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围绕王菲生产、锋芝恋、李湘夫妻关系、翁帆怀孕等等,这些“八卦新闻”被不少媒体大炒特炒了一番,余烬犹热。对此。引起了一些人.尤其是某些好为民众指点迷津的时评家们的批评。他们把媒体的这种报道说成是唯利是图、追腥逐臭、不顾社会效果,说媒体放着那么多的国计民生大事不去报道,却大肆渲染名人隐私,甚至是以揭人伤疤痛处为乐趣,格调低下。这些说法都没有错,低俗之风理应批评、制止。  相似文献   

2.
陆高峰 《青年记者》2007,(21):37-39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当前广大"编外记者"大军的境况,套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是再贴切不过了——他们可以分为这样的"两种人"——暂时当稳了"新闻民工"的人,和想当"新闻民工"而不得的人。他们是那些为媒体创造剩余价值,供媒体廉价驱使,干着最苦、最累、最危险的活,收入最少、待遇最低、甚至不计报酬,吃的是草、挤的是奶是汗甚至是血,采访没本、看病没险、失业没保,没有编制、没有平等、没有身份,女生像男生、男生像畜生一样奔波劳碌在采编第一线的广大的聘用、临时和实习人员或者干脆就是免费劳工。  相似文献   

3.
新闻媒体如果失去了公信力,可以说一天也办不下去! 公信力是一个人、一个集团、一项事业甚至一个国家生死存亡的核心力,媒体也不例外.如果媒体失去了公信力,就没有了存在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我们对读者、听众的拥有量.一个不被读者、听众信任和喜欢的媒体,是无法在世界上立住脚的,更谈不上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4.
继“王锋恋”、“李铁绯闻”之后,“张王恋”是近来有些媒体爆炒的又一大热点。在报道过程中,那些娱记们可说是挖空了心思,用足了劲头,甚至有的还吃尽了难言的苦头。  然而,这一切最终换来的是什么呢 ?据最新报道,所谓的“张王恋”其实“完全是一个有预谋的新闻炒作”,除了绯闻主角之一王海珍大出风头之外,对于媒体、娱记和读者来说,不管其有没有先见之明,事实上还是着实被人大大地“耍”了一把。有一句不恰当的话说,这是在“集体意淫”。不过,更令人心寒的是,这一绯闻事件的策划者竟是南方某大报的一个记者。这就不啻于说众…  相似文献   

5.
从"媒体崇拜"到公信力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有才 《青年记者》2006,(23):41-42
“媒体崇拜”不是公信力 “媒体崇拜”在我国的产生有其历史根源,其基础是化缺乏对化的渴求,主流是信息缺乏对信息的渴求,尖端是思想缺乏对思想观念的渴求。在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的时间里,新闻媒体广泛刊登各种指示并要求受众进行学习,其宣传作用被广泛而巨大地使用,媒体已经不单纯是媒体,而是承担了一定“政府件”作用,很多人甚至要在媒体信息的字里行间读出国家政治的重大变动。在这种情况下媒体的地位被时局抬升,“媒体崇拜”广泛存在,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媒体是真理和正义的化身,是党和政府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报纸上这么说的”影响和左右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6.
追索事实真相、开展新闻监督,是新闻媒体的职责,也是国家赋予媒体的权利,但媒体并没有审判权。根据现代法学理念、犯罪嫌疑人在法院未定罪之前.不应被认为有罪,新闻媒体在做报道时,也不能将未经审判判刑的人称作“罪犯”。对报道中的称谓问题已是十分明确.但如何进行具  相似文献   

7.
再论"第五媒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人们关于第五媒体的认识误区,指出真正的"第五媒体"还没有出现,这种新媒体究竟是一种什么形态甚至在概念上如何描述,目前还处于比较模糊的争议阶段.该文运用"人性化趋势"和"补偿性媒介"理论分析了太众媒介的发展规律,指出第五媒体的出现尚需时日.  相似文献   

8.
关于"政治",一般会让人马上联想到是上纲上线的意识形态问题.其实,"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孙中山).毛泽东同志对"讲政治"有一个更形象的比方:"所谓政治,其实就是把敌人的人搞得少少的,把我方的人搞得多多的."用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理解为让最多的人,以最大的热情与活力,投入到共同的工作目标中去,是为政治.在中国,媒体天然与政治相关,但一般认为主要限于媒体的舆论导向方面,而与媒体经营无关.媒体经营中有没有政治?绝对有,而且同采编工作一样重要.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石峰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说:媒体经营不单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外行看觉得保守,内行人却感觉这话有嚼头.  相似文献   

9.
晓白:时值媒体的战国时代甚至泡沫时代,流动的热钱提供了竞争的澎湃动力,资金水平差异的局部消除使媒体更加将目光投向惟一能为自身变革提供动力的因素——人。当“人”开始被当作“人力资源”,媒体人也开始重新审视自身价值。其中  相似文献   

