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余雅风 《早期教育》2006,(1):I0005-I0005
公平性表现为学校制度应能保障教育机会的平等性。由于人人享有的平等受教育权利只有在实践中具体化为人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才具有实际意义,因而如何保障教育机会平等就成了学校制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教育公平问题上,“当前最值得关注的不是历史造成的发展差距,而是导致教育不公平的制度性原因”。因为在受教育权实现过程中,如果国家为不同的受教育主体提供的差别保护带有歧视,  相似文献   

2.
实施全纳教育已经成为全球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而兼顾教育公平与质量是实施全纳教育过程中面临的巨大挑战.芬兰全纳教育的成功显示:同时实现公平与质量这两个目标是可能的.本文探究了芬兰全纳教育的发展历程与运行机制,提出芬兰全纳教育的成功依靠三方面因素:渐进的改革方式;完备的教育服务体系;高度分权的教育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我国义务教育的机会公平与质量公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育公平有教育机会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两上不同层面。我国义务教育现阶段,教育机会公平是首要迫切的目标,即人人都有相同的受教育机会,在已基本普及义务教育的城市和发达地区,应更多地关注教育质量公平的实施,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自二战之后,芬兰持续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采取包括基于信任的问责制度、宽松灵活的测试评价、通过多样化来促进公平以及研究型的教师教育来培养高质量的教师等一系列措施来提升教育质量。芬兰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上的优异表现,有力地说明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际社会以及各国从事教育的相关人员经历了关于教育质量由什么构成的政策话语的严肃的范式转换。但是相关问题并没有得到答案,例如教育质量的定义、有什么样的背景、出于什么目的、为了谁的利益以及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年代,芬兰在建设公正与福利国家的政治理想的促动下,展开了一次学校综合化改革,力求通过统一的综合学校为所有儿童提供平等的教育。20世纪90年代,芬兰从工业社会过渡到后工业社会,在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反对教育的一致化,强调通过自由竞争实现个人最大程度的发展。两次改革反映了两种不同的公平观,即社会本位的公平观和个人本位的公平观。  相似文献   

