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8岁的维吾尔族记者艾来提·吾买尔是《新疆日报》派驻南疆阿克苏地区记者。1976年,20岁的艾来提·吾买尔干上了新闻记者这一行。18年来,他扎根塔克拉玛干大漠深处,踏遍了13.2万平方公里的阿克苏地区八县一市、120个乡(场)和所有的乡镇企业,重点乡(场)采访过好几遍,全部行程达20余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五圈,大漠里留下了他一串串坚实的脚印。  相似文献   

2.
扎根大漠干新闻─—记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艾来提·吾买尔易泽根维吾尔族青年艾来提·吾买尔20出头迈入新疆日报的大门,一干就是18年。他常驻南疆阿克苏地区,18年来,扎根闻名世界的死亡之海──塔克拉玛于大漠,跑遍了方圆13万多平方公里的阿克苏地区的...  相似文献   

3.
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1972年12月步入军营的杜明科就与新闻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深知自己文化水平低,要干新闻这一行,就得下功夫打好基础。他挤出钱先后买了《应用写作知识》《通讯入门》等60多种参考书,在平时坚持多学、多问,多写。1982年,杜明科从部队调至玛纳斯县人武部分管民兵工作,他在玛纳斯县广东地乡抓民兵工作时,听说该乡新户坪三村21岁的共青团员王丽珍勇挑重担多奉献的事迹感人,便赶到该村,先后采访了干部、群众以及王丽珍本人,写出《千亩小麦地“嫁”不出去 王丽珍敢承包夺丰收》的消息,稿子寄到《新疆日报》后,很快被采用。由此激励了杜明科对新闻宣传工作的积极性。在玛纳斯县人武部工作期间,他一年上一个台阶,宣传报道工作成绩突出,  相似文献   

4.
1991年8月22日,河南省息县人民广播站播出了新疆兵团招收支边青年的新闻,魏宗铨第一个报名要求到边疆支援祖国建设。从此,他满怀豪情,扎根大漠,艰苦创业,奉献青春。  相似文献   

5.
云儿愿为一只鸟, 鸟儿愿为一片云。——题记他叫赵开福。是新疆吉木萨尔县委宣传部的新闻摄影干事。工龄17年。党龄25年。刊发的新闻稿件数以千计。获奖证书有厚厚的一沓子。他似乎注定这辈子只能吃新闻这碗饭;只有新闻这碗饭吃着香。新闻是云霞满天的事业;他就愿为这满天的云霞再增添一点瑰丽的色彩。1 这是10多年前的事了。初冬的一个傍晚。阵阵寒风把人们都刮到家里去了。只有一位从乡下来的20多岁的年轻人,站在吉木萨尔县政府招待所门前聚精会神地听广播。他是到县上来办事的。办完事,广播响了……这位青年人就叫赵开福。他当时在一个村上担任业余报道组组长。  相似文献   

6.
1995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40周年。为了进一步落实路局和局党委提出的“镜头向下、面向基层”的宣传指导思想,更好地反映广大铁路员工扎根戈壁大漠、献身边疆铁路事业的精神风貌和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兰新线发生的巨大变化,本报在《新疆铁道》报一版开辟专  相似文献   

7.
6月中旬,驻守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的武警新疆兵团指挥部一支队,从基层选拔有一定字基础、且喜欢新闻报道的32名干部战士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新闻报道员培训,这是该支队举行的第10期新闻报道培训班。10年来,该部累计培训新闻报道人员300余人.先后在各类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刊播稿2300多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官兵们扎根大漠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  相似文献   

8.
《老实人杨德玉》(见《解放军报》4月11日一版头条)这篇通讯写的是,有着23年军旅生涯的专业军士杨德玉,为服从部队建设的需要,4次错过提干机会,又放弃了一些单位看中他一手好技术让他转业的机会,扎根连队搞技术革新。他改建和研制了45种机修工具,共320多台件,有8项20多  相似文献   

9.
<正>1955年,受当时苏联正掀起的全民垦荒运动的影响,中国也掀起了青年垦荒运动,主要有北京青年到黑龙江,上海青年到江西,山东青年到黑龙江等等,其中有4万多河南垦荒队员到达新疆。与其他地方垦荒队员不同的是,河南垦荒队员主要是农村中的青壮年,而且"是唯一基本上没有倒流回去的一批"[1]57。他们大都扎根在新疆这片土地上,为新疆的各项事业特别是农垦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成为20世纪50年代大规  相似文献   

10.
在美丽肥沃的黑河畔,有一位痴心党的宣传事业的年轻人,他扎根乡村18年,用自己的笔写身边人,叙身边事,谱写了火红的青春。他就是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廿里堡乡优秀通讯员、共产党员宋进林。  相似文献   

11.
新疆日报主任记者朱必义, 1983年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福建人,在新疆日报工作至今。 17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天山南北 86个县市、雪山、大漠、草原、包括世界屋脊的西藏阿里。他 6次获新疆新闻一等奖, 2次获中国新闻奖(二、三等奖各一次), 1997年被评为第二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 1998年获第三届范长江新闻奖提名。   西北边疆,经济落后,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又是多民族聚居,语言不通,工作和生活存有诸多艰难。和内地新闻工作者相比,在新疆当一名记者,要想有所成就,除了吃苦精神外,在新闻采访、写作上还必须适应特定的区情、民情,必须掌握一些特殊技巧,方可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以下是朱必义根据自己在新疆 17年新闻采写的经验写下的若干体会,非常有针对性、可读性,相信对各地同行,尤其是初学新闻者会有些启发。  相似文献   

