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批评是班级管理中常用的一种教育手段。但是长期以来,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大多是苦味的,被批评的学生往往产生抵触情绪和强烈的不满,从而使批评的效果大打折扣。而聪明的制药商在难以下咽的药丸外面,包上一层糖衣制成甜口良药,使病人不再惧怕服药。如果班主任给苦味的批评裹上一层“糖衣”,效果会怎么样呢?  相似文献   

2.
在学校里.我们所面对的是天真活泼但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学生,要使批评达到良好的效果,更要注意批评方式,要将批评艺术化。为此我们就要给批评的“苦药”包上一层“糖衣”,使学生感到如沐春风,心甘情愿地接受批评。  相似文献   

3.
批评,同表扬一样是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手段,正确地运用这一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只有学生接受了批评,自觉地反省,努力地去改正错误,才会更好地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林崇德教授就认为:“表扬是爱,批评也同样饱含着对学生的爱。”而且,从教育的效果来看,批评往往比表扬更能深入人心,更能激发学生行为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4.
虽然教育赏识值得提倡,但是批评教育在教学管理中也不可缺少。批评的语言影响批评的效果.教师要使批评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应十分注意批评的语言艺术。尤其是初中生正处在心理成熟的初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情感脆弱,作为教师批评犯了错误的同学.语言上要尽可能体现出“度”、“爱”、“宜”、“思”。  相似文献   

5.
批评与鼓励一样,都是对学生的一种理性关怀,但从心理学角度看,每个人都期望被表扬、奖励,对于批评都有不同程度的抵触。所以,不妨给批评的“苦药”裹上一层“糖衣”。  相似文献   

6.
制药者在良药外加糖衣制成了甜口良药,使病人不再忌怕服药。在教学中,如果你既想对学生的错误提出批评,又不想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或强烈对抗,那么就请你给批评裹上一层糖衣,让批评的良药能顺利地进口入肚,医治疾病。  相似文献   

7.
"教育惩罚"包含了教师望生成材的良苦用心。如果这苦心不能为学生体察、接受,就可能致使少数学生产生误解、抵触甚至怨恨等消极情  相似文献   

8.
1.平等待人。一是师生要平等、畅所欲言,把批评当作师生交流思想感情的过程;二是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善待每一个学生,用诚心去发现,用爱心去疏导。只有充分体现教育的“全体性”、“公正性”、“平等性”,学生才能心悦诚服。  相似文献   

9.
管理学生,批评与表扬共存。表扬、鼓励学生.能激发学生身心发展,这已是教育界的共识,而且学生也乐于接受;相对于表扬,“批评”,学生则避而远之,教师也有所顾忌,心存惶惑,害怕产生意料不到的负面影响。但笔认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该批评时必须得批评,不能无原则的退让.所谓是非曲直终有  相似文献   

10.
批评是教师对学生不恰当的思想言行给予否定的评价,以唤起他们的警觉、注意,促其改正错误的一种教育手段。但是,对于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的小学生来说。批评方法如果过于简单、粗暴,则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破坏师生的良性互动。特别是班主任,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批评教育的艺术,后果就不堪设想。那么,班主任该如何掌握对学生的批评艺术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把批评的艺术总结为“三部曲”。  相似文献   

11.
批评,是使人正视自己缺点错误以求不断进步的锐利武器。有的人错误地认为,既然是批评,那措辞自然是严厉的,气氛自然是紧张的,被批评的人必定很不愉快。我们常常看到有些老师的批评使学生无法接受,尽管他的批评是对的。有些老师的批评甚至使人感到委屈,感到不满,感到气愤,批评的目的没有达到,反而搞僵了关系,疏远了师生感情。如果老师能用建设性方式和感性的爱心批评教育学生,那么,在“即将来到的日子”里,必定有一轮太阳在金色的天空升起。积极尝试建设性批评。批评可以是破坏性的(使得受批评的人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也可以…  相似文献   

12.
当了十几年班主任,免不了要经常批评学生,老师批评重了,学生心理承受不了,有抵触情绪;批评轻了,学生左耳进右耳出,毫无感觉。批评的尺度及分寸很难把握。如何才能行之有效地批评学生呢?在教育实践中,经过慢慢摸索,我总结出下列几种带有普遍性、实际操作性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3.
卢梅 《班主任之友》2003,(10):39-39
时下,以赏识、鼓励为主要形式的表扬性教育成为倍受人们青睐的教育方式。在表扬性教育风靡之时,批评性教育渐渐成为教师遗忘的角落,不少教师对批评性教育不屑一顾,甚至认为批评性教育只与那些“无能”或“落伍”的教师有缘。这种想法是要不得的, “教育”本身就包含着批评,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一种虚弱、脆  相似文献   

14.
善意原则.批评的目的和动机是为了学生的进步,而不是为了打击学生,这就是批评教育的善意原则.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千差万别的个体,他们有思想,有情感,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  相似文献   

15.
如果你怒气冲冲地把考试考得糟的学生拽进办公室,当着诸位老师的面,用轰炸式的语言劈头盖脸地向学生砸去:“看你那个笨样,纯粹是个白痴,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不上,没出息!”你也许会有一种发泄的痛快感。但被批评的学生呢?他会分享你的痛快吗?他面对你那火药味的口气,对立  相似文献   

16.
一个班级四五十号学生,他们每人的思想状况、觉悟程度、心理特点不尽相同。要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必须充分地了解学生,透析学生的内心世界,把握学生的不同特点,因人而异,才能提高批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批评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正确合理地运用这一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班主任所面对的是天真活泼但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学生,要使批评达到一定的效果,就要同他们心理相融、感情相  相似文献   

18.
批评学生也许是沟通中最常见、最难处理、甚至是最令教师头痛的一个问题。经常困惑于同是一个班集体的学生,为什么有的学生就能很好地接受老师的批评,而有的学生却不能接受;同是任教一个学科,为什么有的教师批评学生就能很好地接受,而有的教师的意见学生就不能接受?  相似文献   

19.
批评旨在帮助学生克服和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行为。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把握好“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批评语言要适度。教师的批评语言直接作用于学生。话说得太轻,学生不屑一顾,不以为然;话说得太重,学生接受不了,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应根据批评对象的个性差异及其错误的性质来把握好“度”。一般来,对性格孤僻、胆子小的学生要和风细雨,把话说得轻柔委婉一些;对性格外向、平时较随便、对自己要求不严格的学生,则可把话说得重些;对自尊心较强的学生,批评要有层次,逐步深入,不能一下子把批评的信息全部抛出;…  相似文献   

20.
石子林 《湖南教育》2004,(16):29-29
环节之一:掌握心理状态学生在受到老师的批评之后,思想上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心理上会产生一些变化。此时,老师应及时掌握其心理状态。一般来说,学生受到批评后有以下几种心理:一是折服心理,认为老师的批评求实中肯,完全是帮助自己、关心自己,因而思想情绪稳定,改正错误积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