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记者初次见到郭雪萍,是在江西教育期刊社主办的“江西省首届乡村教师健康拓展周”启动仪式上.黝黑的皮肤,戴着一副黑框的眼镜,身着碎花裙子,标准乡村女教师形象.而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教师,背后却有着一段传奇的人生经历:9岁成为孤儿,在学校免费助学和好心人的捐助下才读完初中;一边务农一边自学,考取大学本科文凭、教师资格证再到教师招聘转正,成为“吉安县优秀教师”;先后罹患多种疾病,并遭遇车祸昏迷一个月,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重新站立在三尺讲台.  相似文献   

2.
保护幼儿的生命和健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首位。对甘肃六个经济落后县域的乡村幼儿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到乡村幼儿园教师对待户外健康教学活动的态度是积极的、户外健康教学活动实施的胜任水平有待提高、教学理论支持户外健康教学活动的实施不尽如人意、对幼儿运动负荷量的把握情况不容乐观、对户外健康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的关系理解不清晰。提出调动乡村幼儿园男教师设计与实施健康教学活动的热情、开展丰富乡村幼儿园教师教学理论知识的专项培训、通过专题研讨帮助乡村幼儿园教师理解幼儿运动负荷量的重要性、分析优秀案例帮助乡村幼儿园教师厘清教学和游戏的关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处于农村传统文化体系制高点的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发生变化,角色逐渐窄化,由原来的“本乡人”“乡里能人”“一村之师”“知识人”演化为“外乡人”“教书匠”“一校之师”和“国家干部”。城市化进程加快动摇了乡村教师的文化权威,教师教育课程的“城市化”影响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教师待遇改善不尽如人意影响乡村教师的社会身份和地位,教师管理权的上移调整了乡村教师的隶属关系。为丰富乡村教师角色,提高乡村教师责任担当,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以保护乡土文化为基础,增强乡村教师的乡土文化认同;以开展乡村教师定向课程为措施,增强未来乡村教师的乡村认知;以完善落实工资待遇为保障,引导更多优秀师范生回家乡任教;以上级调控、地方带动为牵引,激发乡村教师的参与热情。  相似文献   

4.
一、乡村中小学校教师的管理误区目前大多数乡村中小学校对教师采取军事化管理,缺乏民主、科学。现将乡村中小学校常见的一些教师管理误区归纳如下:1、采用“监禁”式管理方法“监禁”式管理是采用多种方式对教师人身自由进行束缚,让教师有事无事都呆在学校,教师被异化成为工作  相似文献   

5.
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强化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面临多重困境,如何由“入乡”走向“扎根”是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提出首先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在结构的更新提供了精神引领,包括专业理念、专业知能、专业服务精神及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更新;其次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体系的拓展提供了新思路,体现在基于素养提升的培训体系、基于自我理解的自主学习管理体系、基于生态转变的共同体体系;最后为国家和社会支持与保障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作为四川省政府为教师每年办一件好事之一的“四川省优秀乡村教师赴京考察”活动,近日结  相似文献   

7.
乡村教师身份的公共属性主要指的是乡村教师作为公共知识分子所具有的公共性。作为“乡村的”教师及其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为乡村教师身份的公共属性提供合理性支持;历史中乡村教师的角色为其公共属性的可能实现提供继承依据,乡村教师对新阶段乡村社会的重要价值是其公共属性可能实现的前提,法律政策为乡村教师承担公共责任提供直接保障。但是,目前乡村教师身份的公共属性遭遇了多方面的困境,使得乡村教师成为了疏离“乡村的”教师。因此,要实现乡村教师——作为、成为“乡村的”教师——身份的公共属性,就要重视对乡村教师公共性的培育和表达,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作为“新乡贤”积极参与乡村社会公共事务。  相似文献   

8.
乡村教师专业核心素养是影响乡村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乡村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通过对江西省2217位乡村教师的调查发现,乡村教师专业核心素养总体处于良好水平,不同年龄、不同教龄、不同职称、不同学历、不同专业出身、任教不同课程与年级的乡村教师专业核心素养水平存在差异。影响乡村教师专业核心素养的因素主要有教研活动、教师培训、知识储备、教学借鉴、科研表现和教学压力。为了提升乡村教师的专业核心素养,应加强教研活动,讲求教研实效;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效益;重视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增强科研意识,提升科研素养;积极创造条件,促进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
《广西教育》2013,(46):F0002-F0002
本刊讯 11月22日,“乡村艺术教师培训班”在百色市田东县思林镇坛乐小学顺利结业。学员们向也席仪式的领导和嘉宾展示了他们在10天集中培训中的学习成果——优秀书画作品和歌舞表演。同时,启动了文艺家与乡村艺术教师及其所在学校“一助一”长期帮扶活动。  相似文献   

10.
苏海  郭书瑜 《四川教育》2023,(20):36-38
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对我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要紧紧抓住新时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契机,通过“政策引领,多策并用助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新高度;社会支持,多措并举拓展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新渠道;制度保障,多方兜底营造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新氛围;体系建构,内外协同构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新机制”等举措,实现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11.
乡村教师污名化媒介镜像,即新闻媒介对乡村教师进行符号化生产和意义书写后所呈现的一种消极、刻板且非真实的样貌.通过对相关媒体报道内容梳理,发现存在“师德不良的妖魔化形象”“穷酸落魄的悲情化形象”和“伤痕累累的牺牲者形象”三类乡村教师污名化媒介镜像.新闻媒体主要通过标签策略、反差策略和夸大策略,有意形塑或无意建构乡村教师污名化媒介镜像,这一镜像不利于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因此,应从加强对拟态环境的监管、提高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媒介话语权、提升乡村教师专业素质和媒介素养等方面入手,解构乡村教师污名化媒介镜像,助力乡村教师发展和乡村教育振兴.  相似文献   