7.
德国历任政府都十分重视实现教育平等和公正,促进教育公平被视为德国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德国的教育公平是指任何人都享有平等的、与其兴趣和能力相适应的受教育机会,而不因其社会背景、经济条件、种族、化和个人情况不同而有所区别。促进教育公平就是要清除阻碍,让每个人都享有学习知识、培养个性、融入社会、顺利就业的受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8.
在任何社会,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和途径,教育公平是检验社会公平的重要尺度。受教育的权利平等是人与人平等的起点。接受教育,是一个人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是每一个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在以人为本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日,呼唤机会均等,要求教育公平,具有更深刻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同时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教育公平的内涵入手,分析了教育公平量与质的两层含义,指出当代教育的本质是教育的质量公平;并针对我国义务教育存在的公平问题,提出了推动我国义务教育走向质量公平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教育公平的内涵入手,分析了教育公平量与质的两层含义,指出当代教育的本质是教育的质量公平。并针对我国义务教育存在的公平问题,提出推动我国义务教育走向质量公平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教育公平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接受教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人权。由于教育能够明显地改善人的生存状态,增进社会公平,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的“最伟大的工具”。温家宝总理指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促进和保障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不懈追求的目标。为此,本刊约请了四川省内部分高校与中小学校教育管理者围绕“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进行了探讨,对实现教育公平进行了一些理性思考。也提出了初步的实践建议。本专题旨在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与参与。[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OECD国家推进教育公平的典范——韩国和芬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OECD成员国,韩国和芬兰的经验表明教育质量与教育公平并非不可兼得,而且有质量的教育公平将有力地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考察了两国在追求教育质量的同时追求教育公平发展的经验,以期对我国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乃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随着历史的发展,教育公平的内涵逐渐突破原有的范畴,从教育机会公平为主过渡到教育质量公平为主。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走向质量公平的基本策略,就是在继续推进教育机会公平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已基本普及义务教育的城市和发达地区,逐步开始把重心转向义务教育质量公平,即大面积地提高教育质量,使义务教育真正为每个受教育者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应有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公平的核心要素,然而,教育机会均等容易陷入“形式平等但实质不平等”的困境。因此,教育质量公平观应该直接聚焦到教育结果,关注学生能力差距的缩小。本文引入能力平等理论,认为正义社会应致力于公民能力的整体提升,首要关切是减少权利匮乏带来的能力缺失。能力平等视角下教育质量公平的合规范性要求是确保公民底线层次的能力门槛,合发展性目标是提升公民较高层次的可行能力,合需要性理想是扩展公民高阶层次的能力集合。能力平等视域下确保教育质量公平的资源分配应遵循平等原则、优先原则与充足原则,同时,需建立基于能力平等的教育质量公平评价标准,构建“国家-省级”不同层次的教育质量公平监测体系及保障学生能力平等的教育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15.
教育机会均等不仅仅指入学机会均等。教育机会涉及对办学经费、教师投入、政策条件倾斜等动态发展过程中,以及针对特色化发展战略中的学校、教师及家长对学生的建议与期待、支持与评价,乃至教育流动机会与阶层升迁等。通过调查,发现在教育机会不均中,育儿方式影响较大。父母对教育机会、对教育机会分配的了解及人脉等成为教育机会均等发展中的最大阻碍。建立以区域为单位的家庭教育服务体系成为当务之急,基于从调研资料的分析,从政策保障、队伍建设、认知提升、服务跟进等方面提出进一步解决过程公平与结果公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受教育机会平等:不同的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凤岐 《教育学报》2006,2(5):71-75
解决受教育机会平等问题,有两种典型的方案第一,为每个人提供与其能力水平和倾向性相适应的教育;第二,为每个人提供相同的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为每个人提供相同的教育,是教育平等的基本要求;而在没有真正实现基础教育平等的时候,在选拔接受高水平的高等教育的时候,应该对不同地区的学生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7.
弱势群体的能力发展与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平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不公平加剧了贫困对弱势群体能力的剥夺,这是高等教育中最深层的伦理问题.高考录取制度形式公平而实质不公平置弱势群体于高等教育的困境之中,坚持教育的公平正义,就应追求高等教育的实质公平,尽可能保证弱势群体拥有利用高等教育机会的手段和资源,努力实现"机会的公平平等".这就要求政府对弱势群体进行教育补偿,在高考录取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  相似文献   

18.
一、韩国的教育公平政策 1.教育经费投入“公私分明”,保障教育机会均等 韩国教育投入的基本原则是公共资金重点保障教育的均等,私人资金保障教育的效率与普及。政府公共资金重点保证义务教育的普及,义务教育后阶段的教育投入以私人为主,私人投入自教育投入的比例居世界第一。根据2001年的统计数字,韩国对教育的投入占GDP的8.2%,超过OECD所有其他国家,但在其对教育的投入中,公共资金的投入仅占GDP的4.8%,低于经合组织的平均水平,但其私人教育投入却占到GDP的3.4%,高居经合组织国家之首。  相似文献   

19.
教育质量公平:新形势下教育公平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公平的实质和深层次要求是教育质量公平。当前,社会公众对于教育公平的诉求更多地转向提高教育质量,即有质量保证的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是实现教育质量公平的有效手段,也是当务之急;需要把握教育质量公平内涵,在公平而差异机制下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要凸显学校在提高教育质量上的的主体地位,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走向有质量的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20.
教育公平:内涵、标准与实现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公平指所有社会成员平等地拥有接受某种教育的机会.教育公平已经成为国家教育政策的基本目标,但人们对教育公平的理解还存在许多误区.本文对教育公平的内涵进行科学解读,从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三个方面提出了教育公平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提出增进我国教育公平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