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都较弱,简单、粗暴的批评和惩罚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和人格,会给他们的心理留下阴影。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开动脑筋,尽量使批评和惩罚变得温柔、巧妙,让孩子愉快地接受,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2.
从教育学的观点看,对孩子实行过度的惩罚,其教育效果是不良的。有不少家长总认为,惩罚孩子是使孩子服从的好办法,所谓“捧打出孝子”、“不打不成才”。其实简单粗暴往往只能是压而不服。对心灵是不能下命令的。威吓,体罚是教育的失败,是教育者的无能。惩罚引起的恐惧,会使孩子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都较弱,简单、粗暴的批评和惩罚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和人格,会给他们的心理留下阴影。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开动脑筋,尽量使批评和惩罚变得温柔、巧妙,让孩子愉快地接受,健康地成长。我曾以这样“惩罚”一位上课随便讲话的学生,我对这位不遵守课  相似文献   

4.
惩罚学生,是为了帮其认识错误,找到正确的方向,而不是贬低他,损伤他的自尊心。切实、有效的惩罚,往往使学生由衷地感到高兴,并因此受益匪浅。而粗暴的惩罚,往往使学生自尊心受损,产生逆反心理。惩罚的艺术是在理解、信任、关心和尊重的土壤里开出来的灿烂花朵。由于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个性,所以惩罚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科学的惩罚可以让孩子学会珍惜,懂得规则。就好像不吃口苦瓜,就感觉不到白开水是甜的一样。教育是连续的,你进行了恰当的惩罚,如果他接受了,会提高他以后的学习效率。上海市比乐中学校长唐关胜曾经遇到过一个严重违纪的学…  相似文献   

5.
惩罚是父母常用的教子方法。作为一种教育方法,惩罚的含义并不等同于粗暴与打骂。广义的惩罚泛指施予孩子某种不愉快刺激、厌恶刺激(如批评、指责.拒绝等),有的是使儿童抑制、改正其不良行为。但如果滥用惩罚,很容易伤害儿童的情感,导致亲子冲突,产生恶性循环。因此,探讨有益的有效的惩罚策略是很必要的。若孩子确有过错,我们可慎用下列做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一、及时纠正孩子的第一次过错 当孩子做错事时,父母及时的训诫是必要的。特别是年幼儿童,记忆保持时间短,若时过境迁,重又提及,孩子没有了现场感,就难以理解为何…  相似文献   

6.
咨询台     
惩罚孩子 如何把握分寸 甘肃酒泉市李静女士来信询问,她的儿子身上有些不良习惯,她觉得有时必须采用一点惩罚手段,但不知怎样做才是恰到好处? ——第一,惩罚孩子要适时,即惩罚孩子要注意时间、地点和场合。比如,当着外人的面惩罚孩子,就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如果睡觉前惩罚孩子,就会使  相似文献   

7.
惩罚的艺术     
惩罚学生,是为了帮其认识错误,找到正确的方向,而不是贬低他,损伤他的自尊心。切实、有效的惩罚,往往使学生由衷地感到高兴,并因此受益匪浅。而粗暴的惩罚,往往使学生自尊心受损,产生逆反心理。惩罚的艺术是在理解、信任、关心和尊重的土壤里开出来的灿烂花朵。由于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个性,所以,惩罚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相似文献   

8.
报载,一个小学女生,听老师讲蚯蚓的再生能力很强,把它弄成两段后,这两段会各自发展成为一条完整的蚯蚓。这小女孩听后觉得很奇怪,回家后,把蚯蚓切成两段,放在泥土里摆在窗台上养起来。她妈妈看到以后,愤怒地把蚯蚓扔到窗台外,还打了孩子一巴掌。显然,这位母亲对其孩子的“惩罚教育”是最蛮横、最粗暴、最简单的惩罚教育。在不明孩子“对”与“错”的情况下,就扇了孩子一巴掌,也许她打掉了一个女科学家。后果如此恶劣的惩罚,斯宾塞曾作过一番评述:“粗糙轻率的家庭管理作风是最贫乏最无教育智慧者都能采用的。最不开化的野人和最笨的农夫都会…  相似文献   

9.
龙祖胜 《家长》2008,(1):30-30
成长中的孩子是极易犯错的。面对孩子一次次的犯错,大多数家长轻则言语斥责,重则连打带骂。这样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只会扼杀孩子的个性,扭曲孩子的心灵,对孩子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益。成长中的孩子是极易犯错的。面对孩子一次次的犯错,大多数家长轻则言语斥责,重则连打带骂。这样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只会扼杀孩子的个性,扭曲孩子的心灵,对孩子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益。  相似文献   

