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正确对待外国的文艺遗产,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去年初,有的同志认为,现代主义文艺已经是“不可扼止”的潮流,要不要搞现代主义文艺,“不仅是对世界艺术的估价问题,也关系到我国文艺发展道路,关系到如何认识当前作品中已经出现的现象”,提倡在中国搞现代主义文艺.这种主张,在创作实践上已经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值此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四十二周年之际,我们认为,通过学习《讲话》,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如何对待外国文艺遗产的理论,不仅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且能更好地坚持毛泽东文艺思想并使之在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本文就是力图通过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如何对待外国文艺遗产的理论,并结合实际,以阐明我国文艺不能走西方现代主义文艺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来,由于实行全面改革,对外开放,文学艺术界打破了长期封闭的局面.作家艺术家的思想解放了,艺术视野开阔了,掀起了一股引进、吸收西方和拉美现代主义文艺观念、思维方式和表现技巧的热潮.同时,一些青年作家又发起了关于文学“寻根”问题的讨论,主张强化民族文化意识,“继承和发扬东方文化的思维优势和审美优势”.这些,都给予当代的文学艺术以广泛、深刻的影响,为文艺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在新时期文学艺术的探索和创新中,也提出了一个重大课题,即:怎样立足于时代进步的要求和现实生活的土壤,更好地把现代艺术感觉、艺术技巧同我国民族特有的审美情感、欣赏习惯和表现方法结合起来,把文艺的现代化、民族化和大众化更好地结合起来,以繁荣发展真正具有中国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的新的文学艺术.  相似文献   

3.
王蒙的文学创作一直追求创新。在八十年代的小说创作中,他做了大胆的艺术创新,标新立异地完成了现代主义文学中国化、个人化的再创作,铸就了先锋文学的独特文艺形态。  相似文献   

4.
现代主义文学在思想上以文化批判、人性的异化、人类的精神危机为主题;在艺术上以象征、隐喻、梦幻、意识流、怪诞等手法来表现病态的社会生活,主张以丑为美。它的出现与资本主义社会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有着密切联系。巴尔扎克在其作品里以自己对金钱的深刻理解表现出的人类异化危机,以及他对恶的客观认识和描写,对现代主义文学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主义文学在思想上以文化批判、人性的异化、人类的精神危机为主题;在艺术上以象征、隐喻、梦幻、意识流、怪诞等手法来表现病态的社会生活,主张以丑为美。它的出现与资本主义社会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有着密切联系。巴尔扎克在其作品里以自己对金钱的深刻理解表现出的人类异化危机,以及他对恶的客观认识和描写,对现代主义文学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80年代初期,文艺理论界思想十分活跃,一些理论家断言:“社会主义文学必然要由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现代主义是文学发展的方向。”这个结论显然下得过于仓促。我以为无论是从中国传统的人文背景,还是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形态,抑或是从文学创作的实绩看,现代主义都不可能成为中国文学发展的方向。借古可以鉴今,让我们回顾一下20年代、30年代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流行一时的现代主义思潮,探讨一下它在40年代以后消失和沉寂的原因,或许会有助于我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现代主义在西方崛起与衰败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五十年的文艺实践证明:毛泽东同志所阐述的文艺为人民大众,为工农兵的方向与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是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康庄大道。偏离这条大道,文艺之花就枯萎。《讲话》的基本精神在当前和以后都具有伟大的指导意义。否定《讲话》基本原则的“过时论”与“自我表现论”是完全错误的,特别是“自我表现论”实质上是西方“现代主义”灰色文学幽灵在中国的显现,它是一种颓废的没落的文艺思潮,只能把文艺引入歧途。我们必须坚定地沿着《讲话》所指引的方向,深入生活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8.
留学生涯对徐訏小说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讠于的留学生活对小说创作的影响非常深刻。因抗战爆发没有完成的留学生涯和时局一起促使他走上全力进行文学创作的道路,成就了一个著作等身的小说家。在赴法留学之前,徐讠于大量涉猎了中国古典文学,尽情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蕴和小说的表现形式。留学法国之后,由于受到法国社会政治、思想、文化、文学思潮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和浸润,他的文艺思想、文学主张以及政治信仰随之发生了变化。异域的思想特质和艺术表达影响了他的小说创作,小说中弥漫着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味道。徐讠于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西方众多的文艺思潮、文学理念有机地融合起来,二者以互补的方式在小说中散发出无限的活力。其小说综合了现代和传统的价值观念与审美风范,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统一,继承和创新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文艺界联系我国创作实践和理论探索,对西方现代主义(又称现代派)及其文学,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在讨论中大致有三种意见:一种认为“中国文学需要‘现代派’”;另一种认为我国文学如果“深中现代派的流毒”,“在创作实践和理论探索上,都将走入一条死胡同”;第三种意见是:“在标榜创新上,现代主义的艺术要求是合理的”,“但从整体上说,中国当代文学恐怕难以成为现代主义文学的”。显然,无论哪种意见,不仅直接关系列对西方现代主义的认识和评价,而且反映了我国当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的导向问题。究竟应当怎样看待这个问题?我们觉得首先对现代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初,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流派蓬勃兴起,思想和艺术上都表现出“荒诞”的特点。思想观念方面.现代主义文学表现了现当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危机;表现形式上,即其艺术特征的荒诞化,不重貌似,而重传神。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详细地论证了巴金的创作思想、文艺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学渊源关系。巴金将文学视为打击黑暗、呼号光明的武器;主张“写作同生活的一致”。“作文和做人的一致”;主张“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是自然,是无技巧”。这些理论主张与传统文化、文学有着天然的血肉的联系。虽然巴金一再说他是“最受西方文学影响的一个,”然而作为一个中国作家,他仍然深深地扎根于民族文化、文学的土壤中。  相似文献   

