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作为大众传播时代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深刻而广泛地介入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之中,如罗杰·西尔弗斯通所说“电视是家用媒介”①,它也理所应当地应成为展示、传播、引导女性主义文化,服务于广大女性受众,推广两性平等理念并促其实现的重要平台和空间。女性主义认为,女性电视存在的主要理由在于,主流电视对女性描写的不充分,并且存在刻板印象。因为主流电视是男性占绝对优势的、利益驱动的电视,所以女性需要自己的电视来表达自己。对于中国电视而言,女性电视、节目还是一种不成熟的节目形态,一方面其倡导两性平等、关注女性生活、激发女性意…  相似文献   

2.
大众传媒是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承载者、建构者和作用者.本文讨论了电视对中国传统女性形象的建构和解构,认为电视一方面建构了中国传统女性形象,并运用身体文化政治学的相关理论分析这种建构作用,另一方面,又解构了传统女性形象;同时认为,解构本身就蕴含了一种新的建构,而这种建构有可能形成新的女性的刻板形象.  相似文献   

3.
电视广告中女性刻板印象解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电视广告在传播商业信息的同时,掩映着一个时代的文化。因而从对电视广告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女性身上,可以一定程度的窥探电视媒体的性别意识和性别立场,解读女性作为独特社会文化群体是如何传达时代的声音的。 当前,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电视广告中已经出现独立、自信、美丽的现代职业女性形象。但由于受到性别心理差异和社会传统心理的影响,女性形象的“物化”倾向和“性别歧视”倾向仍然严重存在,强烈的性别角色差异形成了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刻板印象。 本文从传播学、社会性别学以及女性意识形态等相关理论支撑下的广告女性形象分析入手,试图解析当前电视广告中女性刻板印象形成的类别、原因以及对社会价值观产生的影响;并对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未来变化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4.
电视文化是以电视媒介技术为基础,以影像成品为表现形态,在现实及潜在的制度规约下形成,并对社会成员及现实生活的许多方面产生巨大影响甚至控制作用的媒介文化形态。电视文化应该包括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的内容,即电视物质文化、电视制度文化和电视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5.
张文明 《新闻窗》2011,(3):47-48
电视文化是电视传播所产生的一切社会效应的综合。从人文学科的角度出发,电视文化研究以电视传播的内容为核心研究对象,包括电视文化理念与电视文化形态,电视文化环境和电视文化责任,电视文化消费与电视文化接受,电视文化审美与电视文化批评等内容。文化环境指影响主体活动,存在于主体周围的各种精神文化条件的总体或系统。构成文化环境的主要因素是:教育、科技、文艺、道德、宗教、哲学、民族心理和传统习俗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电视对文化的影响,分析了电视文化大众化和精英化格局形成的原因,以期寻找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结合点,从而提高电视文化的品味。  相似文献   

7.
郭碧青 《东南传播》2011,(1):105-107
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电视娱乐文化正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并对处于人生关键时期的青少年群体影响尤为深刻。本文以青少年喜爱的电视选秀节目和青春偶像剧为蓝本,考察电视娱乐文化对当今青少年心理成长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克服电视娱乐文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劳动分工的变化,农村女性逐渐成为家务劳动的承担者和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但不容乐观的是,由于农村女性文化水平不高、农村信息传递方式滞后及生产方式落后等原因,导致其承担的任务十分繁重。电视作为农村女性获取信息和学习科学技术的重要窗口,应根据当前电视为农村女性服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调整发展策略,切实为农村女性服务。  相似文献   

