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普莱西案确立了美国公共教育种族隔离的合法性,它的产生植根于美国南方公共教育的发展过程之中。内战之前,美国南方公共教育的萌芽中就包含着种族隔离的因素;重建时期,尽管南方白人普遍反对公共教育,但由于激进共和党人的推动以及黑人的积极响应,南方的公共教育系统得以建立;随着共和党在南方势力的削弱、黑人的妥协以及白人的反对,南方最终确立了种族隔离的公共学校系统。1896年的普莱西案虽然规定教育中要做到"隔离但平等",但黑人的教育远远落后于白人,使得公共教育中的种族矛盾和冲突变得更为尖锐。  相似文献   

2.
《滁州学院学报》2018,(1):59-62
美国通过内战消灭了南方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联邦的统一。战后南方各州的重建历经总统重建和国会重建两个阶段,联邦政府通过采取宽严相济地处置南方叛乱各州军政人员、在消灭黑人奴隶制过程中注意维护种植园主的合理财产权、对南部各州进行政治改造等措施,完成了南方各州的社会重建,基本达到了愈合战争创伤、推动了南部各州民主化进程、强化了国家统一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李怀印对晚清时期获鹿县乡地制的研究表明,在获鹿县乡村社会内部,普通民众自我管理,集体协作;在国家与乡村社会的关系上,官府和乡村是互相依靠和合作的;在统治者的治理理念方面,国家不是无力进入乡村,而是无心进入.李怀印获鹿县乡地制研究开创了晚清乡村研究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在广西乡村民间借贷体系中,由于借贷的高利率和乡村借贷资金的缺乏等原因,农户负债的数额较小。因债户偿还能力较低,负债额呈增大趋势。自耕农、半自耕农、佃农等阶层的借贷数额差异较大,负债额占农户收入的比例较高,这对农户的生产生活和乡村经济发展不利。  相似文献   

5.
<正>两汉的"察举征辟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是我国古代选拔政府官员的两种重要制度。一、察举征辟制1.含义察举征辟制是两汉时期朝廷选拔政府官员的制度,由察举、征辟两个不同部分组成。所谓察举,就是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的高级官吏,在他们各自所管辖的地区内,将他们认为有才干、品行好的优秀人才推荐给中央政府委任官职的一种制度。察举制的确立是从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开始的,是两汉时期选拔政府官员的主要途径。察举制不  相似文献   

6.
制墨业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手工业,隋唐五代时期制墨业相当发达。唐代制墨业不论产地分布,还是生产质量、工匠数量,北方地区都占绝对优势,当时北方的绛州、易州、潞州等地都是著名的制墨中心。唐末五代时,制作重心开始由北方向南方转移,歙州逐渐成为著名的制墨中心。  相似文献   

7.
中世纪的西欧在长达数世纪的封建化过程中 ,确立了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领主制。这种制度有如下特点 :(1)土地等级所有是土地所有制的表现形式 ;(2 )封建庄园是农业生产基本单位和农村基层社会组织 ;(3)领主与农奴是两大对立阶级 ;(4 )封建领主制直接导致了西欧各国的分裂割据  相似文献   

8.
发源于中世纪大学的讲座制,是19世纪大学中一种重要的基层学术组织形式,柏林大学讲座制的确立赋予讲座制现代意义的标志,确立了教授在大学中的核心地位和近现代大学教育与科研相结合的新职能,促进了德国大学科研和教学水平的大幅提高,对世界上众多研究型大学的改革和发展产生重要启示和影响。我国高校可借鉴柏林大学讲座制中的合理成分,正确处理教学和科研职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论军队在美国南方经济重建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论述了军队在美国南方经济重建中所起的作用.第一,军队促使黑人自由民与种植园主签署劳动合同,形成“班克斯体制“,使南方开始了“从奴隶制向自由劳动转变的第一步“.第二,军队拍卖、出租土地,改造了南方的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第三,军队发布了禁止自由民流入城市的命令,使南方经济的恢复获得充足的劳动力.  相似文献   

10.
讲座制在德国大学的形成,确立了现代大学的科学研究职能,德国大学因此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并对世界高等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美国大学对德国大学讲座制进行继承和发扬,形成了如今的学系制;自20世纪30年代,美国逐渐代替德国成为新的世界高等教育中心,至今对世界各国产生影响.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德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更是效法美国,试图重返世界高等教育领袖地位.借鉴和创新成为德、美两国大学相互影响的基本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11.
史天泽家族是金元之际汉地最大的一支地方势力,他本人是与蒙古统治者合作密切的北方汉族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一方面,史天泽为蒙古统治者东征西讨,身经百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另一方面,史天泽也比较有政治头脑和才干。他为人谦和,善于消除蒙古统治者的猜忌,在民族矛盾极为紧张的元朝,是唯一一位做到中书右丞相高官的汉族人。  相似文献   

