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现代中国的留学族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抹煞的贡献。创造社与新月社是两个较为清一的由留学族成员组成的文学社团,因为这两个留学族社团成员的留学地域不同,所以两个留学族社团在结社状况和创作的浪漫主义倾向这两个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差异。现从结社状况和创作的浪漫主义倾向这两个方面的比较出发,对中国现代留学族对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乃至对中国社会引起的巨大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留学日本的生活经历,划定了鲁迅一生的生命坐标,正是这段生活经历,开拓了他的人生视野,改变了他的人生追求,使他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开山之人。留日期间,鲁迅经由多种方式了解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文学艺术,确立了以"国民性"改造、人的解放、创建理想人性为宗旨的"立人"思想,从此他以精神界之战士的姿态,在文学创作,特别是小说创作中,弘扬了他的这一具有崇高境界的现代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3.
前期创造社与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期创造社深受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思潮影响,与日本唯美主义有许多相似之处:在文学观上,认为文学是超功利的,追求文学的“全”与“美”;在创作题材上,热衷于抒写病态的性刺激,尤其是写男性的嗜虐与被虐;在作品基调上,表现出病态的忧郁、青春的感伤、沉沦的恐惧等特点。然而,社会启蒙立场将他们与日本唯美主义者区别开来,他们主要是在技术的层面上认同日本唯美主义,只是希望以唯美主义尊重艺术之观念纠正五四文坛开始出现的非艺术化倾向。  相似文献   

4.
2009年,我——一个酷爱日本的动漫、游戏的男孩,大学毕业后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到日本留学。两年来,从忐忑到惊喜,从陌生到熟悉,从艰辛到收获,从别离到思念,千般情绪、万般感触,铺就了我的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5.
创造社同人的戏剧注重主观抒情,长于表达个人感叹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戏剧风格平淡而深沉,戏剧语言诗意化。如将日本现代戏剧与之比较,能看出创造社同人戏剧探索观照日本戏剧艺术的匠心,也能了解其创作的时代及个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生命宇宙化倾向是新文学最值得注意的命题之一。创造社小说以突出自我意识为表征,以扩展生命时空为策略,以强化主体精神为目标,将个体生命置放在宇宙这个宽阔的时空中,去展现其存在、追求以及价值。宇宙观和人生观的契合,生命体验与社会体察的交融,生死界线与生命境界的言说,拓展了创造社小说生命宇宙化的思考空间。生命宇宙化在创造社作家那里,是一种生命的自然性境界,彰显了个体生命超越现实、超越自我、超越时空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8.
明代话本小说家的地域意识与宋元话本小说家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表现出理性、专一、明确、深刻的特点。这同样与“说话”的表演方式,市民的需要,话本小说家的思想水平、艺术修养有关。  相似文献   

9.
留学日本     
当今,相比留学欧美之风,赴日留学稍显逊色。但随着两国关系的改善和中目政治经济的不断交流,加上文化上同宗同源的亲近感,日本也成为同学们留学的首选目的地之一。现在我们就留学日本的过程、学校的录取、教育上的成就、文化的差异等做简单介绍,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0.
闫志刚 《留学生》2009,(12):23-25
刚刚闭幕的"2009年中国国际教育展"火爆异常,主要留学目的国都不同程度上加大了推介力度,力求分得中国留学市场一杯羹。在众多国家中,日本有近50所大学及教育机构参展,其中不乏世界知名高校,日本政府及学校纷纷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吸引海外学生赴日留学。对于中国学生而言,这是否意味着赴日留学的大好时机呢?  相似文献   

11.
肖洛霍夫是一名对生命极为敏感的作家,他把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融入小说创作中,展示了顿河哥萨克各种各样的生命形态,并以强烈的现实精神在对现实的思索和追寻中展示了他独特的生命意识。对生命激情的张扬、对生命悲剧的感伤以及生命归宿的营建等生命意识始终贯穿着他的作品,使其充满着对生命的热切关怀。  相似文献   

12.
白居易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在其诗作中,他常常感时叹逝并且对自身的变化及生命流程表现出极度的关注。与佛学的接触使他的生命意识得到深化的同时也确立了其生命的主体意识。在渐入佛教的过程中,前期白居易诗中所表现出的易感的生命意识最终被佛教的看空物我所取代。其生命意识的变化与主体性的自觉反映出他与佛教尤其是禅宗之间复杂而又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生命是人的生存活动本身,它是人的物质肌体与精神意识统一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中的生存价值选择活动。艺术是对生命之“是”的真实反映与对生命之“应是”的价值选择表现的统一。所以,艺术是对生存活动的反映,但不是生存活动本身,它一经表现就具有独立的价值和生命。  相似文献   

14.
魏晋诗人的生命意识与魏晋风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时期是一个政治上极为黑暗,极为险恶的时期。在“名士不有全”的恐怖环境中,魏晋诗人们对生与死的认识比其他任何一个时期的诗人都要清醒,深刻。魏晋诗歌中对人生无常的悲叹,对神仙幻境的渴求,都流露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留恋,对人生短暂的痛苦和忧虑。正是由于这种清醒深刻的生命意识,魏晋诗人才以狂狷怪诞的言行来全身避祸,鲁迅称他们这种看似荒诞不经的言行为“魏晋风度”。  相似文献   

15.
生命意识,是人的自觉的表现,是对人本、人性、人文的关注,是随着现代化教育理念推进而兴起的一种教育观。当代高校教育,从理论知识的角度解决了人的价值实现问题,却忘记了人首先应该是生命的人,而这正是生命美学与生命教育的最终旨归。文章立足于美学视域,从生命教育应当是对美的生命的一种发现入手,从现实反思,以生命美学介入生命教育为策略,旨在对当前高校生命意识教育进行客观阐释。  相似文献   

16.
东汉中后期,政治动荡,瘟疫与地震频繁爆发,各种各样的灾难引发了人们对生命与死亡的深刻思考。作为对生活体验最敏感的诗人,对世界的认识从理想的高空落在了平凡而艰难的现实生活之中。古诗十九首因为真实地传达了一代知识分子的内心情感,从而成为一代文学之代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比鲁迅与陀氏的死亡意识,可以更加深入了解他们对待生的态度。鲁迅和陀氏都描写死、恐惧死,但在探索生与死这个哲学命题时,却表现了明显的文化差异。然而,他们又存在本质的一致,那就是他们在试图越超死的沉思中都将个体的生命与人类生命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8.
赵霄的长篇小说《谷弘胭》通过描写谷弘胭对生命意识的参悟和对生的自殇式超越,以及几个小人物无法摆脱这种自殇式超越的坎坷人生来拷问人的生存状态,解读人的死亡意识,探寻人的生命意义;并试图采取一种理想的另类方式——爱——来消解人对生的疑问。整部小说给人一种对生命意义的另类解答,同时展出了人类生命意识中那种玄远的、深沉的、具有悲剧性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9.
生命意识是人的内心世界对于生命本体和生存价值的一种体悟,是对时光易逝、生命难留的一种体验。在元代山水散曲中,色彩意象是曲家表达生命意识的良好媒介。曲家凭借色彩意象,表现出生命的昂扬,传达出生命的律动,抒发出生命的叹惋,并将寄予其中的自然美、时光美、生命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20.
晚清四大家生活在易代之际,共同经历了君国倾圮和人生变故,体验了生命陵替的创痛,人生落拓的悲哀,颠沛流离的凄苦,从而在词中表现出浓厚的生命意识:时间意识、垂暮意识与羁旅怀乡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