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胡靖同志在《略谈编辑改稿》一文中提到:“编辑要否改稿,这原本不成其为问题,现在据说有了疑问了。”按我的浅见,编辑改稿的问题,确实需要进行具体分析,深入探讨。 (一) 我国的编辑工作具有悠久历史,殷商武丁的王妃妇姒,妇姒是专司整理当时的文书——甲骨文的,他们将所收集的文字材料,分门别类,按年编排,整理成书籍的雏形。春秋末期的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为传播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作出杰出贡献,他的编辑  相似文献   

2.
写新闻报道不能合理想象,以免造成失实,这是新闻界共知的常识。通讯员稿件中有未交代清楚的地方,编辑改稿时也不能合理想象,随意改动、增添、否则同样会速成失实,给报紙、通讯员乃至自己带来麻烦。有一位通讯员写了一篇稿寄给某报,内容是表扬3个女婿争着养岳父岳母。稿中说到岳父身体不好,两年前又患重病,住进医院,3个女婿轮流侍候。稿件后面没有写明岳父岳母是生还是死,报社编辑为了让稿件增色,合理想象地修改成岳父去世了。见报后可热闹了。被报道的老人一骂通讯员,说这那里是表扬我的几个女婿,分明咒骂我该死;二骂报纸不该采用这样失实的稿件,并登门质问通讯员,要他在报纸上发表更正。老汉的邻居和熟人见  相似文献   

3.
改稿小议     
柯畏 《编辑之友》1991,(1):23-26
一、为什么要改稿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理解编辑工作的目的。有的同志认为,文责自负,作者的文章如何,由读者评论,用不着编辑瞎操心。这话有一定道理,但这里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作者不可能直接向读者施加影响,作者的文字必须经过一定的出版、发行机构才能与读者见面。在我国,任何一个这样的机构,都要为其工作的社会效果负责,全力摒弃那些有害于社会的作品,大力扶持有益  相似文献   

4.
俄国著名文学家托尔斯泰在写《婀娜小传》时,前后竟修改了上百次。当《婀娜小传》第一次登报纸时,托尔斯泰连底页也要亲自校对。他时而在纸边加印刷符号,时而删削字句、颠倒句子、段落等。最后,那张底页被改得千疮百孔,模糊得不可辨识。幸好托尔斯泰的夫人是个认真细致的人,习惯看丈夫写的手稿和习用的符号,便彻夜不眠地替托尔斯泰誊清改过的底页。第二天早晨,当他夫  相似文献   

5.
改稿练习     
下面这篇稿件,新华社曾对它作过修改.请看一看,这篇稿件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有哪些文字可以删去?最近,在蓟县上仓公社后秦各庄大队,人们都传颂着一段"'光棍堂'引来了四只'金凤凰'"的佳话.说的是地主家庭出身的社员马文志,过去曾被错划为地主成份,今年被落实政策,改为职员成份以后,他的四个打光棍的儿子先后找上对象.马文志有四个儿子,大儿子明珠41岁,二儿子明泽31岁,三儿子明辉29岁,四儿子明伟26岁.这哥四个,个个精明强干,一贯劳动扎实,是庄稼地里的好把式.可是,就因为是地主家庭出身,一直说不上媳妇.他家成了村上有名的"光棍堂".今年春天,大队在落实中央关于对四类分子的政策中,报据马文志的实际情况,改变了他本人的成份.于是,前来说媒的踢破了门坎子.不到一个星期光景,老大、老二、老三都说上了媳妇,老大很快就成了亲.前些天,老四也搞  相似文献   

6.
总理改稿     
记下这段文字是想说,做任何事情要想获得成功,你就得去竞争,去争取.世上很难碰到送上门来的好事,除非你是大人物,或是别人有求于你……那又另当别论! 1987年12月9日,我随李鹏总理一行考察京郊一些饲养场,探讨如何缓解大城市的肉食品供应问题.这是我从江苏记者站首席记者调任北京记者站首席记者后,受报社指派参加的第一次采访活动.  相似文献   

7.
1997年,对全国亿万人民而言,在众多的新闻媒体中,中央电视台可以说是最为引人注目。从香港回归到党的十五大召开;从小平同志逝世到江泽民总书记访美;从第八届全运会闭幕到小浪  相似文献   

8.
谈改稿     
我这篇文章要谈的是,稿子写成后的修改及退稿以后的修改,重点谈一谈退稿后的修改。离休后,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多了,于是又拾起了爱写点东西的癖好。当对从社会上观察到的某些现象、事件有所感时,当读了报端或某材料上的某文章有所启发时,便爱将心中所想化为文字,写成短小的文章,怀着试试看的心情,投给报刊。我写的每一篇稿子,一般都是“三榜定案”。当一篇稿子的初稿写成后,搁置一段时间,然后从立意、结构、文字等方面反复推敲,经过第一次加  相似文献   

