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回顾]记者见到武小锋时,他正在西屋炕头上帮助妈妈穿糖葫芦。他白白净净的,个头儿不太高,头发有些长,显然已经很长时间不出门了。他说,暂时没找到工作,只好帮助家人“收山”和穿糖葫芦卖。原来,他家在冬季时总会做些糖葫芦,由父亲走街串巷去卖。记者见到他家炕上有一大盆山楂,武小锋先用小刀将山楂核挖掉,然后熟练地用竹枝穿起。他说,在家这段时间,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帮助家人“收山”,后来又将玉米棒脱粒。记者发现,小武对于各种农家活和家务活都挺在行。2005年7月,武小锋从北大毕业,获得了北大医学学士学位和北大毕业证。武小锋对…  相似文献   

2.
有一天,小刺猬在街上玩,它看见小袋鼠在卖糖葫芦,有许多小动物都来买它的糖葫芦。小刺猬心想:明天我也要卖糖葫芦。第二天,小刺猬做了许多糖葫芦,它用一个盆子装着糖葫芦在街上叫卖“:又甜又酸的糖葫芦,快来买呀!”可是,嗓子都喊哑了,就是没有人来买,小刺猬正发愁呢!这时,一只狡猾的狐狸走过来。狐狸早就对小刺猬垂涎欲滴了,想吃小刺猬又香又嫩的肉,可就是怕它一身的尖刺。它眼珠一转,想出一个诡计来,它对小刺猬说“:小刺猬呀,你卖糖葫芦要穿成串来卖!”小刺猬说“:可是,我没有竹签,用什么串呢?”狐狸说“:你身上有很多的刺,用它来串糖葫芦,…  相似文献   

3.
冰糖葫芦     
小时候,听到卖糖葫芦的吆喝声,就缠着妈妈买着吃。有时候还偷偷地跟着卖糖葫芦的走街串巷。不是馋那糖葫芦,而是馋那悦耳的吆喝声。经常来我们这里卖糖葫芦的是个老北京人,据说他是卖糖葫芦的世家,他祖上在清朝那会儿就卖糖葫芦了。所以,他的糖葫芦绝对正宗,  相似文献   

4.
《家教世界》2011,(11):48-48
一个吝啬鬼路过一个西瓜摊,卖瓜人想捉弄他一下,于是高喊:“卖瓜喽,大西瓜,甜得舍不得卖!”吝啬鬼一听,急忙挤到摊前挑来拣去:“多少钱一斤?”卖瓜人笑着说:“人家都卖五毛钱一斤,  相似文献   

5.
“冰糖葫芦!酸酸甜甜的冰糖葫芦!”卖糖葫芦的走街串巷吆喝起来啦!看,山楂红得诱人,提子亮得透明,还有好玩的新品种:—颗山楂、一块苹果、一只香蕉、一瓣桔子……小小一串糖葫芦包罗了丰富的颜色和口味。你有没有做过糖葫芦?有没有想过作文也可以做成糖葫芦?哈哈,今天我们来尝试一下“糖葫芦”D-I-Y游戏吧选暑假早已过去,同学们也都执行了自己不同的活动计划,有的参加了夏令营,有的跟着爸妈外出旅游,还有的和伙伴们一起捉知了、学游泳、踢足球、玩电脑……这么多有趣的内容,就是我们制作糖葫芦最好的原材料!一起参加活动的小伙伴,当然是“…  相似文献   

6.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  相似文献   

7.
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  相似文献   

8.
做冰糖葫芦     
星期天,妈妈给我买了根糖葫芦,很粘牙,一点都不好吃!于是我们准备自己做糖葫芦。我和妈妈先买了30个山楂,又买了一些竹签子。妈妈洗干净了山楂,突然发现不会做,怎么办呢?我们连忙去向网络求救,顺利得到了制作方法。于是,  相似文献   

9.
有一天,一个吝啬鬼路过一个西瓜摊,卖瓜人想捉弄他一下,于是高喊:“卖瓜喽,大西瓜,甜得舍不得卖!”吝啬鬼一听,急忙挤到摊位前挑来拣去:“多少钱一斤?”卖瓜人笑着说:“人家都卖五毛钱一斤,我这是自家地  相似文献   

10.
正3月12日多云有一天,小刺猬去赶集,看见袋鼠在卖糖葫芦。这时,小猫跑过来买了一个,吃了一口笑眯眯地说:"真好吃,真好吃!"没多久,袋鼠那诱人的糖葫芦就被小动物们抢光了!小刺猬心里暗想:我也卖糖葫芦吧!说干就干,第二天,小刺猬也做了一大筐冰糖葫芦,不过没有串起来。它边走边叫卖,走过了集市又走过了商场,走过了广场又走过了公园。忙了一天也没有  相似文献   

11.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材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卖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就走了。  相似文献   

12.
有一天,一个吝啬鬼路过一个西瓜摊,卖瓜人想捉弄他一下,于是高喊:“卖瓜喽,大西瓜:甜得舍不得卖!”吝啬鬼一听,急忙挤到摊位前挑来拣去:“多少钱一斤?”卖瓜人笑着说:“人家都卖五毛钱一斤,我这是自家地里种的,便宜你,就两毛钱一斤吧!”吝啬鬼听了,乐得合不拢嘴,连忙挑了两个大西瓜,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相似文献   