10.
润物细无声     
余俊 《家长》2006,(Z1)
对于教育孩子来说,有很多种殊途同归的方式可供选择,并非只有一种是有效的。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陷入困惑时,简单的说教、粗暴的惩罚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什么效果的。此时,我们不妨换一个思路,把教育方法变得美丽些,让孩子心甘情愿地接受,犹如春雨,虽是无声无觉,却已滋润万物。  相似文献   

11.
孩子撒谎     
林鸰 《福建教育》2010,(6):59-60
儿童撒谎几乎是每个家长都会遇到的问题。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撒谎,免不了担心:这会不会是孩子学坏的征兆?对于孩子的撒谎行为,大多数的家长会严厉地批评或惩罚。但是,在批评或惩罚之前,家长们是否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孩子撒谎,是真的品质问题还是另有原因?是否知道孩子“撒谎”背后的秘密?采取的批评惩罚措施是让孩子变得更加诚实,还是会迫使孩子撒谎的水平不断升级?  相似文献   

12.
居丹妮 《考试周刊》2013,(66):190-190
每个幼儿都不可避免地会犯一些错误。幼儿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有其特殊的一面,他们的心灵比较稚嫩,没有社会经验。惩罚犯错误的幼儿是一门艺术,粗暴的惩罚不但会伤害幼儿的身心,还可能改变幼儿的人生道路。这就要求教师注意运用正确的批评方式,掌握批评的艺术,科学合理地教育幼儿。  相似文献   

13.
中学时期是个体生理和心理发展都产生巨变的特殊时期,也可以说是“心理断乳期”,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学生不会再像小学生那样把父母和教师看作至高无上的权威,更不会再像过去那样顺从和听话。这种“逆反心理”给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带来了很多困难。有的家长一下就懵了,不知如何处理孩子的叛逆行为。班主任也会经常听到家长说“我家孩子以前什么都说,现在回到家就把门一关,话也变少了”。也有的家长情绪急躁,认为这么小的孩子现在就管不了,以后还了得,于是会采取简单粗暴和压制的方式。所以班主任还会经常听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孩子做错了一道题,家长或者教师会实施惩罚,如要求罚抄10遍。  相似文献   

14.
一讲到惩罚孩子,多数人就会想到大人大喊大叫、孩子大哭大闹的场面。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惩罚的方式多种多样,打骂只是其中一种极端的惩罚行为。要知道惩罚也是一门艺术。如果运用得当,宝宝们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改正错误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教育需要惩戒这是不争的事实。放眼美国、新加坡等国家,他们的教育惩戒是有板有眼、上纲上线的。大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抵抗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合理合法的惩罚是教育的一种手段,而惩罚带来的警戒作用才是惩罚教育的真正目的。留美博士黄全愈在《家庭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谈到惩罚的原则时说,“惩罚的目的是警示孩子什么不可以做,做了会有什么后果。不是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而是为教育孩子而惩罚孩子。换一句话说,惩罚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这又让我想起新加坡一位原中学…  相似文献   

16.
受"棒打出孝子"思想的影响,我国很多父母和老师在孩子的教育上存在一种偏差:对待犯了错误的孩子大多采取简单的呵斥和粗暴的惩罚。对于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和极力展示出来的好行为缺乏必要的肯定与夸奖,或是为了表现谦虚与家长的威严,在旁人面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从而缺失了一次次对孩子良好品质形成的推动。这种观念是不科学的,需要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7.
陈萍 《早期教育》2000,(10):27-27
许多年轻的家长对孩子提出的种种“为什么”显得颇不耐烦,或草率回答,或粗暴拒绝,殊不知这样会扼杀孩子的求知欲望,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8.
切勿只“惩”不“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苏联大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必要的。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抵抗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是的,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但是,光有惩罚没有警戒的教育更糟糕!惩罚带来的警戒作用才是惩罚教育所真正需要的。留美博士黄全愈在《家庭教育在美国》一书中写道:“惩罚的目的是警示孩子什么不可以做,做了会有什么后果。不是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而是为教育孩子而惩罚孩子。换一句话说,惩罚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一位中国校长问新加坡的一位中学校长:“是否…  相似文献   

19.
正家庭教育的指导与干预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那些家长以粗暴的方式教养孩子时,爱的温暖、家的温馨也就离开了孩子,留给孩子的就会是粗暴处理问题的方法经验,攻击他人也就慢慢地变成了孩子的习惯。如果一个孩子在最初实施攻击他人的过程中父母没有有效制止而采取默然认可的态度。或者孩子打完架后,若赢了,则夸奖孩子好样的;若输了,则教育孩子"要先下手为强""要厉害点"等,都会强化孩子的攻击行为。因此,要避免  相似文献   

20.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要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他指出对待儿童要充满信任与和善,不要因为孩子的一点缺点就遮住了我们的眼睛。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我检讨、自我约束,并学会做人。春风化雨,真情感化"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学生犯了错误,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班主任应该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