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严羽"以禅喻诗"的提出,在诗歌理论创作上无疑是一面旗帜。进一步说,"以禅喻诗"上升到审美意义层面,其审美意义上的贡献也是毋庸置疑的。审美活动作为人的一种精神上的高层次追求,其审美主体不同,审美需求也会随之不同,审美的心理动因也必然会随之表现出多元化的倾向;反之,即使审美主体相同,表现出的审美心理动因也会不尽相同。旨在从审美心理等方面揭示严羽《沧浪诗话》"以禅喻诗"的审美动因。  相似文献   

2.
禅学自传入中土以来,对我国的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自宋以来,"禅"在文学中发挥的作用更大了,以《沧浪诗话》为切点,通过对禅与诗各自特征的把握,及诗禅交涉的缘起,来阐明"禅"对我国传统诗学创作的影响,以及严羽的"以禅喻诗"的文学创作理论的形成及其对文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解读《沧浪诗话》为目的,以探讨诗论体现的诗与禅的关系为主线,以其所提出的重要概念和观点为切入点,整体全面、细致地分析了《沧浪诗话》体现的美学思想。总体来看,《诗话》在明确意识到了诗与禅相似之处的基础上,坚持了诗歌的独立审美品格和诗歌审美风格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4.
论以禅喻诗与《沧浪诗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的繁衍与嬗变,及其对文人士大夫的影响,由此带来了诗与禅之间的相互影响变化,并阐述了以禅喻诗的时尚性以及以禅喻诗的理论性著作《沧浪诗话》。  相似文献   

5.
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在我国诗学发展史上别具特色,颇为引人注目。他是中国文学史上以禅喻诗的集大成者.他的作品描述了一种空灵的境界。他的观点影响深远。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探索:  相似文献   

6.
严羽《沧浪诗话》是宋代众多诗话中最具有系统性的诗话之作,也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著名的文学批评之作。《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历来颇引人注目,现就其中的"妙悟"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严羽“以禅喻诗”说的提出针对时弊诗弊,凸显了宋代诗学的特征;通过标举“兴趣”和“妙悟”,解决了诗学“悟什么”和“怎么悟”的问题,建构了独特的诗学体系,直接突出了中国传统诗学的审美特征并影响中国诗学形成了儒、道、释三元并立的格局;从理论到实践,以“禅喻”的方式论诗,丰富了中国传统诗学话语,并促进了中国传统诗学重简洁、尚含蓄的话语风格的形成。总之,没有严羽的“以禅喻诗”说,中国诗学就不足以展现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规律;没有严羽的“以禅喻诗”说,中国诗学就是不完整的。  相似文献   

8.
钟厚涛先生对<沦浪诗话>理论体系否定的角度和方法等是不成立的.严羽"说江西诗病"不是<沧浪诗话>的逻辑起点,而只是重要论据之一,"说江西诗病"并不代表要对"江西诗论"全盘否定,不能以<沦浪诗话>反"江西诗派"不彻底为依据,来否定<沦浪诗话>的体系.而"以禅喻诗"只是<沦浪诗话>诗论的论证方法之一,不能以比喻中的瑕疵来否认<沦浪诗话>的体系.<沧浪诗话>中的复古继承了复古创新的优良传统,对矫正时弊起着积极作用.因此,钟文抨击<沦浪诗话>的三方面,"立论动因的消解"、"言说策略的失效"和"批评后效的落空",都不能说明<沦浪诗话>不具备体系,何况这种批评本身存在着逻辑上的混乱.<沦浪诗话>的体系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严羽的《沧浪诗话》所运用的思维方式——以禅喻诗入手,具体分析了以禅喻诗的契合之点,以禅喻诗所体现的新的诗学境界,以及以禅喻诗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朱俐俐 《文教资料》2014,(30):21-23
“妙悟”是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中最重要的审美范畴。其本身在诗歌理论概念上的溯流,和它作为一项审美范畴与禅宗概念的关系为人津津乐道,且褒贬不一。严羽为获得妙悟指明要遵守门径、研习作品、并进行“悟”等路径,也提出了妙悟的审美标准等。本文拟就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中的“妙悟”范畴作一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11.
《沧浪诗话》中严羽依循两宋之际临济宗大慧禅的言语思维,比照禅宗本体"第一义"设定诗歌本体"第一义",序列诗歌等级。他有意识地借鉴禅宗"第一义"的非言说特征来描述诗歌"第一义"的特征,并在临济大慧禅不立文字且不离文字的语言立场下,主张将非关书、非关理与多读书、多穷理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2.
张戒的《岁寒堂诗话》和严羽的《沧浪诗话》一前一后,饱含着作者对杜甫及杜诗的热情称赞之情.但两部诗话颂扬的主要方向是不一样的.它们代表了颂扬杜诗的两种方向:《岁寒堂诗话》重视杜诗的思想性,《沧浪诗话》重视杜诗的艺术性.尽管各有缺失,但在研究杜诗学上,它们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是杜诗学上不可跳越的两层阶梯.  相似文献   

