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这一当代西方最具影响力的哲学文化思潮已愈来愈深入地渗透到我们的知识观中,成为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冲击和摧毁的最大一把利剑:作为对它的必要回应,平等、歧见、多元、对话等新的观念就成为指导我们今后教学改革的核心坐标。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知识观与学前儿童道德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与教育主要表现为内容与途径之间的密切关系。后现代知识观对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主要启示是关注学前儿童道德教育中的情境与情感因素,倡导平等与对话,注重价值理性与和谐生成,由此必然会引发学前儿童道德教育在目的、课程结构和方式上的整体变革。  相似文献   

3.
教学具有道德性,是教学中的伦理价值问题;道德具有教学性,是道德的教学实践问题。教学的道德性具有两个向度:外生道德和内生道德,教学的外生道德与教学的内生道德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道德的教学性具有两种属性:人为性和自发性,道德教学的人为性与自发性是制约与反制约的关系。在传统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教学的道德性陷入知识的窠臼...  相似文献   

4.
一、传统知识观及其局限 (一)传统知识观传统知识观一般是指客观主义的知识观,客观主义知识观认为科学知识是客观的、可靠的、稳定的观点,长期以来一直左右着科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从哲学来源来看,客观主义知识观可分为理性主义知识观和经验主义知识观。理性主义认为,一切知识均源于理性所显示的公理。理性主义的知识观把知识当作外在于主体的客观存在,学生的学习就是要获得这些客观知识。与理性主义知识观相对的是经验主义知识观。经验主义知识观以哲学上的经验论为其理论基础,其基本观点是:第一,知识的来源是现实的生活,而不是间接经验和书本知识;第二,知识获得的方式是从个别到一般,而且只有以这种方式获得的知识才是可靠的。它反对由一般演绎为特殊,也就是说,认为知识是纯粹经验的产物而不是理性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徐建英 《学语文》2004,(4):51-51
知识观即人们对知识本质、类型、属性、价值、习得等问题基本的认识和看法。我国教育理论中传统的知识观将知识定义为“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表现为对事物的知觉、表象、概念、法则等心理形式”。这种知识观强调知识是固有的,是来源于外部世界的,其“真理性”、“永恒性”令人们除了敬畏,只剩服从。在这种知识观下形成的教学观普遍认为老师只需将这些固定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就可以了,而学生也只需记熟、背诵这些知识便成为有知识、有作为的人了。于是老师满堂灌,学生闷头记。前者成了“真理”的传声筒,后者则成了“真理”的吸纳器。  相似文献   

6.
作为生成主义哲学关照下的教学形态,生成性教学拒斥\"本质先定,一切既成\"的观点,抱持\"情境浸入,一切将成\"的理念。较之预成性教学,它主张知识观的超越与方法论的转向:在知识观上,它力倡\"知识即师生卷入情境的观念创生与意义建构\",否弃\"知识即认知对象自然而然的映象与如其所是的表征\";在方法论上,它转向\"教学即师生身心在场的合作探究与知识创造\",反对预成性教学所抱持的\"教学即既定知识的线性传递与授受\"。从本质上讲,生成性教学执念于对教与学主体性、创造性的悦纳与激发,通过知识获得解放是其孜孜以求的价值归宿。  相似文献   

7.
对于知识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知识本体论向知识价值论的嬗变过程。四种不同的知识观在性质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知识观的嬗变凸显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重要性和课堂教学样式革新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也正是基于此,重构现代大学教学观成为当下大学教育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全球教育展望》2004,33(11):13-17
  相似文献   

9.
文[1]中钟启泉教授提出"使知识真正成为学生的知识,而非学科的知识",学习知识的目的不仅在于"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更在于让学生"加深对知识思想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形成",文[2]建议对知识的理解不局限于公共知识,同时也要将个体知识纳入.无疑上述两种观点对知识的理解有着共同之处--关注个体的学习.  相似文献   

10.
肖川 《今日教育》2005,(11):4-5
在我国教育界.“转变观念”喊了很多年了,为什么还在喊?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观念转变是一个妊期的过程.因为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观念本身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不可能一劳永逸,所以“转变观念”就是一个常议常新的事情;二是我们的理论不彻底.停留在一般的口号上。理论不彻底就难以带给人们确信感.实现由知到信的提升。为了促进教学领域的“转变观念”,我们需要对究竟什么是“知识”有一个充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要求,教学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鼓励.教学激励的基本策略有:目标激励、情感激励、榜样激励、奖励-惩罚激励、合作-竞争激励、反馈-评价激励.通过激励,使学生形成持续的学习动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12.
病理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的重要环节。在现代教育技术迅猛发展的环境下,从教学手段、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教学指导、教学内容和方法几个方面探讨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课堂教学的理念:知识的传播与生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着重阐述现代课堂教学的生命价值理念,认为现代课堂教学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首先是他们生命活力和生命价值的体现;知识传播而非简单的传递,知识传播的实质是激活与播种、生成与生长知识;知识传播的课堂教学理念,要求构建“共同参与、互相合作”的师生关系;师生都要发挥自身在教与学的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并阐述了实现这种师生关系的努力策略。  相似文献   

14.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their practice of values education, and to explore their degree of professionalism in this matter. Qualitative interviews with 13 teachers have been conducted and analysed by a comparative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ir view, values education is (a) most often reactive and unplanned, (b) embedded in everyday school life with a focus on students’ everyday behaviour in school, and (c) partly or mostly unconsciously performed. Furthermor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ppears to be missing in the domain of values education among these teachers.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电化技术和计算机智能科技全面融合,对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媒介的教学实践单元提出更好的整改建议。笔者联合长久以来旅游英语固定课程内容加以客观描述,证明运用电化教育和互联网空间便利特性,能够令不同阶段实践性外语教学活动顺势扩张,进一步调动学生个体语言学习主动性,强化自身素质创新整改功能,最终合理提升外语教学效率,为后期旅游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为专业的技术性人才。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协调规划道路上的必然适应途径。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育有其自身学科功能,更有体育学科的德育功能,两者有着紧密联系。本文阐述了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来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分析了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方法和契机,以及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执行力缺失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行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21世纪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缺乏执行力是我国企业的通病,如何理解企业执行力,避免企业出现执行力缺失,成为我国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在探讨企业执行力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企业执行力缺失的表现及成因,提出了提升我国企业执行力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8.
师生互动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缄默知识。由于教师在师生互动中的主导地位,教师的缄默知识成为了影响师生互动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缄默知识的内隐性及其对人类实践活动的"向导"作用,教师的缄默知识在师生互动中可能充当一种基础性的内部动力,推进师生互动,并影响师生互动中师生的角色定位、互动的目标指向、互动的具体情境、互动的行为方式等不同方面。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之中。就目前来看,我们虽处于相对成熟的信息化、全球化和多元化的时代里,但是仍留有很多的问题等待着我们解决,其中ESP(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就是当前高校即将面临的挑战。下面,本文将结合大学英语的教学实际就EPS需求分析理论框架的教学展开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当今学校教育中越来越重视德育教育。本文从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目的任务、以及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特点和途径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