12.
《夜读偶记》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研究古今中外的文学现象,扬弃了古典主义至现代主义的一切反现实主义文艺,肯定和展示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强大艺术生命力和灿烂的发展前景。对于掌握社会主义文艺的共同特性,研究社会主义文艺的特殊规律,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无疑是颇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逐步发展、至今仍在发展之中的主流性文艺思潮,主要在建筑、文学、绘画、音乐、电影诸艺术领域流行。它不仅象字面表示的那佯——出现于现代主义之“后”,它更是在当代西方社会的文化氛围和逻辑中发展,从哲学基础到美学原则都是对现代主义的超越和突破。  相似文献   

14.
<正>在前几年的“文化热”中,出现过两种主张,一种是反传统主义,一种是传统主义。表面上看,它们正相对立,前者反传统文化,后者则主张复兴传统特别是儒家文化。实质上,这两种主张都无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客观进程,无视现在中国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性质,鼓吹用西方或东亚资本主义文化来否定和取代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中苏两国探索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是落后不发达国家选择的跨越式发展的文化新模式。这种模式不可能直接从西方和自己本土文化中找到资源,而只能诉求于来自西方又超越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苏联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确立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的20年代,为新生的苏维埃制定了一系列的文艺政策,甚至不惜采用强制性的措施进行应对。中国在50年代初,基于政治功利性和现实国情,在文艺方针和文化领导权这一问题上也与苏联有共同的追求。当然,这种单向的“一边倒”,使当时的中国文学在汲取苏联文学优秀养分的同时,也无可避免地遭遇到了它所含有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与社会主义学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主义学说与西方诸多文化思潮一起涌进中国。梁启超以赞誉和称颂的态度对待社会主义学说,他是我国最早介绍社会主义学说的启蒙思想家。但是,梁启超虽然赞颂欧美国家开展的社会主义运动,却不赞成中国立即实行社会主义。他主张在当时的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并力图采取有效措施来克服资本主义的弊端,希望能利用资本主义这个过渡形式,最终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大胆借鉴、吸收外国进步的文化艺术,丰富和发展我国民族文化艺术,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要重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毛泽东文艺思想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毛泽东同志从文学艺术创作的角度,在《讲话》里针对人们对文艺源流问题的看法,指出古代和外国的文艺遗产不是源而是流,并主张“我们必须继承一切  相似文献   

18.
《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一文声称,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实现社会主义,"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事实上,所谓混合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常态,在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私人垄断资本;西方各国的社会党也逐渐放弃国有化主张,在经济、政治上向保守党靠拢;股份公司不是公有制企业,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所谓"瑞典模式",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经济模式,根本不存在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现代主义,是十九世纪下半叶西方资产阶级文学艺术各种流派的统称,它包括立方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等等.其特点是:违反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否定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破坏文艺的固有形式,标新立异,宣扬革新的文学思潮.排斥理性,强调直觉是现代派的主要艺术表现.现代主义文学蔑视客观,推崇主观,认为一切外部世界都是虚伪的,不可信的,个人的主观世界才是唯一的世界.现代派作家着重描写人物的非理性的无意识与潜意识,突出人物内心的迷离恍惚.五四运动后,中国知识界将西方各种主义与思潮译介进中国.由于当时知识界对西方了解还  相似文献   

20.
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现代文学的主流,它对西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着鲜明的反叛。这种反叛,表现在思想内容上,即作品所表现的人的异化感、荒诞感和孤独感、恐惧感、失落感;表现在艺术形式上,即象征、荒诞、意识流手法的广泛使用。但这种反叛所体现的仍是西方文化精神,与西方文学传统又有统一的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