12.
天山颂歌     
眼前厚厚一摞照片,构成了一个个美丽温馨的世界。这是宋士敬40年来与新疆的大漠戈壁、荒原河流凝神对语、倾心交流的结晶。宋士敬,1957年任《新疆日报》摄影记者。40年来,宋士敬在国内外各类报刊上发表了数千幅摄  相似文献   

13.
1949年的一天,一个名叫殷积寿的农家孩子,在祁连山下酒泉县的戈壁滩上一个“碉堡式”的房子里降生了。迎接他第一声啼哭的是大漠戈壁毫无生机的沉闷和贫穷,是漫天飞旋的风沙、白雪和伴着风雪浅吟低唱的阵阵驼铃声。殷积寿8岁学画──大漠荒沙是他的画纸;白雪、黄云、黑沙是他心中的色彩;一截枯枝、一段草棍,随手拾起便是画笔。童年的殷积寿还在戈壁上踽踽学步、咿呀学语时,便从风雪驼峰间、飘忽驴影里、万马奔腾中而不是从书本上,领略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瑰丽风光,而风雪驼、戈壁驴和狂奔野马更成为他独领风骚,最…  相似文献   

14.
“我就是大自然,大自然就是我。”这是青年画家、国防科工委继续教育中心干鳞波的艺术追求。他的山水写意画先后20余次在军内外获奖,并多次在日本、新加坡以及香港、台湾等国家或地区展出。他将全部的身心献给了大自然,献给了使他灵感勃发的这片土地上的山山水水……1964年6月,于鳞波出生在素有“国画2岁’的河南西平县玉皇庙乡。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给了他最早的艺术启蒙。他说他忘不了那一片土地,那一片让人心酸又让人挚爱的土地。春天,在一片绿得使人心醉的草地上,用跑了调的声音牵走懒洋洋的太阳;夏天,在潺潺流动的小溪边,看…  相似文献   

15.
“他压根就吃不了新闻这碗饭!”几年前,一些人这样嘲笑串进科。‘’当兵5年发表新闻300多篇,获奖证和一大深。那才是块干报道的料!”几年后,那些人又这样夸奖他。如今中进科已入了党、提了干、胸前挂了两枚三等军功章Q1989年春,中进村投身到位于古都洛阳的一座绿色军营,成为这里的一名工程兵。在波涛急流的黄河上,他领略了河水的怒吼;在炊事班的锅台旁,他受到几番烟与火的洗礼;在援建施工工地上,他饱尝了几多炎日下汗流使背的滋味。这年,团里报道骨干青黄不接,当了一年新兵的地,被借调到团报道组。开始,他给新闻干事抄稿子…  相似文献   

16.
在南极的冰雪中,在北极的荒原上,在中国南海的热风里,在塔克拉玛干的大漠深处……从海外异域到神州大地,都曾留下他采访的足迹。他是一位“老总”———在人民日报副总编的位子上一干就是16年半,他认为“总编辑”就应该总是在做编辑;他又是一位“老记”———总以记者的身份出现在新闻现场,在《东西南北中》、《大江东去》的大型系列报道采访中,在人大、政协“两会”的会场内外,在悉尼和盐湖城奥运会的赛场上,都有他不倦的身影。他就是《我在现场》一书的作者李仁臣。他认为当“老总”和当“老记”并不矛盾,主张“红笔蓝笔”兼…  相似文献   

17.
1998年夏天,44岁的于游海打心眼里觉得,自己的生活没什么可挑剔的了。 于游海是土生土长的青岛人,1979年下乡返城之后,他一直在青岛电视机厂工作(后改制更名为海信集团)。1994年,他被海信下属的进出口公司派到印尼去做市场,成了海信第一个驻外业务员。半年前,他终于结束任期,回到了青岛。经过这些年的漂泊,他终于能过上一种向往已久的、稳定的家庭生活了——父亲72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水杉 《兰台内外》2006,(5):50-51
(一) 1954年,牛小鹏出生在北京市的一个干部家庭。1970年初中毕业后,他被分配到第3501军用被服厂,成为了一名缝纫工。这适合女人干的活,他一千就是8年。1979年3月,他和深爱他且大他4岁的刘陆结为百年之好。  相似文献   

19.
辛妍 《传媒观察》2004,(8):11-13
这是一位经历独特的媒体掌门人——从23岁到33岁,他整整干了10年科学考察工作,四年在南极,四年在青藏高原,两年在北极。1997年。他卸下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队长之职,转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的《地理知识》杂志社社长。这本刊物经他之手,全新改版  相似文献   

20.
在新疆阿克苏市某部军营,传颂着一个“小书法家”的故事。“小书法家”叫彭敬信,1983年从河南入伍,在十几年军营生活里,他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利用起来练习书法,经过艰苦的努力,小彭在书法艺术卜终于取得了丰硕成果。他的《闻鸡起舞》作品在1991年西北五省联合在兰州举办的书法大赛中荣获了一等奖,《军魂》和《大漠抓烟直》两幅作品竟在1993年阿克苏市举办的彭敬信个人书法展期间,出乎意料地被香港和台湾的两名收藏家高价买走。在小彭自学成长的道路上,有些动人的故事,让大家难忘:一是小彭爱书如命。走进他的家里,到处都是书法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