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有人说,记者是社会活动家。石野就是这样,他视现场为刀尖,为风口,他乐于在刀尖上舞蹈,在风口瞭望世界各国招聘记者,大致有两个路径:一个是从高校毕业生尤其是新闻传播院校毕业生中挑选,一个是直接从社会各种“写匠”中发现。原南方都市报记者石野走的就是后一条路子。“我没有文凭没有背景,面对陌生而喧哗的城市,梦想过上美好而体面的生活,但除了热血和憧憬,除了心头那挥之不去的美丽梦想,我一无所有。几经挣扎和拼搏,我这个从没进过大学校门的农家子弟,终于成为一名为民请命的政法记者。”  相似文献   

2.
舆论监督是新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舆论监督与法律监督、政府监督、群众监督的有效结合,是保证社会生活有序运行的重要因素。舆论监督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民主,是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一个重要途径。党和国家通过舆论监督,能更好地改进工作,更好地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舆论监督是党和政府有效行使职能的得力助手。 舆论监督是新闻记者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舆论监督如同一面透视镜,可以映照社会上一些不法行为和丑恶现象,以引起社会的关注,从而通过政府行为、法律行为以及道德规范,疗治社会弊  相似文献   

3.
刘婷婷 《新闻世界》2014,(5):314-315
在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的今天,环境新闻记者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客观、真实、全面地报道环境新闻,呈现环境现状;及时预警,提高受众的风险意识;持续跟进,适度参与,积极推动环境问题的解决;多侧面考量问题,坚持环境正义;对公众进行环境伦理的相关教育,提高他们的环境素养。  相似文献   

4.
乐缨 《新闻记者》2006,(8):59-62
记者走出国门,到地球村阅读“世界之书”,从中学习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了解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游览古今中外的名胜古迹,这对开阔新闻报道的视野,增加文章的厚度、深度和广度,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陈颂英 《新闻窗》2008,(6):99-99
这是我平生写的第一篇“序”。 我历来认为,给别人的著作写“序”,至少应该有长者的功德、学者的睿智。我乃一介草民,既无提携之力,又乏星辰之光。即使勉强铺陈出一篇文字,也难以起到为著作提纲挈领之功。捧读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即将出版的饶宏宇的作品集《采访与感悟》后,我深深地被她的作品所感动,很乐意为她的新书作序。  相似文献   

6.
2004年1月9日晚,中国足协发表声明认为,1月7日《足球》报发表的《国资委阻击中国足球》一文“严重失实”,其回应措施之一就是,从即日起,取消《足球》报对中国足协主办、承办的所有赛事和活动的采访资格。消息一出,即引起广泛关注。同是“拒绝采访”,如果这仅仅是个别现象,那  相似文献   

7.
梁云 《新闻前哨》2002,(11):37-37
电视新闻的现场采访成功与否,同记者的文化素质高低,特别是记者提问和现场行为表现,有着直接的关系。它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条电视新闻的成败。我们看到在以往的获奖电视新闻作品中,的确有很多新闻由于一些优秀的电视新闻记者在其中的出色表现而增色。但是,我们同样也可以在平常看到:由于记者在现场的表现大失水准,而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和感染力的作品仍然大量存在。有些记者在介绍现场有关背景和采访提问时,要么现场把握能力较差;要么是提问不当;要么举止过于张扬。本文所谈及的主要内容,是记者现场行为的风格问题,即是张…  相似文献   

8.
新闻记者社会责任的理论意蕴及现实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迎花 《当代传播》2012,(3):106-108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媒体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新闻记者在履行其社会责任时出现了责任缺失和责任感退化等问题。本文从社会责任理论角度,重新梳理了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及履行中的现实困境,认为重识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在当前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的《新闻记者》深受当时青年记者和学生的喜爱,对当时及以后的新闻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总会的会刊,其刊登的文章除了当时的重要新闻和青记会务发展情况及一部分转载的新闻评论之外,大部分都是在研究新闻学术问题。同时,《新闻记者》还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新闻人才。  相似文献   

10.
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神圣职责,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反映人民群众呼声、抨击社会不良现象、加强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桥梁。舆论监督对于改进党和政府的工作,促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反腐倡廉、净化社会风气,有着其他监督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不怕通报,就怕上报”,是广大人民群众对舆论监督力量的形象评价。马克思也曾经说过:“唯一有效的监督——报纸。”  相似文献   

11.
一件优秀的电视新闻作品,在于其好的题材(内容)和恰当的表现形式(报道角度、样式等),同时,能最大程度地展现电视传播的独特优势(声画感染力).当新闻事件发生时,记者的现场表现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的效果.因此,电视新闻记者除了应具备一般媒体记者的基本职业素养外,还必须练就适应电视传播特殊要求的现场驾驭能力.基于一件电视新闻作品报道水平和质量的评判标准,我们可以把电视新闻记者的现场驾驭能力大致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记者的神圣职责。有人将新闻比做社会的雷达与监测器。人民群众把很多公平和正义的希望寄托在新闻媒体上。因此,新闻记者,包括通讯员,只有肩负起正义与责任,才不辜负人民的重托。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发挥舆论监督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段激情燃烧、豪情万丈的岁月;这是一段超越自我、不断创新的历程。  相似文献   

14.
段勃 《编辑之友》2011,(8):122-125
中国新闻学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30年代。1834年,《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刊登的《新闻纸略论》是中国报刊中出现的第一篇新闻学专论。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宣告了中国出现专门以新闻学为研究内容的学术团体。紧接着,戈公振在上海发起成立了报学社,黄天鹏在北京倡议成立了北京新闻学  相似文献   

15.
经国务院批准,从2000年开始,每年的11月8日确定为记者节。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记者节第一次有了确定的日子,因为1949年政务院就确定了有记者节,但一直没有具体日子。为什么国务院要把记者节的纪念日期选择在11月8日呢?这就要从中国记协  相似文献   

16.
"每一种媒介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它也会将这些强加在所携带的讯息上。"①杰克·富勒的这一观点,正好说明了在媒介林立的今天,现场报道为何成为电视新闻安身立命的根本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追求方向。过去的电视新闻基本上都是电视录像新闻,事件发生以后经过选题、策划、采访、拍摄、后期剪辑、审查等环节才能播出。这样的电视新闻时间上的滞后、空间上的局限、信息上的不完整、形式上的呆板,缺乏现场感使新闻  相似文献   

17.
18.
10年前,1995年11月5日,我参加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韬奋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在这次会上,我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手中捧回了中国韬奋新闻奖的奖杯和奖状.10年后的今天,我又有机会参加纪念邹韬奋诞辰110周年的大会,这是我一生永远无法忘怀的荣幸.我的荣幸可以说是从我的上一代开始的.  相似文献   

19.
孙旭培 《今传媒》2007,(4):11-12
前几年,我曾读过被称为"中国揭黑记者第一人"的王克勤的事迹,颇为感动;近日,我读到原《南方都市报》政法记者石野的两本书,更觉激动人心!石野不愧为"中国卧底记者第一人".特种兵出身的他,真是一位以笔为刀的响当当的记者!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近二十年长江新闻奖获奖者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获奖者群体的年龄分布展现为正态分布;他们的性别分布比例严重失衡;获奖者群体的教育背景具有聚集分布的特点;他们任职媒体的级别呈现出倒金字塔式的分布格局;部分获奖者的职业上升性流动表现为三级阶梯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