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记得前些年曾在一本教育类杂志上看到一则这样的事例:在美国的某个校园里发生了一起枪击案,凶手在杀害了三名学生后饮弹自尽,校方在举行追悼会时设了四个灵位(为杀人凶手也设了灵位)。当时我很不理解,心想“如此的杀人恶魔还能有人为他开追悼会”,但校方想的是:“被杀的学生是受害者,同样杀人者也是社会的受害者,因为杀人者之所以杀人,是因为他身边的人对其缺乏关心引导,所以才走到这一步。”  相似文献   

2.
《家教世界》2015,(1):28-29
案发现场:
  一天早晨,上海的一条小弄堂里发生了一起凶杀案,受害者被人勒住脖子,窒息而死,凶手作案手法老辣。数周后,凶手在别处作案被捉。经审讯,凶手供认了在上海杀人的事实,并向侦查机关提供了一盘磁带,称这是一起买凶杀人案,幕后主使被传唤时,却对录音磁带的内容拒不承认。经司法部门对磁带进行鉴定后,真凶不得不低下了头……一盘小小的磁带为什么就足以让“恶魔”现形呢?  相似文献   

3.
2003年12月26日,河南平舆的杀人恶魔黄勇伏法了。这个曾用极其残忍的手段杀害了”17名少年的变态魔鬼终于在人们的怒讨声中被送上了刑场。的确,恶魔被处决是件大快人心之事。但另一个杀人者:马加爵,却让整个社会都感到了沉痛,这位云南省某大学的学生曾是广西南宁高考总分第二名的考生,人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将他与杀人犯联系到一起,于是不禁要问:什么原因让一个“天之骄子”拿起了屠刀?  相似文献   

4.
论“肥胖”     
“肥胖症是杀人凶手,就象吸烟是杀人凶手一样。”这是朱尔斯,赫希博士说的。赫希警告说,“公众大多把肥胖症看作是只与人们的体形相关的东西,而很少考虑它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影响”。他的这个小组经过反复观察研究得出结论:“人体超重表明在人体许多部位都潜伏着很深很重的危机”。我们过去,在电影、电视里经常看到一些外国人的“大腹”,而在我国随着改  相似文献   

5.
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一位年已不惑的中年妇女,惨死在重锤之下,谁也没有料到杀害她的凶手竟是她的邻居——一个名叫李晓东的刚满14岁的初三学生!更令人不解的是,当他的父母带他到公安部门投案自首,民警笔录完口供要将他带走时,他竟瞪圆了眼睛不解地说:“我还得回家去做作业呢!”李晓东个子不高,瘦弱、内向、拘谨。你问一句,他答一句。他站在你的面前,你怎么也不会将他与“杀人”这两个字联系在一起,可偏偏就是他杀害了他的邻居阿姨! 当你问他“邻居阿姨平时对你好不好”时,他会很认真地说:“很  相似文献   

6.
杀人者有“杀人术”,这是早有所闻的。但最早研究“杀人术”的,竟是儒家孔老二,这还是最近读鲁迅先生《古小说钩沉》才知道的。先生在书中辑录了一则孔丘谈“杀人术”的故事,原文不甚长,兹抄录于后: 孔子尝游于山,使子路取水,逢虎于水所,与共战,揽尾得之,内怀中;取水还,问孔子曰:“上士杀虎如之何?”子曰:“上士杀虎持虎头。”又问曰:“中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不是根据悲剧模式,而是根据生活的真实刻画麦克白这一悲剧形象的。麦克白虽是弑君篡位的杀人凶手,但他的毁灭却具有悲剧性质。他的悲剧是性格悲剧,也是社会悲剧。  相似文献   

8.
“团先生,我有一个案子要请教您。”某一天,侦探团五郎的律师朋友登门拜访。“上个月15日的晚上,女画家美和子在家里的工作室里被人谋杀了。” “我在报纸上看到了,凶手不是已经被捕了吗?是死者的外甥长岛。” “女画家死后,他可以得到遗产的一半,警察认为这是他杀人的动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在一篇文章中写过一个小故事 :有个凶手被押往刑场 ,路边看热闹的人群中有位太太说 :“他是一个强壮的、漂亮的、惹人喜欢的男子。”另一个观众便指责她 :“怎么 ?凶手还漂亮 ?怎么能说凶手漂亮呢 ?怎么能有这么丑恶的想法呢 ?”接着就上了纲 :“大概你自己也好不了多少 !”又一位观众补充说 :“说凶手漂亮 ,就是社会道德败坏的表现。”我们就借用这个小故事来谈谈人的美吧。那位太太说这位男子是“漂亮的、惹人喜欢的” ,是个美男子 ;另外两个观众对这种看法十分愤怒 ,认为这个男子既是凶手 ,就不能是漂亮的 ,或美的。这里实际上提出…  相似文献   

10.
据报载,江苏省泰州市某中学曾聘任过一位来自加拿大的洋班主任——他的中文名字叫阳光。阳光先生50多岁,性格也挺“阳光”的,对孩子们充满了爱心和责任感。阳光先生原先是教外语的,后来他不甘“寂寞”,主动向校方提出要当班主任。校方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让他当了初一某班的班主任。可是一个学期后,校方却单方面宣布“游戏结束”,他下岗了。阳光先生和学生们有着朋友般的融洽关系,几乎把每个学生都当做自己的孩子,发自内心地爱着他们,每次考试成绩一出来,他就一个个地找学生谈心,鼓励他们;平时还特别擅长从每个学生的身上找出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在课堂上,他不再要求学生挺胸抬头,正襟危坐;学生发言也不必举手,可以自由发问;在学生成绩的评定上,笔试只占30%,“师生聊天”占到60%,还有10%取决于学生是否能主动思考,是否能提出“刁钻”的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11.
上期内容回顾:话说,八谷飞和他的两个好朋友在空地上打棒,不料棒球飞到了别人家中,三人寻找棒球,却莫名其妙地被误认为是杀人凶手。他们战战兢兢地等待着警察的到来……  相似文献   

