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金"绍兴和议"缔结之后,淮河成了宋金使节交聘的必经之路,南宋使节在渡淮出使时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这些诗歌表现出他们复杂的内心世界。通过分析使节诗人渡淮的诗作,探析诗人的内心活动。其复杂的内心情感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边塞之感与沦陷之痛、翘望恢复与批判议和、行旅的辛苦与归国的喜悦。  相似文献   

2.
姜夔在南宋诗坛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夔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南宋诗坛影响很大,但后世词坛诗名,不太为人注目。本文从姜夔诗歌,诗论及其交游等方面入手,论证姜夔与南宋诗坛的密切关系,指出姜夔诗歌上承江西诗派,中系四灵诗派,下启江湖诗派,从姜夔诗歌与这些诗派的联系中,论述姜诗的风格特点及其在南宋诗坛上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淮河这一意象在南宋诗词中大量出现并成为文人表达爱国情绪的主要媒介物,但淮河流域词人及其创作却极其有限,且作品多为骚雅的咏物之作。本文就此分析这一创作现象。  相似文献   

4.
北宋亡后,南宋建立的最初几年,形势危机。西北关中之地大部沦陷,东南长江下游腹地遭到严重破坏,金兵虽撤到了大江以北,但仍然聚集在淮河两岸,有再度南下的企图。以赵构为首的南宋小朝廷惊魂未定,“当建炎之三年,宋之不亡如缕”(l)。怎样挽救危局,成为南来上下关切的战略问题。一、汉中、安康是南宋号令中原之地南宋建立之初,有识之土如李纲、唐重等人,都主张以关中、汉中、巴蜀为基地,“迎车驾入关(中),居建瓴之势,庶可以临东方”。“镇抚关中,以固根本,然后营屯于汉中,开国于西蜀,此为策之上”。“若引兵南渡,则因…  相似文献   

5.
南宋诗话是中国古代学理论的宝库。南宋诗话具有创作的针对性、理论的探索性和体例的系统性特征。它阐述了许多重要的诗歌理论,本对这些诗歌理论进行了概括和评论。  相似文献   

6.
试论窝阔台攻宋时期南宋水军在两淮的防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理宗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窝阔台兵分三路,大举南侵。在窝阔台汗攻宋时期,南宋的两淮、京湖、四川三大战场中,以两淮的防御最为成功,损失也最小。而在南宋抵御蒙古入侵的诸兵种中,又尤以南宋水军出力最多。南宋凭借着其水军在两淮的有效防御,使蒙古在这一时期始终未能于两淮找到淮河、长江的突破口,成功地遏制了蒙古对两淮的侵扰。  相似文献   

7.
姜特立是南宋浙江丽水人,研究其诗歌用韵不仅有助于了解其诗歌韵律,而且有益于南宋丽水方音的研究。古代诗歌用韵能反映通语和方言的语音状况。姜特立诗歌875首,共923个韵段,系联为18韵部;不同韵部之间存在合用现象,如歌梭部与麻邪部合用、歌梭部与模鱼部合用、侯尤部与豪宵部合用等,这些合用现象透露出南宋丽水等浙南地区的方言语音信息。  相似文献   

8.
周秀林 《中国教师》2007,(11):56-58
<正>"钟鼓将将,淮水汤汤"(《诗经.小雅.钟鼓》),正如华夏大地上两大文明之源黄河、长江一样,淮水同样哺育过灿烂的中华文明。近年来,对淮河文化的研究似乎成为地域文化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但综观淮河文化研究的现状,论者多是踏着厚实的古籍寻求淮河文化的历史沉淀,清清淮河水呈现出来的似乎就应该是一部淮河的文明史。而淮水作为一个文学意象在南宋诗词中大量出  相似文献   

9.
在历年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中,由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较为模糊,导致在作答时无法真正做到知人论世,仅凭答题技巧生搬硬套,表述不清,答非所问。针对这一难点,就南宋历史背景和爱国诗词做一方法总结,归纳常见意象、表现手法及南宋文人诗词中共有的普遍情感,以期学生在考试中有抓手,有方向。  相似文献   