10.
王欣杰 《视听纵横》2005,(4):109-110
我国至今没有出台专门的《新闻法》,新闻与司法的关系上尚缺乏规范。在当前法无明确授权的情况下,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常常受到遏制,一些人认为新闻报道活动干扰了他们的正常工作,即使面对媒体采访也“无可奉告”。而新闻媒体的采访工作同样存在“权力”行使不当甚至“权力”被滥用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一、媒体竞争催生“新闻报料人”近年来,随着媒体竞争日益激烈,一个和媒体息息相关的特殊人群——“新闻报料人”(又称“新闻线人”)活跃在中国的各个城市。他们有的是以此为谋生手段的专职新闻报料人,也有的是兴趣所及,渴望表达意愿的兼职新闻报料人。对新闻报料人的争夺,甚至  相似文献   

12.
王雁 《视听纵横》2003,(4):95-96
从传统的意义上来看,广播媒体是单介质媒介,只靠声音一种方式进行传播,没有电视生动形象和报纸详尽深刻。广播的传播是线性的,稍纵即逝。另外,整个社会重电视轻广播的情况也比较严重,广播的社会影响力相对报纸、电视来说较差,广告的经营规模也没有报纸、电视大。因此,很多人认定广播就是一个弱势媒体,甚至在谈及广播发展时也往往是“弱势媒体当自强”的自哀自怜的味道。  相似文献   

13.
近段时期以来,国内一些媒体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过分看重收听收视率,致使低俗之风蔓延。前不久北京某电视媒体甚至出现了记者制造"纸馅儿包子"假新闻的事件,给社会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这种问题已经引起中宣部和国家广电总局的高度重视。可以预见,强调媒体的社会责任,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媒体工作的重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传媒竞争越来越激烈。传媒市场竞争加剧的背后,其实是媒体经营压力的增加,甚至到了可能影响生存的地步。据报道,地方卫视频道大多面临不同程度的经营危机,而有的都市类报纸经营状况艰难,难以为继。据统计,我国目前约有报纸2000多种,期刊9000多种,其中能实现盈利的不超过总数的20%。在资本市场上,传媒概念股如今普遍陷入盈利困境。从已经公布的2005年上半年业绩来看,  相似文献   

15.
民生新闻,作为当前媒体新闻的一大热门品种,正被各家媒体主打着高举着。但如果我们问一句:什么是民生新闻?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有什么不同?民生新闻的操作们恐怕很难给出一个让人信服的答案,因为不少人从来就没有认真地思考过这些问题。只是拿它当做一个新招牌引人注意罢了。  相似文献   

16.
最近,令娱乐界大为蒙羞、让人作呕的"艳照门"事件,被网络、其他电子媒体和平面媒体吵得沸沸扬扬。一时间,从网络、电视到报纸、期刊,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媒体,甚至是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严肃媒体,也纷纷跟进,并将其突出、放大后予以  相似文献   

17.
阎晚生 《新闻知识》2001,(Z1):54-55
报纸作为历史最悠久的大众传播媒介,自诞生以来就不断遭受挑战。先是广播的诞生,后是电视的出现和普及。每一次姚战,纸介媒体都似乎面临险恶的境地,但报纸在与广播电视长期的竞争中,并没有消亡,反而日益强大和繁荣,到如今,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大众传媒。人们把纸介媒体称为第一媒体,把广播称为第二媒体,把电视称为第三媒体。九十年代出现的电脑互联网络是一种巨大潜力的新媒体,联合国1998年把它定位第四媒体。网络正在以其巨大无比的潜力威胁着有史以来的所有媒体的生存。这给传统大众传播理论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网络媒体…  相似文献   

18.
陈峰 《今传媒》2005,(3):28-29
最早接到孙志刚案的线索是在2003年3月底,当时我刚刚来到《南方都市报》,岗位是深度报道记。虽然我以前做过6年媒体工作,甚至做到了某媒体的高层管理人员,但这个岗位还是没有接触过,所以心里还没有底气一一最发愁的就是线索从哪里来。现在回过头来看,孙志刚案件其实是我在深度报道组所接触到的第一个线索。  相似文献   

19.
魏兰新 《新闻三昧》2006,(10):29-30
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大众的灾难是媒体的节日”。好像没有由头,就出不来好新闻,就不能“吸引读者眼球”。于是,媒体出现了一种倾向:“没有由头找由头”,甚至“创造由头”;一旦有个由头,便一哄而上,全都跟着“炒”,并在“炒”的过程中“竞赛”,题目越耸人听闻越好,内容越出人意料越好,如能制造出“轰动效应”那就更好。不管科学与否、客观与否,也不管后果如何。结果引发了一系列“小事炒大”,甚至“无事炒出事来”的报道,误导了读者不说,还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近两年有关与健康有关的危机问题,常常在媒体上引起波澜。我们仅以去年发生的…  相似文献   

20.
媒体的"尖叫原理" 从传统的定义来讲,谈到媒体,我们更多想到的是,媒体是社会的良知,没有一个健康的媒体,就没有一个健康的社会.但是,在媒体越来越商业化和娱乐化的今天,媒体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在大力提倡市场化和媒体产业化的今天,毫无疑问,媒体就是一个商业企业,作为一个商业企业,媒体社会良知的功能已经丧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