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郁孤台坐落于赣州城西北角的田螺岭上。因山上树木葱郁,山势、亭台临江孤立而得名。郁孤台始建于唐朝,距今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了,是一座主体分为三层,楼高十七米,占地面积约三百平方米的古台。整座楼台坐东南朝西北,四周有两道围墙进行阻隔——一方面是为了保护文物古迹,同时也是为了划定郁孤台公园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教育》2014,(29):80
此词写词人登郁孤台(今贺兰山)远望时,有感而发,借景抒情,抒发对国家兴亡的感慨。“郁孤台下清江水”起笔写景,由于汉字形、声、义具体可感之特质,“郁”凸显郁勃、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独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开篇,劈面便凸起一座郁然孤峙之高台。词人调动此三字打头阵,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进而写台下之清江水,《万安县志》云:“赣水入万安境,初落平广,奔激响溜。”写出此一江激流。词境从百余里外之郁孤台,顺势收至眼前之造口。造口,词境之核心也。故词人又纵笔写出:“中间多少行人泪。”“行  相似文献   

3.
郁孤台之魂     
几百年的光阴衔枚疾走,郁孤台几番修葺,辛弃疾凭栏远眺的身影却仍在台上徘徊。你还俯望着江水吗?这江当然不是几百年前的江了。几百年前,金兵入侵,生灵涂炭,你在叹息那清清的江水里有多少行人泪吗?你还在倾听对岸山中的鹧鸪声吗?读着你的"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再拾眼望去,郁孤台灰暗、凋敝、破旧,一片衰败,写满  相似文献   

4.
南宋淳熙年间,辛弃疾在江西提点刑狱任上写作《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该篇是辛弃疾极重要的文化贡献,读者一经诵读此词,"郁孤台"的意象即终生难忘,正由于这首词,"郁孤台"进入民族文化史,从此熠熠生辉。在该词的艺术境界中,郁孤台意象的构设,为读者提供了深刻的审美体验,在整  相似文献   

5.
与稼轩对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辛弃疾大风起兮云飞扬。寒风中我与辛弃疾在郁孤台相会。八百年的光阴在郁孤台上刻下一道一道时光的裂痕。风中,辛弃疾如墨云般的长发随风飘扬,他凝重的身影在郁孤台上徘徊。  相似文献   

6.
郁孤台之魂     
佚名 《初中生》2006,(9):12-15,7
①我与辛弃疾在郁孤台上相会. ②八百年的时光衔枚疾走,郁孤台几番修修废废,辛弃疾凭栏远眺的凝重身影却在台上徘徊.  相似文献   

7.
郁孤台之魂     
佚名 《初中生》2006,(3):12-15,7
①我与辛弃疾在郁孤台上相会。 ②八百年的时光衔枚疾走,郁孤台几番修修废废,辛弃疾凭栏远眺的凝重身影却在台上徘徊。  相似文献   

8.
与稼轩对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辛弃疾大风起兮云飞扬。寒风中我与辛弃疾在郁孤台相会。八百年的光阴在郁孤台上刻下一道一道时光的裂  相似文献   

9.
郁孤台下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江南楼阁数不胜数,但无论是黄鹤楼还是滕王阁,都没有郁孤台这样忧郁孤寂的名字,也怪不得辛弃疾为它留下如此沉重的诗句了.  相似文献   

10.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这首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菩萨蛮》词,表达了作者在登临怀古之际,对抗金壮志难以实现的优愤心情,成为千古传唱的佳作。词中所咏“郁孤台”,也由此名闻遐迩。 郁孤台地处赣州市城西北的贺兰山上,因其山郁然孤峙,筑台山顶,故以得名。台高十七米,共三层。整个楼台朱漆碧瓦,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远远望去,犹如一只腾空起舞的凤凰。登上楼台的最高层,五岭三江之秀,城市风光之美尽收眼底。举目远眺,虔州八景一一在目;环顾左右,章、贡两江萦回而合,汇成赣江,滚滚北去;抚栏(亻宁)立,清风送爽,令人心旷神恰。每天到这里登临观景的游人,络绎不绝。 郁孤台始建何年,已无法考证。唐代宗时(公元  相似文献   

