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近代史上,以《老残游记》一书为人熟知的“刘鹗是个畸人”。有人说他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西方知识的介绍均有所贡献的小说家、诗人、哲学家、音乐家、医生、企业家、数学家、藏书家,古董收藏家、水利专家和慈善家”。这一说法是否有溢美之辞尚可考虑,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刘鹗学识之渊博。刘鹗一生给人们的贡献究竟是什么呢?“刘鹗的主要贡献,不在于政治或文学方面,而  相似文献   

2.
在清末四大谴责小说的评论中,分歧最大的莫过于刘鹗的《老残游记》了。推崇者誉之为“一个倜傥不羁的才士,一个很勇于事功的政客”,“发表他对于身世、家庭、种教的见解的书”,是一部“做学问做人的教科书”;在写人写景的“实地的描画”这一方面,“这部书可算是前无古人了”。批判者斥之为“《老残游记》是一部思想倾向基本上反动的作品”,“艺术性是不高的”,只“有一定的艺术技巧”。这两种互相对立的评价,实际上都是各执一端,加以夸大,是相当片面和主观的见解。公允的评论仍然属于鲁迅。他在《中  相似文献   

3.
《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作为史传文学,《史记》熔入了作者强烈的爱憎,字里行间翻滚激荡着感情的波涛,给读者的心灵以强烈的震撼,被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要》)。清代刘鹗评论说:“《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老残游记序》)《史记》的抒情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作品夹叙夹议,叙议结合,感情充沛,反复咏叹。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中的《屈原列传》,其表现手法主要是议论抒情,几乎占了作品篇幅的一半。如写屈原因愤而作《离骚》的情形…  相似文献   

4.
“谴责小说”是中国旧体小说的一种。这一名称见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一书(现收入新版《鲁迅全集》第九卷)。该书的第二十八篇《清末之谴贡》中,把李宝嘉(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孳海花》等作品列入“谴责小说”一类。这类小说产生于清末戊成变法维新  相似文献   

5.
《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作为史传文学,《史记》熔入了作者强烈的爱憎,字里行间翻滚激荡着感情的波涛,给读者的心灵以强烈的震撼。被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要》)。清代刘鹗评论说:“《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老残游记序》)《史记》的抒情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一1.1 本文以清末较有影响的四大谴责小说为取样作品。它们是: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简称《官》),约790000字;吴研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简称《二》),约644000字;曾朴的《孽海花》(简称,《孽》),约278000;刘鹗的《老残游记》(简称《老》),约198000字。取样作品总计1910000字.四部小说的作者都是  相似文献   

7.
被鲁迅称为晚清四大“遣责小说”之一的《老残游记》,完成于1906年间,至今已八十年了。本文试图对八十年间有关《老残游记》的研究作一鸟瞰似的概述,以求从宏观的角度,对此项研究的得失、渊流作一分析,并提出研究角度的转换的可行性问题。一、对《老残游记》主题思想的评论一部《老残游记》,其主题思想本应说是被刘鹗表述得够明白了,一言以蔽之,就是“哭世”。其在《老残游记》的《自序》中写道:  相似文献   

8.
刘鹗简介刘鹗(1857-1909),晚清悲剧人物,一位时代先行者,也是一个失败的改革者。刘鹗出身官宦之家,无意仕途而热衷治河、算学、医学,想要干一番对国计民生有利的事业;曾写出我国第一部甲骨文研究著作《铁云藏龟》。他建议政府借外资修铁路、开煤矿,被时人斥为汉奸;八国联军侵华时,刘鹗见北京粮荒,买俄国人大米贱价卖给百姓,几年后因此获罪流放新疆而死。《老残游记》不是刘鹗自传,但他的生活经历、政治观点和道德理想都融聚其中。主人公老残就是刘鹗的艺术化身。《老残游记》从1903年开始在《绣像小说》、《天津日日新闻》等报刊上连载,共20…  相似文献   

9.
刘鹗是清末实业家和小说家,其写作的《老残游记》一书,寄托了作者的身世、家国、社会、种教之感情,在文学史上亦占有一席之地,可谓是一部感情寄托书、政治宣言书、学派传道书、作者自辩书、文学风骚书。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里称颂刘鹗的《老残游记》“叙景状物,时有可观”。的确,这部小说在文学艺术上很有值得借签的地方。譬如选入中学语文今年秋季教材的《明湖居听书》一节,写王小玉亦即白妞唱大鼓,读了之后真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实感。为什么会有这样好的艺术  相似文献   