12.
乡村教师的公共精神是乡村教师作为知识分子在参与乡村社会的公共事务中超越个人私利追求公共利益的精神样态和行为方式,是乡村教师公共性的体现。当前我国乡村教师的公共精神式微,具体表现为过度专业化导致公共理性阙如、国家公职人员身份及相对落后的乡村生活环境导致公共关怀淡化、“陌生人”的身份认同及乡村事务对乡村教师的依赖性降低导致公共参与不足。重构乡村教师的公共精神需要淡化专业意识,强化公共理性;需要通过建构本土化的乡村教师教育体系及增加乡村社会的吸引力激发乡村教师的公共关怀;同时还需要乡村社区、学校、教师共同努力,拓展乡村教师的公共参与空间。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2016,(8)
1月17日,首届“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来自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甘肃、宁夏的100名乡村教师获评“马云乡村教师奖”,每人获得10万元资助.除了马云,还有李连杰、那英、赵薇、汪涵、高晓松、郎朗等各界明星参与了颁奖仪式. 1月18日,李连杰、赵薇、马云三人还先后走上讲台,为100名获得马云乡村教师奖的乡村老师“授课”.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造就好的乡村教师”才能“办理好的乡村学校”,乡村教师的素质如何,小而言之,关系到“全村之兴衰”,大而言之,“全民族的命运都操在小学教员手里”。因此,加强和完善乡村教师的职业素质,这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人格的完美,也直接关系乡村儿童的成长,同时,对于乡村人民和乡村社会的影响也将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的职业素质是指从事教师这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作为乡村教师,他们应具有一般教师共同具有的基本素质,但又有其自身独特的内涵。这些独特的内涵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教师》2012,(25):127-127
2012年6月27日至8月9日,湖南省教育厅推荐河南省中小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会,配合“我们的自由天空(简称OPS)”,完成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崔永元公益基金“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的选拔工作,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会负责人及工作人员积极认真工作,按要求完成了湖南省5个地市、13个县111名乡村教师的选拔、公示和甄别工作,获得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崔永元公益基金“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的荣誉证书。以下是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会在111名乡村教师进京培训送行时所写的一封信,现予以刊登,以绘读者。  相似文献   

16.
乡村教师公共性旁落的根源主要在于乡村教师发展方法上的失误,这种方法失误不是来自乡村教师本身,而是来自乡村教师以外的“他者”,或者说是一种“外在规约”。  相似文献   

17.
地方高师与乡村教师的互动模式,主要有“特岗计划”模式、“培训基地”模式、“置换培训”模式、“研训教一体化”模式。地方高师院校在输送特岗教师方面具有优势,可在教师教育互动方面做出一些有益的实践探索。融学习支持、技术支持、管理支持和情感支持为一体的乡村教师培训新模式,具有四个基本环节:高校集中研修,“影子教师”实践,返岗培训实践,培训总结提升。“实习支教、置换培训”模式是一类较为复杂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涉及多个主体,有师范生、高校、高校指导教师、乡村教师、中小学实习指导教师、乡村学校、地方政府等个体和集体。“研训教一体化”模式旨在通过机制创新,将教研、培训、教学有机融合,共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镇籍乡村教师作为乡村儿童拓展视野的重要他者,“逆行”至乡村后其存在空间发生了位移,具体表现为物理空间从垂直空间转向水平空间、社会空间由生人空间转至熟人空间、意义空间从想象空间转为体验空间。空间的三重位移导致其空间身份悬浮,即物理空间中“面的融合”潜伏“里的隔离”,社会空间内“熟人逻辑”撕扯“生人逻辑”,意义空间里“城乡差序”充斥“唯美憧憬”。因此,城镇籍乡村教师需要基于“乡土性”再造空间,完成空间适应性再造;同时以“安身立命”之态度扎根乡村,实现其生活、心灵、意义再栖居。  相似文献   

19.
<正>一、乡村教师精神困境的现状1.文化活动少,成长动力不足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逐年增多,乡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有了很大改进。但是,教师精神生活贫乏。山区学校学生人数少,教师"一个萝卜一个坑",教学器材、设备也比较缺乏,开展一些活动,既缺人手,又缺器材,教师很难享受丰富的文化生活,造成他们的课余生活比较单调、沉闷。乡村学校条件艰苦,老师工作强度大,精神上有压力,部分教师缺乏成长动力。比如,教师在教学上遇到不懂的问题,需要请  相似文献   

20.
<正>《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提及“鼓励人才到乡村任教”,并提出了让乡村教师“地位大幅提高,待遇得到有效保障,职业吸引力持续增强”的愿景。区域层面通过乡村定向师范生培养、乡村教师专项招聘、乡村公益支教等政策,做到了让教师“下得去”。通过集团化建设、教研共同体建设、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等措施,力促教师“教得好”。如何让优秀教师人才在乡村“留得住”?笔者认为,要为乡村教师安个“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