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词源学、哲学、学科和方法等维度去认识"比较",认为教育的比较研究是依据一定的参照点或框架,遵循基本法则,展开对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育事物进行研究。比较教育研究是具有确证身份的比较教育研究者在遵照教育的比较研究的共性下,对民族国家边界内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国家的教育进行跨国性、跨文化性、跨学科性的学科逻辑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文化意义的角度对"心"和"heart"作了比较与对比,并对不同语境下"心"的英译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两个在翻译文化词语时供参考的基本方法:寻求合适的对应词和使用融合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3.
“依然”、“仍然”这两个意义相近、出现频率相当高的副词虽然大体上意义相近,但无论是从语义背景还是从语法意义、语法形式等方面,都有相当大的差别。这两个副词都有表示转折的用法,在“仍然”一词表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经过"和"通过"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规模语料的基础上,比较分析现代汉语介词"经过"与"通过"在句法特征和语义特征上的差异,同时还考察了两者可替换的条件.通过分析认为:"经过"介引的介词短语中往往含有时间词或形容词,用以描述介引动作的具体过程,使之成为结果实现的必要条件;而"通过"的后接成分重在对实现结果必需的工具等的介绍,动作过程多是简单概括."经过"后介引的成分客观地叙述了实现结果的条件,而"通过"所介引的成分则带有实现结果的主观目的性.  相似文献   

5.
副词“就”和“才”在时间、数量、范围等方面的使用中有交叉现象。本文着重从句法.语义来论述“就”与“才”在时间、数量、范围方面的异同,探究其原因。同时,分析“才”对“就”的歧义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比较分析了"常常"和"通常"在句法特征和语义特征上的差异。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常常"与句子的核心成分联系非常紧密,且仅仅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频率很高,既可用于陈述过去、现在发生的事件,也可表达将来的意愿。而"通常"与动词的联系并不紧密,不用于表示动作发生的频率。"通常"不可修饰简单谓语或单音节动词,且不用于陈述将来事件的句子中。此外,"通常"还可以用于主语前,修饰整个句子。因此我们认为,"通常"是对整个事件进行描述,而并非单纯修饰动作行为。  相似文献   

7.
鲁迅和林语堂同为中国现代文坛巨子,感应着中国思想文化界的时代主题,都对"国民性"问题,即超阶级、超地域的国人普遍心理状态和文化性格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然而,其探索的目的、角度、现实意义等方面都存在不少差异.它们相互矛盾、对立,又相互印证、补充,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人对自身文化性格的思索和反省.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从历时发展的角度,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起点介词“自”、“从”和“自从”的语法化演变脉络进行比较分析,考察他们之间语法、语义、语用功能的差异,说明他们的功能有交叉地带,但各自又有其他介词不可取代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在对外汉语的虚词教学中,同义虚词经常被学生用错。教学中同义虚词的比较是重点也是难点。本文就介词“顺”和“沿”提出具体的用法比较,并用简单的方式帮助对外汉语学习者和教师很快掌握这两个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10.
"模因论"和"认知隐喻"是外语教学中有关文化和语言不得不关注的两个重要概念.其特点、类型及其成因等方面有着许多相似之处.经过比较分析之后,了解"模因论"和"认知隐喻"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语言文化学习和教学十分重要.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研究.后进入到了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哲学等领域.模因(meme)源于生物学词汇(基因).模因是一种信息单位,更是一种文化传播单位,通过模仿而得到复制和传播.模因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名词末尾的“头”和“子”常被看作是后缀,常作轻声处理,这样的提法太过粗疏和笼统。其实,“头”和“子”是否读轻声,与它们的语法化历程关系密切。本文以《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为例,试图通过比较“头”“子”的异同,探讨二者语法化的进程,找到读轻声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red"和"红"这两个词汇在英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意义异同.分析了"红"这个词汇在古诗词中的一个特殊用法以及它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并与英语单词"red"在英国诗歌和习语中的用法进行尝试性的比较;并认为在英汉翻译时应该意识到这种意义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李秀娟 《文教资料》2008,(29):52-54
本文重点论述了儒家和伊斯兰"爱"观的异同,为两种文化的互相沟通、互相融合,以及为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建立现代人际关系,提供理论思想基础,同时对于我们弘扬仁爱精神,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自由和必然关系问题是人的意志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在吸取黑格尔自由和必然论述中的辩证思想的基础上,将实践唯物主义观点引入自由观,承认客观必然性是自由的前提,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自由是对客观规律的运用和对世界的支配,自由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对自由和必然的关系作了唯物主义和辩证的论证。列宁以此为逻辑起点,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通过引证恩格斯的观点,论述了自由和必然关系的四个认识论前提,强调辩证唯物论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出发,承认自然界的必然性,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必然性与人的意识和意志的辩证关系,指出客观必然性是第一性,自由是第二性的,自由是盲目的必然性转化为已被认识的为我的必然性,实践是实现从必然向自由的转化,使人类成为自然界主人的决定性环节,从而把恩格斯自由和必然思想推向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日语中的条件表现是一条重要的语法现象,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而彼此又互相关联,给日语学习者和教学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麻烦.文章特别选取了日语中最为重要而又难以掌握的"A ト B"、"AタラB"两种条件表现来作了具体的比较分析.为了表述的条理化,分别从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着手,并佐以大量的实例归纳整理出了它们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维吾尔语和韩语谚语的人体词语比较研究,探讨“手”与“脚”在两个不同民族语言中使用的特点及其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金科芳 《考试周刊》2007,(10):45-46
本文通过对汉语“心”和英语“heart”语义领域转移的比较,以期说明藏在语义转移现象背后的人类共同心理认知规律的存在。从“心”的个案分析来看,这种规律是存在的。人类的认知过程具有普遍性,在不同的语言里具有同一指称义的词其语义转移模式有共同的规律可循。当然,其中也会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往往是由不同文化心理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以英语单词“dance”和汉语字“舞”的共同义项为出发点,探讨了英语、汉语词义的网络体系特点和衍生轨迹,并结合当前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方法提出了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9.
由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和史学史研究中心、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和安徽省历史学会主办,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承办的“理论与方法:历史比较和史学比较”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0月25日至27日在安徽省芜湖市举行,与会的专家学者及新闻出版单位的代表共80余人,提交论文69篇.  相似文献   

20.
重要性原则的运用,对会计信息披露和审计意见的形成、对经济活动和经营决策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性问题的核算、对简化核算工作、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以及实施以评审内部控制为基础的现代审计方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对重要性的研究应从重要性的基本概念出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