11.
理查德·罗蒂立足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文化自由主义、相对主义和后哲学文化论,建立的协同性实用主义,批判分析哲学、现象学、传统的认识论、反映论、符合论和真理观,肯定解释学的功能与教化作用,否定客观性、绝对性、永恒性和不变性,反对理性主义、科学主义和实在论,主张解构形而上学,创立无冕哲学,提倡工具主义、约定主义、实用主义、多元主义,以及心灵与社会的协同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洪兴 《天中学刊》2011,26(4):116-120
楹联是中国人独有的一种文体。楹联产生的时间,有晋代说、南朝梁代说、初唐说、盛唐说、中唐说、晚唐说、五代说等多种说法。楹联的产生,首先要有汉字的基础,因为只有汉字(方块字)才能产生楹联这门艺术;其次,是民俗的需要,这是楹联产生、发展的诱因;再次,是骈文的繁盛,诗歌领域摘句风气的影响,尤其是格律诗的成熟才最终导致了楹联的产生。楹联产生的时代可宽泛地定为唐朝。楹联的发展与繁荣,是受民俗、政权、文人的喜好与创作、书法与建筑等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楹联的鼎盛期在清代。  相似文献   

13.
旅游产业是从产业目的出发,以旅游生产力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为核心,以旅行社为产业龙头,由一系列行业部门组成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整合产业。开发地区旅游产业首先必须进行科学的定位,本文以黄冈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为基础,探讨了黄冈市旅游产业的旅游形象、客源市场、消费档次、引资方向和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入世不仅给我市农业发展带来机遇,更使我市的农业生产面临严峻挑战。据此,我市农业发展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是:首先发展优势、调整结构。粮、棉、油实行定单生产,扩大无公害蔬菜和绿色食品的生产,林果生产突出精品,肉、蛋、奶生产提高质量。其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加工深度。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同时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快速引进、吸收、利用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15.
现代性消弭了人存在的高贵性,是教师精神矮化的时代症候。这导致建基于此的教育科学、教师教育、教师道德等都对教师的本体性问题隐而不谈。此外,犬儒主义将相对主义与怀疑主义发挥到极致,让教师精神进一步衰微,教师丧失了教育信念,对新概念、新理论采取拒绝态度,教学走向娱乐化与迎合化。从卑微走向高贵,教师首先可以从对真善美的超越性理解与追求入手,重思教师职业的爱与卓越,重思教师生活的审美性,让教师的成长之路更具道德与审美实践之意蕴。其次,需要把教师教育从科学恢复到人学,进行本体论、存在论的思索,实现教师的觉醒与解放,进而让教师获得人之为人的高贵。  相似文献   

16.
劳伦斯与非理性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为代表的非理性主义是劳伦斯小说创作的思想基础。受叔本华影响,劳伦斯把生存意志作为人物行动的基本动力,这主要表现为向性力和精神占有欲。受尼采影响,劳伦斯赞美躯体,重视生命的内在能量和自我超越性,并与基督教决裂,成为西方基督教道德观的激烈批判者。劳伦斯在性与无意识这两个领域,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有接受,也有超越。弗洛伊德与劳伦斯都把性、无意识与文明对立起来,但弗洛伊德进行的是否定性研究,强调对其疏导和控制,劳伦斯则认为性与无意识是原初的创造性力量,是生活的源泉,是对抗人之社会化和理性化的正面力量。非理性主义丰富和深化了劳伦斯对现代人心理世界的理解,加强了他的小说的社会批判力量。  相似文献   

17.
教学过程既是认知过程,又是情感互动过程,情感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启动、调节、信号、感染、发展、创新等功能。在教学过程中,确定情感目标是有效进行情感教育的条件之一,通过以知育情、以情育情、以意有情、以境育情、以请审情等方式途径来达到情感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8.
大学精神是科学与人文精神的交融,是独立与自由精神的统一,是批判与创新精神的并重,彰显了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蕴含着“和而不同”哲学理念,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本质。重塑大学精神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从哲学的高度审视和反思大学精神,以真正把握大学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家庭教育的实践困境需要原因探讨。家庭教育生态理念,可以比较全面分析家庭教育的系统要素,把握要素影响的内在机理。根据与个体的互动频率和密切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家庭教育生态包括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宏观系统。微观系统包含家长的道德素质、知识素养、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孩子的教育融合等要素;中观系统包含亲子关系、家庭经济条件、家庭生活方式、家庭结构状态、家校合作关系、家长教育供给等要素;宏观系统包含文化、社区、制度等要素。不同要素构成不同系统,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家庭孩子的成长。家长学分银行建设是家庭教育生态观的实践探索,既有物化的成果,也有理论的收获。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了装饰画的学习方法之一:临变,即临摹与变化。详细阐述了临摹与变化的概念和在装饰画创作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举例讨论了临变装饰画的范围之广,内容之多。装饰画临变课程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临变的基本方法,文章分别介绍了两种临摹方法和变化方法。提出临摹应与鉴赏相联系,反对机械地临;临摹主要是为了变化,重构和改作是装饰画临变练习通常使用的两种不同方法。在临变具体操作过程中,对临变基本要素的考虑是不容忽视的,如题材主题、形式美、装饰造型构图色彩等装饰艺术基本规律的运用、工艺材料与制作技法等。在文章最后,针对装饰画临变课上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和错误观念,试图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