11.
被称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老残游记》曾被人们误解,多年来未得到公正的评价。本文按照诵其书必知其人的原则,从刘鹗的思想倾向剖析书中第一号主人公的思想活动,将历史事实与小说中内容作对照,从而认定本书是史实与理想统一的作品,刘鹗是爱国者,而不是出卖民族利益的汉奸;《老残游记》的思想内容是进步的,而不是一部反动的书。  相似文献   

12.
《老残游记》是晚清时期刘鹗所写的古典白话文小说。作品在描人状物时运用了大量的拟声词。本文主要从语义、语法功能、音节结构方面,以《老残游记》中的拟声词为研究对象,试图归纳其特点。  相似文献   

13.
《明湖居听书》是长篇小说《老残游记》中第二回的一部分,汲入中学语文课本高中第四册。在对《明湖居听书》这篇课文“解题”时,我们把《老残游记》这部瑕瑜互见的作品的概貌向学生作了必要的交代,并根据“文如其人”的道理,把作者刘鹗在世界观上的矛盾向学生作简要的介绍,再根据近百年来它仍享有大量读者这一事实,引出鲁迅先生对该书的评价:“其书即借铁英号老残者之游行。而历记其言论见闻,叙景状物,时有可观。”在具体分析时,对人物  相似文献   

14.
《老残游记》是清末小说家刘鹗以“洪(鸿)都百炼生”为笔名写的一部章回小说,《明湖居听书》(高级中学课本语文第四册)是其中最精彩的章节之一。它写的是江湖医生老残游历途中在明湖居听民间艺人白妞(王小玉)姊妹说唱山东梨花大鼓一事,作者盛赞美人“绝调”,称道白妞精湛的表演艺术。无独有偶,现代著名作家  相似文献   

15.
在数以千计的晚清小说中,刘鹗的《老残游记》是一代文学的代表。鲁迅把它列为“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胡适对它的艺术手法给予了高度评价,说其“描写风景的能力在旧小说里简直没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数量如汗牛充栋,刘鹗的长篇小说《老残游记》也有20回几十万字,但为什么这一段《绝唱》偏偏成为代代相传的“经典”?为什么人们要反复地品味、鉴赏、解读它?《老残游记》写一个被人称作老残的江湖医生铁英在一路游历中的见闻和行动,展示了清朝末年山东一带的社会生活面貌,着重揭示了封建官吏大逞淫威、肆意虐害百姓的种种行为,突出揭露了所谓的“清官”的暴政,作者的立意在于“谴责”朝政。《绝唱》只是描写了一个民间伎人的高超演唱艺术,表面看来它似乎并没有什么“重大意义”。就《绝唱》的艺术表现来说,它结构单纯、语…  相似文献   

17.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北京图书馆等单位邀请社会知名文学专家参与评选的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活动近日在京揭晓。近代小说《官场现形记》(李伯元)、《老残游记》(刘鹗),现代小说《呐喊》(鲁迅)、《边城》(沈从文)、《呼兰河传》(萧红)、《围城》(钱钟书),当代小说《白鹿原》(陈忠实)、《北方的河》(张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推理侦破小说是泊来品。在1899年,上海的索隐书屋出版了《时务报》馆翻译的《华生包探案》,自此中国一些文人开始“状侦探之技”,于我国传统的章回小说中安插一两个准侦探人物和类侦破故事。如清代的刘鹗的《老残游记》中曾称其主人公老残为“福尔摩斯”,程普之的《偶然》中也有如是情况。其实我国推理侦破术小说从引进到仿作,再加之变中国传统小说的影响,它开始就是一个不健全的畸形儿。辛亥革命以后,我国推理侦破小说开始发展,在短短的十年内,涉足这一领域的作家便有几十个,出现了如俞天愤的《中国侦探案》、陆澹(含皿)的《李飞探案集》、孙了红的《侠盗鲁平奇案》等大量作品。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程小青的《霍桑探案》。但这些作品多有模仿之痕,就是被称为我国推理侦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文学史上,《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词话》”)算得上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也是一部极其复杂的作品。本文拟从《词话》作者的文化心态方面作些考察,以期对一些问题有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文学史上,涉及音乐描写的作品并不少见。像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等传世名篇。晚清时期,又出了一位描写音乐的圣手——刘鹗。他对音乐情有独钟,在杰作《老残游记》中使出了浑身解数,倾注了全部的才情,动用了长期的生活积累,借助中外文学的艺术手法,让"白妞说书"一节垂范千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