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自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至今已有21个年头。其间1988年、1993年和1999年召开的全国人大会议先后三次对宪法部分内容作必要的修正。  相似文献   

2.
1982年宪法是对1954年宪法的继承和发展.1982年宪法的四次修改始终贯穿着"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的时代精神,体现着"解放思想、发展生产力"的时代要求.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进行的第四次修改不仅是现行宪法颁布实施以来修改内容最多的一次,而且其内容将会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共中央建议,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对我国现行宪法进行了再一次修改,通过了现行宪法的第四个修正案。此次修宪时机成熟,方式恰当,立意高远,是又一次成功的修宪,是我国现行宪法的又一次重大发展,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整个民主法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至此,现行宪法从1982年颁布实施以来,已先后经历了四次修改,通过了四个宪法修正案。每一次修宪,意义都十分重大,成为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与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5.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是我国根本大法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对<宪法学>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宪法学>的教学中,应从五个方面深刻领会宪法修正案精神实质,以促使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加深对宪法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正>12月4日,在新中国宪法史上是一个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1982年12月4日下午5时45分,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经过无记名投票表决,大会执行主席习仲勋同志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经由本次会议通过!”32年后的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将每年的12月4日确定为国家宪法日,正式将这一天写入国家乃至每个人的历史印记。  相似文献   

7.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宪法修正案,这是我国宪政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十六大精神的重要体现。尤其是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了《宪法》(作为第三十三条第三款),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郑重作出决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004年春天,全国人大把《义勇军进行曲》庄严写入宪法。  相似文献   

9.
宪法大事记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发挥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为1954年宪法的制定奠定了基础。1954年9月,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共4章106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相似文献   

10.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神圣的宪法的生命在哪里?首先在于它的普及,为广大民众所认知、所掌握,它“不是刻在大理石上或铜板上,而是铭记在公民们的心中”。作为政治教师,肩负着学习与宣传宪法修正案  相似文献   

11.
浅谈人权入宪后的人权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上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使我国的人权保障有了宪法依据,但仅仅有宪法保障是不够的,只有通过推进宪法司法化、构建完备的人权法律体系、设立人权监督和协调机构、加大人权宣传教育力度才能使人权得到切实、充分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私有财产权宪法保护的完善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第四个宪法修正案第22条对现行宪法关于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进行了修改,不仅扩大了私有财产的保护范围,克服了现行宪法对私有财产保护不力的弊端,而且避免了法律条文表述中不一致,可能引起歧义的弊端。同时,由于增加了补偿条款,使宪法对私有财产保护的结构予以完整,完善了宪法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为公民独立人格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物质前提,有力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治国家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内容符合我国当前的国情。特别是宪法修正案完善并提升了对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的宪法保护,可以进一步解除合法的私有财产所有者投资生产经营的后顾之忧,进一步调动民众将富余资金投入生产经营的积极性,有助于搞活经济,椎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第四次修正案,第一次以宪法的形式确定了私有财产权不可侵犯的基本原则,这进一步提升了私有财产的法律地位,扩大了私有财产的范围,并为进一步完善私有财产的征收、征用制度提供了宪法依据。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  相似文献   

16.
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将宪法第11条第二款“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修改为“非公有制经济”,国家的政策由“引导、监督和管理”,修改为“鼓励、支持和引导”并对其“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宪法进行这样修改,不仅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  相似文献   

17.
[背景材料] 2007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十届全国政协五次会议在北京联袂举行。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列席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听取和讨论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  相似文献   

18.
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第四个宪法修正案,其中倍受关注的是完善了保护私有财产的法律制度。本文从中西方有关财产保护的思想文化对比出发,揭示我国对私有财产进行宪法保护滞后性的文化因素。阐述新宪法在私有财产权保护上的进步性及对私有财产权保护必将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他们!     
正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分别于2017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5000余名代表委员汇聚人民大会堂,共商国是。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我国宪法制定修改情况的简单回顾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4年9月20日通过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1975年1月17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新中国的第二部宪法。粉碎“四人帮”后第五届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