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物理现象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的基础和依托,是创设物理情境,分析物理问题的前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关注、观察各种物理现象,引导学生从物理现象入手,建立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为此,加强对物理现象教学的研究是物理教学的需要。一、物理现象的呈现方法  相似文献   

2.
陈燕 《高中数理化》2014,(14):33-34
等效法也可以叫作“等效替代法”或者“等值代换法”,这种方法主要是从事物的等同效果出发,从中研究物理现象与物理过程规律的一种方法.这种问题处理方法就是通过将实际中复杂的物理问题或者物理现象转换成等效的简单的物理现象,再对问题进行研究分析,通过采用这种方法主要就是能够将问题化繁为简,从而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逐渐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维品质培养起来.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等效法来解决物理问题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赵桂英 《考试》2009,(2):88-89
问题设计是各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尤为重要。物理课堂的问题设计应结合学科特点,应当尽量以贴近生活的、具体的物理现象出发,要对学生思维具有导向性,对提出的问题应当讨论透彻,并以设计对生活中的一些容易产生错误认识物理现象正确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4.
欧健生 《湖南教育》2009,(10):51-52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现象的科学,物理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声现象、热现象、光的反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惯性现象、磁现象、电现象、电磁感应现象等,因此物理现象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到底该如何把复杂而深奥的物理现象的有关知识、原理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这些物理现象的本质,发现物理规律并用这些规律去解释各种物理现象,是笔者多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等效法也可以叫做"等效替代法"或者"等值代换法",这种方法主要是从事物的等同效果出发,从中研究物理现象与物理过程规律的一种方法.这种问题处理方法业是通过将实际中复杂的物理问题或者物理现象转换成等效以及简单的物理现象,再对问题进行研究分析,通过这种方法将问题化繁为简,从而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逐渐的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维品质培养起来.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等效法来解决物理问题有很重要的意义,而接下来就是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6.
虽然大干世界的物理现象千差万别,然而许多看似本质不同的物理现象,却往往存在着某些相似之处.在对两种物理现象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点之后,把其中某一物理现象的属性或结论推广到本质不同的另一物理现象中去的推理方式叫类比.类比是由个别到个别、由特殊到特殊、由某一物理现象到另一物理现象,由某一研究对象到另一研究对象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7.
高文惠 《云南教育》2008,(11):29-29
“极端分析法”又叫“极限分析法”、“极端夸大法”、“极端假设法”等。就是对所给问题中变化着的物理现象或过程,进行“夸大”推向极端,在取最大值、最小值或临界值的情况下进行分析、判断;或通过放大、缩小所研究的物理现象或物理量,使试题的物理现象、规律和过程充分显露出来,从而快速顺利正确地解答。  相似文献   

8.
所谓极端法就是对所给问题中变化着的物理现象或过程,进行夸大推向极端,在取最大值、最小值或临界值的情况下进行分析、判断;或通过放大、缩小所研究的物理现象或物理量,从而使题中的原物理现象、规律或过程充分显示出来,进而达到快速、简捷求解的目的.为了使同学们能够巧妙而灵活地利用这种解题方法,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9.
到了高中阶段,学生普遍反映物理难学,想不到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很多学生为此而苦恼。高中物理难在何处?可从以下几方面看出:(1)初中教材对物理现象一般只作定性说明,有时进行简单的定量计算;而高中教材对物理现象经  相似文献   

10.
<正>一、中学物理解题的基本思路1.审题。弄清习题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它们的物理本质是什么,这些现象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为了更形象地掌握判断各物理现象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好地了解和分析题意,可画出符合题意的草图或示意图,特别是在力学和电学中,画出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和电路图,或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对分析问题判断物理现象很有帮助。2.分析。根据判断的物理现象,找出说  相似文献   

