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全球化”已经成为燎原之势,已经影响到教育和研究教育的教育学。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学怎么办,就不止是一个老问题,更是一个新问题。本认为中国的教育有别于西方的教育,中国的教育学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就应该强调“本土化”。在此基础上章依次分析了教育学“本土化”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如何“本土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祝刚  王语婷 《比较教育研究》2022,44(5):13-24,55
后殖民主义转向是国际上比较教育学最近几十年重要的研究与发展趋势。作为批判文化学的三大重要理论基础,新东方主义、“亚洲作为方法”与南方理论为比较教育学的后殖民主义转向提供了重要理论资源。它们从知识社会学的视野批判了目前“西方作为方法”的全球学术等级结构,促进了国际知识生产的“去西方化”和民主化。比较教育学的后殖民主义转向可丰富比较教育学多元的“参考体系”,打破全球化背景下“东方—西方”与“南方—北方”之间的知识等级秩序;讲好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故事,向世界传播中国教育改革经验;丰富比较教育学的理论研究视角,促进学科研究范式的更新;加快构建以“亚洲作为方法”和以“中国作为方法”的比较教育学知识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3.
比较教育中的本土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土化研究是随着实证主义的“普适性”在社会科学中受到挑战和第三世界国家对西方中心主义做出反抗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种理念,而比较教育学在教育科学的“本土化”过程中常常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只进行一般性的空泛的讨论,而是要建立一些适合本国社会脉络的理论、概念和架构,去探讨教育国际化下的中国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育学经历了“学习与借鉴”阶段、“生长”阶段、“消沉”阶段以及未来“本土化”阶段.教育学本土化既是教育学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教育改革的需要,既是解决教育实践现实问题的需要,也是教育国际化的需要,还是教师专业化的需要.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如教育研究者的文化选择意识差、大学教育学理论与中小学教育实践的割裂等问题.因此,需要在加强中国教育学者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解决教育学研究方法的问题,推动教育学研究的去功利主义等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5.
论全球化时代中国教育学的本土化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学本土化是近代以来中国针对“教育学进口”现象的一种反动,是一百多年来中国教育学人的一个“情结”。在20世纪,中国教育学的问题意识先后经历了“中国化与现代化”、“中国化与科学化”和“中国化与全球化”的变迁历程。从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人手,分析了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教育学本土化的可能性,教育学本土化过程中有“移植”、“借鉴”和“对话”三种境界以及“走进教育现象,进入教育的日常生活”和“走进教育学术,进入教育的意义世界”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6.
教育学话语是人们在思考和言说教育学问题时的习惯性用语。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教育学仍没有自己独立、规范的话语体系,有“失语”的嫌疑。中国教育学要发展,一是教育学话语要“本土化”;二是教育学话语要“国际化”;三是要对中国的传统教育学话语进行清理、爬梳,开拓利用有意义的话语资源;四是创建中国自己的教育学派,培育一批真正的教育家。中国教育学要有一套(或多套)自己的教育学话语体系,争得与西方教育学者对话与交流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国教育学发展本土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学本土化是目前中国教育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学科来源、历史发展、对外来教育理论的应用等方面,中国教育学都表现出明显的本土化缺失;在中国传统经验和实践现状的基础上,教育学服务于中国教育实践,这是教育学本土化的中心内涵;实现中国教育学本土化,可从建构中国式话语体系、转变传统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构建逻辑体系、创建中国教育学派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我国心理健康本土化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分析了当今中国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 ,认为目前心理健康研究存在“理论派别多 ,标准不统一”、“理论探讨强 ,实证研究弱”、“照搬西方的多 ,本土化研究少”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 ,提出加强心理健康本土化研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教育理论研究本土化是当前教育学界学人的众望所归。然而,从我国教育理论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来看,我们的教育理论研究深受“西学”的影响,以致于我们不能实现教育理论研究在元理论或元话语层面的本土化。默顿的中层理论思想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可能的选择,即在西方的元话语或元理论与中国的本土实践之间构建中层理论以实现教育理论研究本土化。教育理论研究本土化在中层理论层面的突破需要研究者要以理性的批判精神对待“西学”、深入本土教育实践和有本土问题意识、具有世界性视野、珍视本土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文化自觉和语言自觉的“中国”教育学,其内涵在于:学科主体研究者的文化身份是由“中国文化”所建立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生活”;所用语言是汉语传统且规范标准的思想语汇;运用西方教育学的汉译名来为“教育学”命名,并且表达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运用汉语表达教育学理论的过程,也是运用中国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和解决教育学的问题。对于中国教育学而言,基于文化自觉和语言自觉进行知识生产和理论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文化的本质差异是教育理论本土化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而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清晰把握却是教育理论本土化的实现前提。作为世界教育理论一部分的中国教育学首先必须是中华民族的教育学,具有来自中国教育实践和传统的性质。对新时期中国文化性质的把握,是创建本土教育学所需要的,是新时期教育研究者的努力所向。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教育学面临两种不同的命运:"书斋"教育学无论从中西方的文化互动、学科间的学术互动以及教育理论与实践间的互动看都处于弱势地位;"草根"教育学则日益成为一股悄然升起且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中国教育学的特色与出路在于"苹根性""中国性",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本土理论的草根性生长,二是非本土理论(合其他学科)的本土化、本学科化迁移.  相似文献   

