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歌是一种最贴近人心灵的艺术表达形式,它以深邃隽永的意境,优美灵动的旋律,错落有致的节奏,含蓄凝练的情感,触动着无数读者的心。而当今的初中语文教学往往忽视诗歌教学,让学生错失了领略诗歌魅力的机会。本文试图从“捕捉意象,融入情境”“重组画面,整体感知”“感悟情感,引起共鸣”三个方面简单介绍一下我在日常诗歌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希望能带领学生领略这份独有的美和超然的诗意。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材中的儿童诗具有语言优美、情趣盎然等特点。教学儿童诗,应该根据课文的特质和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诵读体悟和随文练笔等策略,引导学生感知诗歌的意境之美、领悟诗歌的言语之美、探寻诗歌的表达之美,从而真正提升诗歌的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迷娘(之一)》是歌德的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迷娘的唱词,音韵优美,感情真挚,被称为德国抒情诗中的一颗明珠。本节课设计了“意象(体式)—情感—文化”的教学路径,设置真实的情境任务,驱动学生运用意象意境分析、比较阅读、反复朗读和知人论世等方法,把握诗歌语言和情感的内在节奏,体味诗歌意蕴,感受意境美、声韵美和情感的起伏流动之美,最终走向文化理解,感受文化之美。  相似文献   

4.
顾玫瑰 《江西教育》2022,(40):64-65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微课进行辅助教学。微课形式短小、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利用微课导入诗歌教学,能够给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营造优美的诗歌意境,帮助学生突破诗歌学习的难点。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目标强调“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而诗歌内涵丰蕴、意象抽象的特点使教学设计不太好把握,很容易导致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教师通常的做法是运用录像或录音等单一媒体进行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学收效欠佳,教学效率也较低。诗歌情感丰富,意境优美,除了运用诵读的手段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时空重构。  相似文献   

6.
诗歌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学样式,有它自己的语言和艺术的表现行为。它把情思融进物象,借助跨越时空的想象,使情境与意象具有立体性。这里的情境与意象所共同表现出来的一种空间就是诗歌的意境。一首诗歌如果没有了这种情境与意象所产生出来的境界,是很难给人以美感的。诗歌的意境美可以分为很多类,在这里就简单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联想意象、把握景物的特点""领悟情感,把握情境""品味意境,把握情感"三个方面对诗歌中的意境教学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理解,希望以此提高诗歌鉴赏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8.
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它有和谐的音韵,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学习诗歌其过程大致有三部分:朗读点拨,初步理解;品读诵读,深入赏析;运用创新,活学活用。  相似文献   

9.
王莉莉 《文教资料》2013,(16):39-40
情境教学是现代教育思想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中国古典诗词意境优美、情感丰富,尤其适宜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增强教学效果,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以情境教学理论为指导,结合自身古诗词教学实践,从巧用背景知识促进理解,妙用多媒体增强效果、真情美读感悟诗情、展开想象再现诗境、真切描绘激发情绪、扮演角色融入情境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优美的诗篇都是以丰富的意象营造出深邃的意境,借助凝练语言的表达,展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在现代诗歌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走近诗人的心灵世界,感受诗歌的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诵读、创设情境、多元解读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去体会新诗的审美特征,使学生乐于走近新诗,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1.
古诗词具有意境美、画面美、节奏美等特点。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关键作用,引导学生沉入古诗词,理解诗词的丰富意蕴。在课堂上,教师可从鉴赏角度、呈现样式、情境体验、对比阅读等方面进行引导,使学生顺利进入古诗词的核心,对其主旨、情感、意象等展开深入研读,形成学科认知,获得审美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永鑫 《小学生》2023,(6):37-39
诗歌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以其言简意赅的形式、朗朗上口的节奏和韵律、优美且独具魅力的辞藻以及幽静深远、耐人品味的意境等众多特点,成为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小学生正处于顽皮好动、思维活跃的时期,喜欢朗诵节奏明快的诗歌。但是由于诗歌内容精炼,情感丰富,小学生对情感感知和思想认知的能力有限,因此,需要语文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学情,探究行之有效的诗歌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13.
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它有和谐的音韵,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学习诗歌其过程大致有三部分:朗读点拨,初步理解;品读诵读,深入赏析;运用创新,活学活用。  相似文献   

14.
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它有和谐的音韵,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学习诗歌其过程大致有三部分:朗读点拨,初步理解;品读诵读,深入赏析;运用创新,活学活用.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担负着较为全面的素质培养任务,它要求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进入课文所设置的艺术情境,披"情"入"理","理"而至"知",由"知"转化为"能",从而让学生在"情""理""知""能"四方面的素质得以提高。诗歌以其凝练概括的意象,优美精练的语言,丰富强烈的感情,呈现出优雅深邃的意境,默默持久的力量,帮助理解课文,辅助语文教学中能使人们的情感得到熏陶。因而,在语文素质教育中,备受青睐。  相似文献   

16.
诗歌鉴赏的终极目标应该是通过对诗歌内容情感的解读和意境美的感悟,提升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境界。而在诗歌教学中,要使审美层次不高的中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意境,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适时巧妙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诗歌的华彩乐章中去。在课堂上创设情境的主要方法有:故事引导法;场景渲染法;相关链接法;背景烘托法;诵读指导法;巧妙设问法。  相似文献   

17.
<正>【微课题目】鲜明的意象,优美的意境——《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思想】《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一首内容纯净、意境优美的现代诗歌,这是一首对爱的颂歌,诗句委婉柔丽,韵律自然,集中体现了林徽因诗歌的语言艺术。这节微课,从理解诗歌的典型意象入手,分析意象的特点,感受诗人通过这些鲜明的意象营造出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欣赏现代诗歌的方法,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意象是物象与情意的融和。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现当代诗歌教学中,可以采取这种方法来让学生学会赏析诗歌:通过品读把握意象特点;分析意象领悟意境;感受意境体会思想感情。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正确运用象征手法,反复揣摩、体味诗人赋予意象的主观情感,是顺利进入诗歌意境并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消除弊病,与时俱进。优美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活泼的意境,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这是语文教学的必要任务。本文通过阐述语文教学中创设优美情境的意义与价值,以及其具体策略与步骤,使大家对此形成一定的认识,领会到优美情境教学的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诗歌文字简约,蕴含丰富。而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重要特色之一。意象在作品中以个体形式存在,多个个体连接起来的整体,便是我们常说的意境。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抓住意象进行教学,让学生欣赏古典诗歌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