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批改作文对于语文老师来说是一项繁重的工作,搞好语文教学提高写作水平.批改作文是重要不可缺少的环节。语文老师常常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精批”、“详改”,这样给老师增添工作量。当老师把批改好的作文发给学生时。多数学生只是看看分数或是评价等级。因而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的并不明显,教师为批改作文感到烦恼、困惑。怎样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确实是学生不沾边老师累得哼。批改了的作文本发下去以后,学生只是看一下分数,至于老师写的评语,就根本不去理会。真可谓“精批细改,徒劳无功”也。如何使作文批改既起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又能将语文老师从作文堆中解放出来,在  相似文献   

3.
刘瑞芬 《课外阅读》2011,(9):317-317
作文教学可以说是整个语文教育的“半壁江山”,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被视为我国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作文质量差、速度慢是当前普遍存在的现象。这里主要有i方面的问题:一是作文训练过程粗疏,教师只重技能传授;二是学生写作“无米下锅”;三是老师作文批改任务繁重,且对学生的作文改进收效不大。那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相似文献   

4.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老师来说.批改作文是工作量最大的一项工作。望着堆积如山的作文本,老师难道只能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拿着手中的红笔不停耕耘?更重要的是,学生对批改后的作文。不少人不会多看一眼.多读一遍,更谈不上思考老师为什么这么改;对他们来说,抄正作文就是他们的目的。篇篇如此,老师不知道写秃了多少枝红笔,可学生的作文能力究竟能提高多少。  相似文献   

5.
赵桂青 《教学随笔》2007,(12):35-36
一、转变教学思想。更新评改观念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大家熟知的叶老先生的一句名言。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长期以来,学生写作文,老师改作文,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导致学生一写好文章不去检查,更不去修改,一交了之,留给老师去批改。而老师呢,单纯地搞书面批改,改呀,评呀,熬费了苦心才把一大堆的作文本改完。  相似文献   

6.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一种具有综合性、创造性和技能性的练习.所以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多练多写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这已经成为绝大多数语文老师的共识。然而,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学生写完作文后,长嘘一口气,然后把作文本一合,自以为大功告成;教师在批改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付出艰辛的劳动,在作文本下发以后,  相似文献   

7.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之一。写作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当前的写作教学,除少数致力改革的教师外,大多数还是沿袭几十年来的教学老路:每两周一篇作文,先由老师命题,再解题指导,然后学生当堂作文,限时上交,之后由老师批改,评分,到下次作文时再把作文本发给学生,老师讲评,学生看个  相似文献   

8.
谈起批改作文,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曾直言不讳:“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叶先生的这番话道出了很多语文老师的心声,也让一些语文老师有了偷懒的借口,既然徒劳无功,何须再去精批细改。目前初中作文教学正处于阅而不批,  相似文献   

9.
姚贵荣 《考试周刊》2011,(79):55-55
作文教学一直是令语文教师特别是农村语文教师伤透脑筋的难题。传统作文教学中的批改,学生从作文到拿到批改情况的反馈慢,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权;老师往往对学生的作文从字、词、句、立意、构思、选材等诸多方面逐一精批细改,然后写出评语,再给出等级或打出分数。学生拿到被老师修改得较多、有很多红杠红圈的作文后,一般看一看分数后,就将作文本丢在一旁,自己不再愿意看了,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批改作文一直是教师的专利,与学生无关,学生写,老师改,这成了一条铁的定律。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结合多年的实践,我认为,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有着教师批改无法替代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课改中,小学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有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注重了对学生写作过程的精心指导,但一提到对学生作文的批改这一话题,绝大多数老师都有共同的看法,你即使批改得再仔细,学生也只是看看等级或分数,看完了顺手就把作文本放入书包了,真是"白用功夫";也有的老师认为学生的作文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改出来的;还有的老师认为会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这些看法或许有道理,但我认为作文批改,绝对是不可轻视的,正确而认真地批改学生的作文,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语文水平的提高离不开读和写,多读多写是我们语文老师的口头禅。写作能力的提高也离不开读和写,更离不开改,可以说好的作文是改出来的。教师批改学生作文,是一次作文训练过程的重要环节。写作指导的继续,是作文讲评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写后的得力指导,所以教师批改学生作文大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他们语文学习综合能力的体现。作文教学必须切实解决学生写作中望题生畏、教师批改作文欲哭无泪的现象。本文通过作品熏陶、老师表扬、作品展示等阐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通过观察生活、大量阅读、勤于笔耕等阐述积累写作素材;通过学生自改、互改、老师批改等阐述作文修改的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写作,发表报刊杂志阐述提高学生习作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一大难题,而作文批改更是一件头疼之事。多数教师千篇一律的作文批改方法是:学生写,教师改。教师面对一大堆的作文本,改来改去,改得是头昏眼花。批改后发给学生,学生却不屑  相似文献   

15.
袁怀忠 《教师》2011,(3):51-51
写作能力是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能力之一,它综合反映学生语文素养。其中习作批改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教学之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对作文批改有独到的研究和见解,他说:“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知其数,得到过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回顾我们及其周围语文教师的作文批改,仍然还在从事“徒劳无功”的工作,大到学生作文的布局谋篇,小到纠正错别字、遣词造句、标点符号等,不仅指出不当,而且提出修改意见,有时甚至是修改完整。我们曾作过这样的问卷调查:当你拿到批改后的作文是,你最关注的是什  相似文献   

17.
温静 《现代语文》2011,(7):120-122
作文批改在作文教学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然而,我们语文老师往往在这个环节做不好,花了大量时间、费了无数精力精批细改,结果学生往往只看个分数就把作文本关掉了,至于老师作的旁批、写的评语,  相似文献   

18.
写作能力是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能力之一,它综合反映学生语文素养。其中习作批改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教学之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9.
作文批改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但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往往存在一些缺陷,或者太简,或者太繁。批改太简,好像“蜻蜓点水”,对学生作文批改不多,最后只有笼统的几句批语,如“句子通顺,中心明确,注意错别字”之类,有的甚至写个“阅”字了事;批改太繁,则是教师在学生作文本上圈圈点点,划满道道杠杠,而改的越细,学生看起来就越费劲,有的干脆不看。  相似文献   

20.
语文老师最头痛的事莫过于批改作文了。耗尽了大量的心血,学生拿到作文本后很可能看都不看一眼,就扔进了书包。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的态度就很冷漠了,学生的作文水平很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