12.
谁是凶手     
《高中生》2002,(10)
一青年死在了一座26层高的大楼底下,警方断定死者是从这座楼的楼顶上落下坠地而死。警方发现在死者的手心上用笔写着一个“森”字,像是在暗示着杀人凶手的  相似文献   

13.
李贵和 《文教资料》2008,(25):31-33
短篇小说<按钮,按钮>一文深刻地表达了工具理性的潜在危险:在现代性状况下,道德与实用分离,为了实现目的而使用理性消灭各种障碍,加上现代发达的技术与管理,已经使得普通人也可能成为杀人凶手.从这个角度看,小说寄寓了作者对现代社会人类命运深情的眷注.  相似文献   

14.
俄国连环杀手亚历山大·皮丘什金(也称“棋盘杀手”)已经因49条命案而被指控并接受审判,但据信,他实际上在莫斯科西南部的比茨公园杀害了62个人。皮丘什金第一次杀人是在1992年,受害人是他的同学。皮丘什金的目标基本上是男性,他用伏特加将受害者灌醉并带其去悼念他那已经去世的宠物狗。当受害者酩酊大醉,毫无还手之力后,皮丘什金就将其杀害。2001年,他杀害了11人,其中仅一个月就杀害了6人。他毁尸灭迹的主要方法就是将受害者的尸体扔进阴沟,  相似文献   

15.
恶作剧     
题记:自杀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不清楚,但好好的活下去不需要什么理性的原因。“从表面上看,这是一起人类不可能犯罪的秘室杀人案。这只是凶手的陷阱!凶手一而再再而三地‘袭击’贝儿,从‘失火’到‘落砖头’,无一不是简单而单纯的杀人手法,这些与最后一次精密的计划太不相符了!因为,这是掩盖一切的障眼法。其实,这一切都很简单。杀害贝儿的真正凶手,就是……”  相似文献   

16.
迁怒     
“班主任”是这样一种称谓,在校园以外的社会,它也许是最无含金量的_“官衔”,然而,在校园里,在班级上,在几十颗单纯的心中,它最大。有一位教师这样说:如果一位教师没有做过班主任,那他永远无法接近教育的真谛,永远不能获得教育真正的快乐! 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最讲究“关系”的社会,而班主任则天然地被抛在由层层关系织就的密匝匝的“网”之中央——哪怕他书生意气,哪怕他一心淡泊。不是吗?虽然身处单纯的校园,班主任却有着最复杂的关系网——与单个的学生;与群体的学生;与单个科任老师;与多位科任老师;与学校领导;与学生家长。而且,这多头的关系还不时交叉;错综复杂,比如在学生和科任老师之间;在家长和科任老师之间;在科任老师和校方之间;在学生和校方之间。千头万绪之中,如何平衡,如何自处?如果不能“纲举目张”,势必身陷网中,焦头烂额,然而,在聪明的班主任那里,“关系学”实质上是一种生产力,而且是很精细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7.
星期天 ,我在家中看了一部美国电影《罪孽》。故事讲的是 :美国的一位叫扎琳达的夫人有5个儿子 ,其中一个儿子被人杀害了。杀人者与自己的儿子是同龄人 ,扎琳达将他告上了法庭。后来 ,扎琳达又背着家人悄悄地去监狱与这个男孩接触 ,去男孩的家中与他的父母交谈 ,发现这个男孩也是善良的 ,他杀人是一种过失行为。于是她产生了一个常人难以接受的想法 :不再追究这个男孩的法律责任 ,让他回到父母身边 ,回到幸福的家中。这个想法遭到了包括她自己母亲在内的所有家人的强烈反对 ,但她凭着自己的执着 ,顶着极大的压力 ,在法院的听证会上 ,毅然宽…  相似文献   

18.
作为社会侦探片的<防弹衣>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审美探索:一是俗中寓雅,在一个"俗"透了的故事中,植入对社会很有点警世作用的更为深刻的社会意蕴;二是亦俗亦雅,不仅警察亦俗亦雅,而且杀人凶手也亦俗亦雅,支撑着作品审美聚焦的深层的社会意蕴;三是以俗入雅,在情节的叙事策略上是把一个血淋淋的场面植入"雅"文学的叙事方式,从而营构出一个有别于时下众多侦探片不同的审美世界.  相似文献   

19.
电影《非诚勿扰2》中,男主角秦奋为患上绝症的好友李香山举办的一场生前追思会,那种濒临死亡却又无奈的人生终结的确触动了每一个人的心灵.可这看来不太可能成为现实的“生前追悼会”,现在却越来越多地被搬到了现实生活中. 58岁肝癌晚期患者林福溪在贵州省肿瘤医院会议室举办了自己的“生前追悼会”,他说:“过往皆是云烟,只想笑着和大家说再见……”生前一个最真诚的拥抱,胜过死后纸钱鞭炮无数.林福溪与多数人截然不同的生死态度,让他和他的亲友在面对同样痛苦的死亡时,有了更多温暖的感受和回忆.  相似文献   

20.
“今”解释为“现在”、“当代”,这在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中是一致的。但是,“今”在古代汉语中却还有更多样的含义。也许是受现代汉语的影响,古代汉语中的一些“今”被误解、误译。试看以下各例。1.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论语·季氏》)译文:如今那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城,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师教学用书,下同。)2.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孟子·梁惠王上》)译文:而现在天下的国君,没有一个不嗜好杀人。简析:例1中的两个“今”字,后一个与“后世”对应,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