13.
历经逾百年学习西方,中国已经处在一个需要审视、批判和检讨西方发展模式,以独立、自主的眼光去甄别、分析和看待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真实问题,从而推进中国社会历史性转型的历史时刻。当前中国的社会转型不仅为教学论提供了重构的契机,也提出了重构的时代诉求。在这一重构中,需要破除鸵鸟心态、古代意识形态和西方意识形态以及自我中心主义,以大气、开放、包容的心态,在融汇"古今中西"的基础上,建构作为"地方性教学论"的中国教学论。  相似文献   

14.
关于教育学教材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已有的教育学教材存在着陈旧的话语系统、单调的写作方式等表面问题,而在其背后更存在着现实的抽离与还原、教师的缺席与在场、霸权的隐现与警惕等深层困惑。教育学教材建设应有新的考虑:选择的可能、学术的魅力、实践的品质、建构的观念。  相似文献   

15.
终身教育学学科建设是新时代终身教育学内涵更新、终身教育理论研究深化、终身教育实践发展以及我国教育学学科体系完善的必然要求。建设终身教育学学科亟待解决终身教育学的概念界定、研究对象、研究范畴、研究方法、学科定位及性质、体系等方面的问题。新时代建设终身教育学学科需要明晰终身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基本方向,明确终身教育学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处理好终身教育学学科建设中的终身教育学研究和终身教育研究、终身教育学与终身教育实践、终身教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以及终身教育学研究的中西关系,加强终身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外部保障。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面向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改革教师教育课程的意义、历史及现状、实践探索以及期望目标进行综合研究 ,提出构建高师院校教育课程理论教学与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实际整合化的新型教学模式理念。  相似文献   

17.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一开始就是“进口”而来的,人们形象地称它是“舶来品”。教育学的引进与教育学的中国化几乎是相伴而生的,教育学中国化经历了六个阶段。解决教育学中国化问题,应注意中国的教育实际,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正确处理学术研究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提倡教育学原创性研究,正确处理传承民族文化教育传统与借鉴国外教育理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教育学派的建构有赖于多方面条件的成熟,虽然近代教育学派在西方诞生以后,议论纷呈,学派蜂起,但传到中国的近百年历史中,却尚未形成中国教育学派。当前教育界某种建构教育党派尝试有待历史的检验。  相似文献   

19.
黄白 《高教论坛》2004,(4):52-54
对面向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实际,进行教育学科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历史及现状、实践探索以及效果做了综合研究,提出构建高师院校教育学科理论教学与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实际整合化的新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