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移情式情感体验简述所谓"移情",就是把情感"外射"到事物身上,也就是把人的感觉、情感、意志等迁移到外在事物上,使原本没有生命的东西仿佛有了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移情说"认为,只有在这种境界中人才会感到事物是美的。"移情说"的代表人物德国美学家李普斯认为移情是审美欣赏的基本前提。他把移情区分为4种类型:1一般的统觉移情,给普通对象的形式以生命,使线条转化成一种运动或伸  相似文献   

2.
艺术是人类在情感领域的符号活动,艺术通过形象表现情感。我们被自然、生活和艺术中各种感性形象所吸引和感动就是因为我们在对象身上认出了我们自己的某些情感表现。外部事物各种形式之所以能够引起我们的美感是因为这些感性形象与人的内在情感存在相同的结构。艺术形式也存在着与生命形式相同的结构,各门艺术虽然有种种差别,但是它们存在共同的深层结构--生命的形式或情感的形式。  相似文献   

3.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体的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与内化。人是有一定情感的,对事物都有自己的喜恶。人们对事物的喜恶程度严重影响了其对事物的认知。人若是对一事物喜爱,认知速度就加快,并在学习中得到快乐与成就感,成为一种享受;相反,就是痛苦,是浪费时间,消耗生命。  相似文献   

4.
情感是作文的催化剂,它影响着人的认知,激发,推动着人的认识活动向纵深发展,丰富了人的认识内容,带着情感去认识事物,就能使被认识的事物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化无情为有情,化无生命为有生命,作文平淡、枯燥、无味,就是因为在描述事物时缺乏人的情感,对所写的景物没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深刻情感体验,那是写不出好作文来的。因此,作文教学中应抓住情感教育主线,通过阅读熏陶,交际引发,点拔培养,个性领悟来实现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论移情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情(Empathy)最早是一种美学理论,是由德国美学家劳伯特费肖尔(Robert Vischer)于1873年提出的,称之为“审美的象征作用”,即“把情感渗进里面去”(Einf櫣hlung)。后由德国心理学家立普斯(Lipps)把移情这一理论引入心理学领域,并发扬光大,成为盛行于19世纪欧洲大陆的心理美学思潮。概括来说,移情理论是指人们在观照外界事物时,设身处在事物的境地,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也有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审美活动就是把自我的内部活动移入到对象中去,对对象作人格化的观照,是一种客观化的自我享受。移情作为跨文…  相似文献   

6.
邱倩 《现代语文》2013,(6):121-123
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所拥有的不同态度和不同体验。"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列宁语),"只有情感,而且只有伟大的情感,才能使灵魂达到伟大的成就。"(狄德罗语)。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着较大影响,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总是在动态中生成的,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实现有效的师生情感互动  相似文献   

7.
马金玲 《考试周刊》2014,(6):150-150
情感是认识的催化剂,能影响人的认识活动,激发推动人的认识活动,丰富人的认识内容。带着情感认识事物,平凡的神奇了,抽象的具体了,无情的含情了,呆板的活跃了,无生命的有生命了。本文从创设情境,结合化学原理,结合实际,赋予爱心等方面阐述了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培育。  相似文献   

8.
在儿童的眼中一切都是有生命的,当学生通过想象赋予周围熟悉的事物以生命时,学生思维与情感的闸门也就打开了。习作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打开儿童言语的那扇门!如何打开儿童言语的那扇门呢?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  相似文献   

9.
正一、赏析教材文本,感悟文本之美1.词语美(1)生动性语言的生动形象可以通过很多种方式体现。比喻作为一种最简单、最常见的修辞手法,将两种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或现象进行对比,把事物表达得更为形象生动,常用的比喻词有as,like,as if,as though等。还有一种较常用的手法是拟人,即把无生命的事物当做有生命的事物来描写,使语句更为生动,表达更富情感。  相似文献   

10.
体验式教学是运用体验方式进行教学并充分发挥体验的学习功能和优势的一种教学方式。简言之,就是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是学习与体验的结合。从内涵的界定来说.体验式教学,是体验主体(也即学习主体)通过自身的感知系统对自身行为或周围的事物特征进行感知,从而产生相应的情绪情感反应,而情感又促进体验主体对自身行为和周围事物进行深入理解和产生丰富联想,进而产生领悟。生成意义,形成经验,融合修养,最终生成知能修养。达到提升主体相关素养的学习目的。语文体验式学习是一种有助于生命质量提升、主体自身成长的学习方式。在主体生命体验中,主体的情感和理智得以和谐发展,人的自我也能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所谓托物寄情,就是假借描写事物寄寓作者的情感。这种情感可以是对事物的情感,也可以是由此而延伸出来的情感;这种情感可以是激情澎湃的,也可以是“润物细无声”的。这种情感蕴孕在作者的心中,体现在所要描写的  相似文献   

12.
思维有两种形式;一是形象思维,二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是人类思维发展史最早出现的一种与直观、形象性紧密结合的思维方式。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主体。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事物中借助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同形象思维不同,它用科学的抽象概念揭示事物的本质。理智、抽象、意志、知性等构成人的理性生命:情感、直觉、形象、想象、灵性等构成人的感性生命。只有感性生命和理性生命和谐发展,才称得上是一个健全的人,完善的人。  相似文献   

13.
体验,即心灵在场,是主体调动全部感知对客体或自身存在状态所进行的此在性的全面的体认、理解、甚至交融的活动。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是主体的存在方式,具有生命本体论意义。作为一个心理学的概念,体验是在对事物的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事物产生情感并生成意义的活动。体验有亲历性、  相似文献   

14.
王金玲 《河南教育》2008,(11):45-46
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体验能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就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的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体和人格健康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移情是关于美和审美本质的一种学说。它通常指人们在观察事物时,由于钟情所至和设身处地,将没有生命的对象看作是有生命的物体,或主动地将自己的感觉、思想、情感、意志等生命活动移入到对象之中。此时,人与对象便产生了共鸣,使人在愉悦中陶情冶性、净化和升华精神世界。移情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心理现象,不仅发生于审美活动之中,也发生于其他活动之中,是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的中介。  相似文献   

16.
德育与教师情绪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是人的生命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情感的生命,是呆板的、机械的,因此也是黯然失色的;有情感伴随的生命是有活力、有朝气,因此是光彩夺目的。德育是一项动情的事业,德育工作必然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情感素养,只有具备情感素养的教师才可能驾驭教育情境,影响学生的情感发展,并  相似文献   

17.
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所抱的不同态度和不同体验。“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列宁语)”,“只有情感,而且只有伟大的情感,才能使灵魂达到伟大的成就(狄德罗语)”。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着较大影响,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总是在动态中生成的,那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有效的师生情感互动,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呢?  相似文献   

18.
体验学习是个体通过体验整体把握事物,理解事物的意义,建立与周围世界的关系,确认生命的价值,提升生命质量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开展应遵循情境性、意义性、探究性原则。体验学习过程包括情境感知、情感激发、直觉思维、自主实践、自我评价五个环节。  相似文献   

19.
所谓情感,指的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能满足自己需要时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情感和认知有密切关系,认知是情感的基础,对事物的认知不同,情感也会不同,情感还伴随着认  相似文献   

20.
情感是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当学生在某个事物上产生了情感,就会在他身上产生一种力量,推动他们对事物采取追求或取舍、赞成或反对、适应或改造的行动。相反,如果学生对此事物表示出冷淡的态度时,他们的认识也往往停留在口头上。所以,德育过程中,培养学生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