13.
身边的感动     
王颖 《青少年日记》2014,(11):15-15
2014年10月15日晴秋风瑟瑟,吹走炎夏。早晨,阳光透过窗户撒在地板上,带来阵阵暖意,朝霞很滋润,镶嵌在苍老枝叶上,橙碧蓝天飘着缓缓流云,凉爽秋风之中,秋意显得更加优美深沉。街道上有很多人,我走在马路旁,"糖葫芦,糖葫芦,又大又好吃的糖葫芦,赶快来买哦!"路旁一位卖糖葫芦的老爷爷一直在吆喝着,那位老爷爷穿着黑大马褂,系着一条黑色围巾,显得憨厚老实。他手上拿着一大串糖葫芦,又大又红,看起来很诱人。不知不觉我被那糖葫芦给吸引了去,正打算要一根糖葫芦,却不想被一个大约十岁左右的男孩抢了头。那个小男孩蹦蹦跳跳地跑过去,对那位老爷爷说:"爷爷,给我来串糖葫芦。"小男孩说完,接过糖葫芦,  相似文献   

14.
潘晨光 《成才之路》2013,(15):I0003-I0003
“我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因卖猪肉而出名的北大毕业生陆步轩,日前在北大讲台上哽咽着说出了这句话。这位当年的“北大才子”.因为卖猪肉而一鸣惊人,当过公务员也出过书,却依然觉得自己实在是“混得不好”。而武汉的大学生呼维彬自大二起,每天给学生寝室送桶装水,公司净赚逾百万,他也从受人白眼到受人青眼。尽管学业亮“红灯”,无法按时毕业,呼维彬说他觉得值。  相似文献   

15.
买糖葫芦     
<正>"丁零丁零……卖糖葫芦咯!香甜可口的糖葫芦,快来尝一尝哟!"随着叫卖声的忽远忽近,老式单车铃铛发出的声响清脆入耳,这声音久久萦绕在我的心田。好家伙,在我香甜的午觉时间还有人敢来打扰!气不打一处来,只能用被子紧紧捂住头,来个"掩耳盗铃"。这几天,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了一个卖糖葫芦的小老头,一天到晚雷打不动地在这周围卖糖葫芦,他瘦小的身影钻进了我香甜的睡梦,恶狠狠地将我从午睡的美好时光中抽打出来!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材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卖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就走了。  相似文献   

17.
1999年年底,山东临沂市的朱呈容到平邑县出差,路过一片山楂林时,一个70多岁果农光着膀子砍山楂树的情景吸引了她。一打听,才知道由于种山楂树赔钱,老人想改种别的作物。同情心驱使朱呈容花了3000多元钱把果农的9000公斤山楂全买了下来。回到家里,丈夫和她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一赌气,朱呈容把家搬到了办公室。眼看9000公斤山楂就要坏掉了,朱呈容心里非常着急。她看到街上卖的冰糖葫芦大都插在草把子上出售,很不卫生,于是想,把冰糖葫芦做成既卫生又上档次的小食品一定会受到欢迎。经过一番努力与市场探索,朱呈容做出了第一批与普通糖葫芦不同的无籽夹馅糖葫芦。2000年春节,她带着做好的冰糖葫芦  相似文献   

18.
哈哈,真好笑!这则笑话说明“得”与“的”虽然用在句中同一位置,且读音相同,但语意不同。从前,一个小贩(fàn)叫卖瓜子。有人问:“你卖的瓜子香吗?”小贩说:“哎呀!香得我舍不得卖!”问的人想:香得他都舍不得卖,瓜子一定很香,我得买点儿。可是那人买了瓜子后,一尝,不香。他找到小贩说:“你怎么骗人呢?”小贩狡辩道:“我什么时候骗过人?我说是‘香的我舍不得卖’,只卖不香的。你愿意买,这能怨我吗?”巧用“得”与“的”!江苏@沈益亮  相似文献   

19.
我老爸真逗     
我有一位特别逗的老爸。老爸今年43岁,剪了一个平头,头看起来方方的。他有挺挺的鼻子,浓黑的眉毛,不笑时,眉头紧锁,大大的眼睛瞪得圆圆的,可吓人呢。不了解老爸的人都说他好严肃。可当你了解了他,你就会发现他是那样的幽默风趣。有一次,老爸带我去人民公园玩耍。公园里卖的小吃真多,有香甜可口的冰糖葫芦、香喷喷的烤肉、三合泥等。走着走着,我看见一块大招牌——"赖汤圆",想起陈老师说赖汤圆是成都的名小吃,  相似文献   

20.
“见异思迁”是什么意思呢?据老师解释:所谓“见异思迁”,就是说,看见别的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心。换句话说,也就是指做事三心二意,胡思乱想,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永恒的毅力,往往是“东山望见西山高,这山看见那山好。”也许有人会说——真是大惊小怪!“见异思迁”有什么不好? 没有什么不好?也罢,那就请听我给你说这样一个故事——张宝贝学艺。这个故事说的是明朝时候的事儿。曾有个叫张宝贝的人,人们管他叫“不成事”。他这个人一贯游手好闲,好吃懒做,靠父母留下的家产过日子。一天他来到热闹非凡的集市上。东瞻瞻,西望望,真是目不暇接。他来到一个卖画的面前,见那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