9.
每当作者见到自己的新闻稿见诸于报刊的时候,其激动心情难以形容;每当作者接到了二元或三元稿费的时候,心情无比惆怅。“去了电费没纸钱,‘请客’‘请客’声连天。买斤糖,买盒烟,稿费收入成负担。”近几年来,随着物价的提高,工资也几经上调,唯有稿费“按兵不动”!体力劳动的产物,皆“理顺”物价,为什么脑力劳动的“产物”不“理顺”一  相似文献   

10.
关于编辑要不要改稿,有两种对立的主张。一种认为要改,一种认为不要改。报上有一篇文章,题目叫做“编辑不改稿行吗?”文章的主题十分明确:编辑就是要改稿。这当然是主张编辑要改稿的。主张不要改的,又有种种说法。有的说,编辑不要改稿;要改,让作者自己改去。也有的说,名家的稿子编辑不要去改。同是认为不要去改的,又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名家哪儿会有错儿,所以压根儿用不着去改。一种认为名家也难免出错儿,可是你不要去改他的。你改了他的,他还会以为自己本来就不错呢!这对名家没有  相似文献   

11.
孔明 《编辑之友》1996,(1):58-59
刻骨铭心话改稿孔明【西安】初为编辑,很飘飘然了一阵子,人问编辑干啥呢,我说改稿呢,其得意洋洋,溢于言表。若问者还不明白,我就借题发挥,烘云托月:“知道老师为学生改作文吧?我的职业与此差不多,只不过替作家改作品罢了。”问者都是外行,隔行如隔山,云山雾罩...  相似文献   

12.
从改稿谈起     
前不久,给某刊物写了一篇千把字的小言论。时隔小久,文章被采用了,按说应该高兴才是,但细细看来,被改得面目全非。对照原文,只剩下自己写的三二百字了,便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由此使我想起著名漫画家方成的一次境遇。有家报纸的编辑约他写一篇讲幽默的文章,他写了一千四百字。文章发表后,他却傻了眼,连续看了三遍,才辩认出自己所写的十六个字和一个句点来。名家尚且如此,那“无名之辈”就更不用说了。把这两件事情联系到一起,却使我想到一个问题。编辑对待稿件,应当尽量避免大动笔墨,一般情况下应该是能用则用,不能用拉倒。如果用一只模子去框一切  相似文献   

13.
改稿之道     
编辑是要改稿的。改稿是编辑的应有之义。但是,怎么改,怎么改得适当、改得准确、改得精彩、改得漂亮,就很难讲了。编辑改稿,往往是出力不讨好。坦率地讲,我本人就对编辑改我的稿子很少满意过。记得还是在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时,我向某报社投了一篇稿子被采纳了,发表出来一看,虽然署名还是我,但内容大变,面目全非。战友们都为我感到高兴,而我一点成就感都没有,心情很是郁闷。这些年还不错,对我的稿子,编辑大都客气,不大删改,即使有所改动,也会和我商量,合作比较融洽。只是有一回,某编辑对我的稿子进行  相似文献   

14.
15.
改稿,是报刊编辑的责任。但如何改稿,其中却大有学问。改稿中应注意的事项不少,但最要切忌的我认为是三个字:“想当然”。不必要的增添,好似画蛇添足,故然不好;照个人胃口删削,犹如削足适履,也不见佳。一意“想当然”的改动,更会违背作者原意,出偏差。如某市日报的副刊,刊载的一篇自卫还击战的战地通讯《赤心照高地》,写战斗英雄兰方虎同志战斗到最后,英勇牺牲了。真实的情况是,兰方虎同志还活着。许多读者看了通讯后,纷纷写信给报社编辑部要求更正,影响很不好。为什么会这样?据编辑部在《读者·作  相似文献   

16.
从改稿谈起     
前不久,给某刊物写了一篇千把字的小言论。时隔不久,文章被采用了。但细细看来,文章被改的面目全非,再对照原文,只剩下自己写的三二百字了。对于每一个辛勤笔耕的作者来说,谁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被刊用呢?按说,文章被采用了,应该高兴才是。可看到这篇被编辑煞费苦心、精心修改过的稿件,委实让人心里过  相似文献   

17.
谈编辑改稿     
编辑修改稿件时存在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性是消除原稿错误,把稿件修改好;另一种可能性是在修改中产生错误,把稿件局部改坏了。编辑修改稿件时,要清醒估计到这两种可能性,尽力争取前一种可能,避免后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18.
19.
编辑要否改稿,这原本不成其为问题,现在据说有了疑问了。有人认为某些国家的出版效率之所以高,就是因为编辑不改稿的缘故。我是个尚未出道的编辑,知道的事情很少。不过把我们的出版效率低完全归咎于编辑改稿,我以为恐怕不是很公道的。出书慢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印刷力量跟不上,这里不一一详论。我想就编辑改稿问题略谈几点看法,以就正于前辈同行。首先我不同意编辑不改稿的主张。  相似文献   

20.
谈编辑改稿     
语言字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每个人都应该认真学习,正确使用。特别是作为书籍、报刊的编辑,对于字的正确使用更负有重要责任。原稿中如有错误表达、含糊不清容易造成歧义之处,编辑应该加以修改。我长期从事教育读物的编辑工作,在审读中经常发现书稿中语法常识方面的问题。现仅就记忆所及,略举以下数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