11.
<正>物理学习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涉及一定条件下寻求最佳结果或讨论其物理过程范围的问题,此类问题通常难度较大技巧性强。所谓临界问题是指当某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变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或另一物理状态)的转折状态叫临界状态,可理解成"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某种物理现象转化为另一种物理现象的转折状态称为临界状态。至于是"出现"还是"不出现",需视具体问题而定。极值问题则是在满足一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当某一个物理现象与另一个或几个物理现象产生的效果相同时,我们常常将复杂的物理现象转化为等效的、易于研究的简单现象来研究,这种思维方式即是等效思维.等效思维是研究、解决各种复杂物理学问题的一种很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之一,其依据是当不同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不仅具有其特殊性,并且在某些方面往往还具有同一性.其实质是相互替代的效果相同,不仅可以使非理想模型变为理想模型,使复杂问题变为简单问题,而且可以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一般理性认识升华到更深的层次.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6,(30):118-119
物理作为中学教学的重点科目,由于课程本身的特点,加之单调而抽象的知识点,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而物理现象教学将无聊枯燥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形象具体,不但为学生创造了探究物理问题的最佳环境,而且对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总结了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物理现象教学的方法,希望对物理现象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编者:应用物理定律解释物理现象物理学的基本定律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的;由基本定律并可逻辑地得到许多导出的定律.它们都要能解释物理现象,与事实相符,否则没有存在的价值;它们能解释的物理现象越重要、越多,价值就越大,得到的支持也越大.其实,物理学基本定律的建立,一开始就是为了对物理现象作出统一的解释.可见,应用物理定律解释物理现象、其意义不仅在明白现象的微妙本身,更在理解定律的实质.定律和现象是怎样联系起来的,从来就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本单元涉及的物理现象,色彩缤纷;用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和…  相似文献   

15.
识破试题中的隐蔽条件是个能力问题,也是教与学应注意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深刻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深刻含义。另一方面要通过审题去仔细分析、深入推敲一些关键词语,从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物理变化、理想模型和临界状态中去寻找物理条件。一、隐含在题给的物理现象中题设条件中必然反映若干物理现象,这些现象中就包含了解题时所需要的已知条件。深刻领会物理现象的含义、产生原因和  相似文献   

16.
物理上的等效方法是指从事物间的等同效果出发,来学习和研究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规律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也是分析物理问题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有效途径,一般地说,等效法就是在某种特定意义上,在得证结果相同的前提下,把实际复杂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或物理问题,转化为理想的、简单的、等效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或物理问题来研究和处理。  相似文献   

17.
正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教学过程也是以物理现象为研究基点.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认识、理解和掌握,要依靠对物理现象的感知.由于物理实验条件的有限,某些物理现象学生不能获得完整的感性材料,容易造成感知上的障碍而影响物理知识的学习.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能再现或模拟各类物理现象,而且还能通过各种手段使复杂的问题简化,将漫长或瞬间的物理演变过程成为可控、有序的演化过程,能把物理内容形象,生动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主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媒体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完整,清晰,形象地感  相似文献   

18.
物理量之间的联系,总是在一定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中发生的.但是,有些物理问题往往隐去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描述,设置障碍,使问题变得隐晦莫测.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可以利用假设法,大胆巧妙地假设一个虚拟过程,用假设的虚拟过程代替真实过程,避开障碍.  相似文献   

19.
华丽娟 《考试周刊》2013,(22):146-147
物理是一门研究与观察自然界的自然学科,它与生活现实联系紧密,物理学为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方法,同时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又使物理教学更明了化。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物理教学经验,对生活中物理现象与物理教学的衔接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0.
物理学科是一门探索科学的学科,是阐述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现象的一门学科.物理学科到初中二年级时才开始启蒙教育,根据苏科版物理教材这一特点,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和学生一起探究物理过程,激发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探究物理问题过程的方法,逐步学会透过物理现象看本质,使学生能从物理层面上去看待物理现象,从探究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去发掘产生物理现象的内在因素和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