10.
南宋中后期,道学中人与江湖派、四灵对诗歌的体裁有不同的取向。道学中人朱熹、张栻推崇古体诗创作,排斥近体诗的写作;四灵则大多写作近体诗,较少有古体诗创作;江湖派则在两可之间。这三个不同的创作流派对诗歌体裁的选择有着不同的思想渊源,主要取决于他们对诗歌体裁及诗歌发展的认识。然而,在实际的创作活动中,他们中有的派别则违反了他们所提倡的诗学思想。通过梳理这三派的诗学思想,比较他们在实际创作中不同诗体的数量,可以理清南宋中后期文坛存在的关于诗歌体裁争论的现象及根源,解析道学派的诗学思想与现实创作中的矛盾成因。  相似文献   

11.
南宋唐诗文献工作的深化,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唐集校勘、整理工作进一步发展,杜甫、韩愈等人诗集注释达到空前繁荣,诗作系年与诗人年谱编撰进入新阶段,大型诗歌总集汇纂开始启动。这为后世唐诗学的盛兴和深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南朝与南宋是中国历史上颇具代表性的两个分裂时代,且都偏居颇为富庶的江南一隅,诗歌作为两个时代典型的文体之一,具有很强的可比性。本文从两个时代诗歌创作的社会背景、诗歌创作的具体情形以及两个时代诗歌创作相同与不同的原因等方面进行比较并分析,以期从不同角度更深入地了解这两个时代的诗歌特点。  相似文献   

13.
北宋的主流文化是士大夫文化,因长期党争而士风渐坏,在南宋的政治环境中这一文化逐渐衰落。由于统治者的扶植,且顺应了时代之需,南宋理学大盛,理学家留意于文学理论和诗文创作,朱熹尤有建树。宋代士大夫普遍悦禅,参与了禅林文化建设,南宋禅僧多追求文人的生活意趣,诗歌不乏佳作。南宋地狭官冗,读书人沦为"谒客",江湖文化遂成廊庙与隐逸外的主要文化形态,江湖诗派为此时的重要流派。  相似文献   

14.
南宋理学家陈淳的诗歌在理学诗派中是较有特色的,值得总结、研究。陈淳的诗歌以"切于日用"为主要原则,艺术性虽然不高,但却丰富了理学诗歌的吟咏主题。陈淳将诗歌视为说"理"、反省与施教的一种特殊工具,他的诗歌不可避免地具有充实的性理内涵、深刻的自省精神以及饱满的教育热情。因而,陈淳的诗歌反应了理学诗的某些共性,又有一定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南宋爱国女诗人蜂起,无论从创作队伍的人数上,还是从诗歌内容的深广方面看,都是空前的。特殊的时代出现的特殊文学现象,南宋女诗人们在我国妇女文学史上树立了一座爱国主义的丰碑,谱写了一曲曲时代的悲歌。由于南宋女诗人身处社会不同阶层,经历不同,其爱国主义精神在作品中的体现也是多元化的。  相似文献   

16.
以戴复古为代表的南宋台州戴氏家族着力领悟自然真意,表达人类深细情感,主要包括浓重的生命意识、强烈的人格意识与深重的忧患意识,开拓出属于自我的诗歌空间。这一切都出自作家天性。  相似文献   

17.
试分析南宋江湖派诗人接受借鉴许浑诗歌的原因,以及江湖派诗人对许浑诗歌的具体接受。  相似文献   

18.
李纲是南宋抗金名臣,以忠诚义气炳然史册。他著述甚富,诗文留存也较多。建炎二年,他被谪移万安军,于是开始了长达一年的海南之行。虽然路途艰难,所经之地也多荒绝之乡,但李纲却以平静坦然的态度面对这一折磨。他一路上作诗近百首,绝少悲怨之气,却多忧国之泪,呈现出雄健光明的风格面貌。李纲诗歌的忧国情怀与刚健之气开启了南宋爱国文学的先声,成为南宋文学的最强音,有力推进了南宋文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新安学派"兴起于宋室南渡前后,南宋中期之后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南宋"新安学派"学者尊奉程朱理学,非常重视提升自身的才学识见、胸襟修养、品行气节等,并通过道德实践发展完成其德性人格。多数学者也进行诗歌创作,他们把追求个体人格完善的日常践履诉诸于文学创作,以诗歌的形式呈现了其义理体悟、心性涵养和气格志向,诗歌的情感力量逐渐让位于理性意蕴、道德价值和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20.
南宋文人非常爱好交游,这与当时的商品经济繁荣、政治偏安、文化兴荣等社会背景息息相关。南宋文人在交游中爱好切磋文学、唱和论道,形成了许多文化圈子和文学流派,因此笔者尝试以文人交游为切入点,刍议南宋文人交游与文学之间的内在关系,为南宋文学研究做一些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