9.
从表面上看,在电视相亲节目中给女性塑造了一个独立自主的形象,女性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然而实质上并非如此。在像《非诚勿扰》这样的电视相亲节目中女性的话语权实质上还是处于弱势地位,同时在这类电视节目构建的意识形态中,女性的角色是获取商业利益的工具和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叛逆者。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看,电视相亲节目这类大众文化产品仍然有许多需要批判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电视作为受众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大众传播媒介之一,其影像化、直观化、迅捷化、通俗大众化等特征相当鲜明。利用电视对精英文化进行传播和推广,扩大了精英文化的传播范围和影响。但同时,也正是这些特点,使得电视在向大众传播精英文化的过程中,对精英文化有所消解。这种消解是值得关注的。提升电视文化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电视文化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我国文化格局和文化性质,也引起广泛的电视文化批判与研究,批判研究、大众文化研究、通俗文化研究、消费主义文化研究则是电视文化研究主要理论和方法,而这些电视文化研究思想和方法的外来性也在一定程度影响了中国电视文化批判的深度。  相似文献   

12.
龙丹青 《新闻窗》2006,(6):53-54
随着电视机的大量普及,一种新的文化形式一电视文化巳悄然形成。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着处于其文化氛围中的每一位社会成员。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环境,电视文化对儿童的影响尤为显著,因为儿童对文化,特别是对电视文化普遍缺乏鉴赏和判断,同时他们正处于身、心、智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千千万万的少年儿童在强大的电视攻势面前,不可避免地成为电视的“俘虏”,所以,探时电视文化对儿童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相似文献   

13.
冷凇 《声屏世界》2012,(3):17-19
面对人口十几亿、电视台千余家、经济飞速发展的泱泱电视大国,梳理中国电视文化时便不能不顾及新的历史语境和文化语境而自圆自说,要清醒地认识到后现代主义对中国电视审美文化潜移默化的渗透与影响。无论在电视还是其他文化艺术领域,后现代主义的表现永远不是一成不变的具  相似文献   

14.
当下.电视文化对人们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任何文化形态.成为改造社会的一种全新的文化力量。然而,电视对文化的影响并非只有积极作用。许多有识之士早就指出,收视率、销售量等市场营销术语引入“电视文化生产”.其本身就是文化的一种异化。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  相似文献   

15.
知识分子走进电视媒体,增加了节目的文化承载量和知识含量,对社会文化产生着积极的影响。但在参与电视制作过程中,电视知识分子学术精神的丧失、"个人化解说"对大众的误导以及"传播工业化"降低了人们的鉴赏水平等备受学界和人们的关注。要增强电视知识分子的社会文化影响力,就必须直面这些问题,从政策、媒介环境和电视知识分子本身三方面入手,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增强电视知识分子的社会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当下,电视文化对人们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任何文化形态,成为改造社会的一种全新的文化力量。然而,电视对文化的影响并非只有积极作用。许多有识之士早就指出,收视率、销售量等市场营销术语引入  相似文献   

17.
影响比较研究是电视批评的重要手段。对影响者的比较研究,从影响的起点出发研究别国电视创作者、电视作品和电视文化思潮;对被影响者的比较研究,从影响的终点开始,对创作者、创作流派接受外国电视影响情况的研究。影响比较研究可以更为深刻而全面地评价电视作品的价,从而总结出借鉴、吸收别国电视的经验与规律。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电视对文化的影响,分析了电视文化大众化的原因,提出电视节目用高品位软着陆来促进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优势互补和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9.
电视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之争、方向之争由来已久,而且随着电视的影响愈盛,争执愈烈。争执的各方都有其依据,由于人们对大众文化和电视文化的理解和阐释莫衷一是,而大众文化与电视文化又有许多相似性,如都拥有很雄厚的群众基础,都具有娱乐功能,有很大的消遣性,所以,一部份人认为电视文化是大众文化的一部分,而更多的人则对大众文化中充斥的流于平庸的通俗性和消遣性内容多有非议。那么,究竞应如何看待大众文化和电视文化的关系呢?电视  相似文献   

20.
电视媒介因其具有的文化属性以及特有编码、解码过程,能够在无形之中影响认同的构建.电视文化全球化时代,我国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面临着反文化渗透与重构民族国家认同的严峻任务.而电视文化受众的低障碍性和西部地区日益完善的电视网络基础设施.使得电视文化成为构建认同的首选.本文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