12.
美国内战有其自身的历史背景,一个是外国的入侵,另一个南北方之间就市场,劳动力,关税和奴隶制存在着诸多的争议.奴隶制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小小的争议.奴隶制是欧洲奴隶贸易和美国国内生产发展需要的结果.美国和英国都镇压过奴隶贸易,但是非法的奴隶贸易一直在继续.同时,由于美国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内的奴隶贸易也在继续.一直等到美国内战结束,奴隶制才逐渐地消亡.内战期间,国家的重建才是林肯政府至上的目标,而奴隶的解放只是战争的一项措施,它的局限性体现在对奴隶主进行赔偿和《解放宣言》上.又由于对奴隶的解放局限于某些地区,因而事实上《解放宣言》并没有立即奏效.渐渐地,越来越多的黑人加入了北方的军队,但是他们在很多方面并没有获得和白人一样的待遇.  相似文献   

13.
六朝隋唐的山水画只是作为人物画及牛马车辔的背景不成为独立的资料 ,因而谈不上什么审美价值 ,随着中国封建社会从唐王朝到宋代鼎盛走向衰弱的变异 ,门阀世族的地位由荣而衷 ,庶族地主却通过科举入仕而由弱而强 ,代表地主阶级审美趣味的中国山水画也逐渐趋向成熟 ,宋代是确立中国山水画独立地位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北朝时期谱学的时代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晋南北朝时期谱学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谱学的发展突出反映了这个时期的阶级关系和政治形势,反映了门阀地主的要求和趣味。魏晋南北朝时期谱学的时代特点主要表现在谱学盛行、谱学定尊卑,辨责贱的门阀性质以及谱学在政治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等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谱学的这些时代特点,实质上是这个时期史学与政治关系的一个侧影。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地主阶层的形成过程与“抑商”思想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商业的发展会破坏地主阶层的利益基础——小农自然经济,在以通过租佃土地收取地租的方式获取本集团利益的方式下,封建社会中最大的利益集团—地主阶层—为了自己集团的利益,必然会采取抑商思想和政策,抑制商业的发展,进而抑制商人阶层的壮大。  相似文献   

16.
生活在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前期的福州闽侯汤院乡郑宗梓,通过对农户土地使用权的有偿使用,用多种合伙经营等方式,经营果树和经济林,密切与市场联系,追逐价值,从而成为清代福建经营地主的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17.
吴盈  汪蓝翎 《海外英语》2014,(8):236-237
Slavery is probably the gloomiest page in human history,full of the nonhuman actions of white slaveholders and the misery of African Americans.After escaping from slavery successfully,Frederick Douglass present the inhumanity of such a world in"Narrative of the Life of Frederick Douglass."The work is generally held a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narratives of former slaves during the same period.Basing on a close discussion of the work,this paper would try to figure out what strategies Douglass has used to build the authenticity of his narration.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80年代世界近代化潮流中,青年从政的"清流健将"陈宝琛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法律、著译等方面针砭时弊、求真务实的改革观以及在当时士大夫中具有领先的思想水平.表明陈宝琛是一位能高瞻远瞩、与时俱进的开明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和洋务改革思想家。  相似文献   

19.
五十年代作品《红旗谱》中的地主冯老兰,是政治话语中的阶级代言人;九十年代作品《白鹿原》中的地主白嘉轩,是浸染着儒家文化、充满人格魅力的宗法家族制的维护者;2007年出版的《青木川》中的地主魏富堂,是在人性关照下的多元化的人物。通过这三个地主,可以看出几十年来当代历史叙事的变化和作家的政治理念、文学观念、美学观念等精神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White Slavery occupied the imagination of the European and American middle‐class for more than a generation. From the 1880s onwards philanthropists organised a campaign to suppress the trafficking of girls and young women. The governments and the police could not ignore this campaign. International agreements were signed in 1904 and 1910 and specialised branches of police were set up in major European cities. Intensified surveillance and researches by the police demonstrated that a White Slave Trade as described in the media and by philanthropic organisations hardly existed. White Slave Trade was more a vehicle for philanthropists to gain influence on governments as far as moral issues were concerned. For the police and the governments the fight against White Slavery brought a lot of benefits as well: they presented themselves as moral institutions, upholding the needs of the public. Referring back to their superiors, the police could gain more autonomy and import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