的地位优势即政治优势。作为党委的喉舌,其必须承担大量的宣传任务而不仅仅是新闻报道,很多时候,一些枯燥的数据、领导人活动都不得不大量地出现在版面上,这在当前的宣传形势下,还找不到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党报不得不发一些缺乏受众关注的新闻,故此,近年来有不少市民反映党报不好看不爱看,觉得党报只报喜不报忧。  相似文献   

12.
《新闻与写作》2008,(10):45-45
《晋绥日报》1940年9月18日创刊,原名《抗战日报》,1946年7月1日改名为《晋绥日报》,为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机关报.社址在晋绥区委所在地的山西兴县高家村。社长为廖井丹.总编辑赵石宾.报头为毛泽东亲笔题写。  相似文献   

13.
14.
《晋绥日报》是中国新闻实践史上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地方党报.《晋绥日报》刊登的典型报道主要集中在1942—1948年之间,总量1100多篇.通过已有的一手资料,从晋绥边区典型报道产生的历史背景、典型报道的话语实践及其意义建构等方面进行研究,对于特定历史时期报刊的力量以及地方党报的党性意识和责任意识作出初步的整理和挖掘.该...  相似文献   

15.
《晋绥日报》初名为《抗战日报》,是晋绥边区机关报。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是党和边区军民互动的重要平台。其忠实践行党报姓党的办报方针,在积极探索报刊大众化的传播策略方面积累了地方化办报、副刊践行群众路线、语言本土化、杂志化编辑等重要办报经验;其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走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的办报宗旨对当下新媒体时代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仍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接上期)第三,鲜明。1948年,毛泽东同志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说:“我们必须坚持真理,而真理必须旗帜鲜明。”1958年,在关于《工作方法六十条》的讨论中,毛泽东同志认为.鲜明性和准确性、生动性这“三性”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文风的基本性质。我们报纸上任何一篇新闻评论的论点.都要力图讲真理.符合马克思主义,符合人民的利益。所以要求论点得鲜明,即立意明确,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  相似文献   

17.
为群众办报,必须时刻惦记群众的利益,想方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多为群众解惑释疑。党报是群众了,解党和政府的主张,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一个重要窗口,党报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权威性,可信度高。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大张旗鼓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刊载有关文件、法律、法规,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详细解读。  相似文献   

18.
19.
刘少奇的《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是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的重要文献,丰富和发展了党报理论。1948年7月下旬,华北人民日报社和新华社华北总分社(当时报、社合一)抽调人员组成记者团,采访土地改革和整党工作;9月,记者团到西柏坡集中学习。刘少奇当时分管新华社工作,对这次培训十分重视,记者们的学习时间由计划中的一周延长到三周。学习的具体组织者范长江整理了问题,向刘少奇做了汇报。于是在学习的最后一天,即10月2日,刘少奇"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提纲",做了这次谈话(钱江《失落的记忆: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讲话的补正》,《新闻与写作》2007年第7期43页)。谈话原文1.2万多字,整理后为7000多字,目前所见版本是经刘少奇亲自审阅过的。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以下简称《谈话》),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重要文献。在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的前夕,重读这篇光辉文献,对于我们更好地贯彻毛泽东同志的新闻思想和办报路线,深入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发展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