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是国家着力培养的高级人才,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创新水平,大学生能否进行高水平的科技创新直接影响到综合国力的发展水平。本文系统论述了基于科技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可行性与现实意义,主要从实践应用性、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竞争激励作用三个方面阐述了科技竞赛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载体,进而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四项措施。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内涵中包含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两方面的含义,综合起来包括实践创新知识基础、实践创新意识、实践创新精神、实践创新思维、实践创新技能、实践创新方法等要素。这些主客观的要素需要大学阶段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组成要素,介绍了“一个前提、三个注重”的电子信息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总结了该体系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构建了涵盖海洋科技创新支撑条件、海洋科技创新运行条件、海洋科技创新成果情况3个方面,包含10个指标的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广东与其他主要地区的海洋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横向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创新实现因子、基础环境因子、创新保障因子是影响广东省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因子。综合来看,广东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得分靠前,排名第3,但是在三大因子的各自排名中相对靠后。  相似文献   

5.
工科学院是培养科技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工科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指出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然后总结了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和原则。最后,从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培养体系、重视科技创新理念的灌输和形成、提供科技创新实践的良好氛围、建立多层次创新服务团队等方面提出了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打造技术创新能力服务平台是“双高计划”建设任务之一,而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质量的关键因素。基于此,依据完整性、科学性和可比性原则,结合现有研究成果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的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福建省5所“双高计划”院校为研究样本,运用熵值法对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指标进行赋权重,代入2016-2018年数据对研究样本进行评价比较研究。根据评价结果分析提出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路径: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创新“产学研用”服务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构建“人才—团队—平台”模式,夯实科技创新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高等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大众化背景下,大力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对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增强我国高校的国际竞争能力,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整合资源、完善平台、组织培训、加强评价,真正把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激发出来,亟待形成明晰的思路和可操作办法。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是运用系统化原理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工作,在大学生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8.
试析大学生素质教育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对突出素质教育的核心、解决大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实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学理研究、学科建设研究,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完整体系。要研究总结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载体创新、方法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经验。要充分发挥教育主管部门、高校、教师及学生的作用,规范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行为,夯实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基础,创新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增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9.
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国际联合实验室具有软件、硬件、激励机制3个持续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必要条件。以哈尔滨工业大学罗克韦尔自动化实验室为例,具体介绍了发挥国际联合实验室的优势,通过3个阶段推进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机械类创新设计比赛,如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以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等一系列具有学科特色的比赛,是面向全体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是高等学校创新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本文通过对历届参加机械类创新设计比赛的实践和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江苏区域创新能力进行综述,并以科技创新环境支撑能力、科技创新投入能力、科技创新产出能力和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为一级指标建构江苏省13个省辖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江苏省的13个省辖市,采取因子分析方法,对其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且对各个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排序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和现实的思考,根据大学生创新活动过程有效展开的观察和调查研究,认为大学生创新能力主要由知识建构能力、问题发现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创意发散能力、情绪调节能力、怀疑批判能力、实践执行能力七个要素构成。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主要因素设计为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创新培养模式、科技创新思维、科技创新意识、科技创新人格和科技创新技能六个子系统下的28个二级指标。在此基础上,通过对21位国家级、省级、市级和校级相关工作岗位和研究领域专家的问卷调研,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
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科技创新在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摇篮,在全面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我国创新体系建设中应起到积极的作用,各级高校都要把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章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及大学生自身特点等方面,分析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必要性,阐述了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几个原则,提出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几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着力建设以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学校自身优势,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建立高效的创新保障机制,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着力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促进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渠道,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创新活动对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转变教育观念,加强科技创新阵地建设,构建科学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是新时期培齐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邓广福 《文教资料》2011,(14):190-191
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立开放创新实验室、建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和创新学分等几种措施,将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大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形成持久有效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体系,对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较差的现状,分析影响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客观原因;探讨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构成要素,从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大方面详细地阐述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各种具体因素;并且从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改革大学生的评价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完善教学管理和加强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教育与训练等六个方面,提出了高校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7):176-179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既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从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现状入手,并对其实施要素进行了分析,创造性地提出了"四元"定位法,分别从意识培育、思维激发、能力提升、成果转化等4个方面提出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实施策略,并对"四元"定位法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体系的现实意义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20.
论农林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以某农林院校SRF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已成为我国高校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一项学生活动。文章分析了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现状,并结合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Student Research Found,SRF)项目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以及体验,就如何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