13.
文学创作与传播过程大体都要经过感悟、创作、文本阅读、接受与阐释四个比较明显的阶段。理论的建构者们为了让我们用更加清晰与明白的眼光去看待整个创作过程,他们在精神层面上去解构整体性的文学,从不同的角度运用逻辑思维去建构与定义这个客观存在的事物。这就造成了大量看似分离甚至矛盾的理论性知识弥漫在过去几千年的时间与空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入手,对于前时理论的分析也必然要触及到该理论创建之初所存在的时间与空间上的大量事实以及创作者的人生际遇。本着如是切入点,本文尝试对严羽诗学的"妙悟"理论作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沧浪诗话》大体包括理论和批评两个部分,其理论与批评之间是一种复杂关系。它们之间既有一致性,同时批评有对理论的补充,也有与理论矛盾之处。理论与批评关系的厘定对于诸如"兴趣"、"以盛唐为法"、"以禅喻诗"等关键性范畴有更全面的认识,廓清《沧浪诗话》研究史上的种种误解,揭示出严羽作为有责任感的诗论家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15.
佛教对李煜的人生走向和文学创作具有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根源于社会传统与现实的多重原因,在李煜与佛教的接触之中不断深化.李煜助力了佛教的兴盛繁荣,佛教也成就了李煜的思想塑造和诗词创作,他对佛教不断进行着自我的内化,同时也表达着对人类普遍生存状态与整个世界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潜溪诗眼》的诗学理论主要体现在其"韵"论与"诗眼论"上.范温之"韵"分为"艺术之韵"与"人格之韵","韵"是范温最高的艺术境界与人格境界,是范温最高的审美要求.范温的韵论体现出其对艺术本质的深刻认识."诗眼"可分为"识诗之眼"与"诗中之眼","诗眼论"体现出范温对在艺术创作与鉴赏中艺术修养(审美表现力与审美认识能力)的重视,"韵"是"诗眼"的前提与归宿,"诗眼"是"韵"得以实现的方法和途径.二者相互联系构成了《潜溪诗眼》较为系统而完整的诗歌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春秋阙疑》以"阙疑"为体例,批判三传而综合三传,折衷程、朱二氏之说,兼以博采诸儒之论,体现出一种"甚公且平"的精神。但是此书始终着重阐释理学最为强调的天理、人欲及纲常、人伦等层面,其理学倾向性也是非常明显的,经过郑玉看似客观的塑造,《春秋》越发被提升成了一部可以用来经世治国的煌煌法典。  相似文献   

18.
孔子对颜回身处陋巷,箪食瓢饮而不失其乐的称赞到北宋时被周敦颐等人称为"孔颜乐处",它主要的意蕴是不耽于贫困而自守其志,追求一种精神及道德上的完善和超越。苏轼一生屡遭贬谪,但孔颜乐处将其从精神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并对其文学创作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晏几道和秦观同作为北宋婉约词的代表作家,他们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清人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就说:"淮海、小山,真古之伤心人也。"但我们必须看到正是晏几道个性中的自傲和秦观个性中的自哀造就了小山词和淮海词的个人风格,并由此带来的清壮顿挫和郁积凄厉的独特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20.
贯穿于苏轼诗书画理论中的传神论美学思想,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理论价值。主要体现为他拓宽了前人的形神论涵义,兼容形似与神似之关系,以传神为最高艺术审美理想。其物化传神、赋形传神、常理传神、象外传神、韵味传神、个性传神等思想尤其具有理论价值,深刻揭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美的本质与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