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自己所生活的这个时代?我们一直以西方相参照,把我们的时代定位为后工业社会、后现代社会、全球化时代、晚期资本主义(美国学者杰姆逊提出),这是因为我们与西方共时代,但我们还有本土经验,有我们时代的纵坐标和横坐标。我们的汉文化处在什么状况?只有纵横结合才能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这一时代的宏观语境是当代社会转型,这也正是当代文化研究最为必然的理论问题与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以来国家文化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就发文数量而言整体呈现增长趋势。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文化安全基础理论、文化安全的影响因素、文化安全战略策略、具体行业或领域的文化安全问题等几个方面;研究思路基本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对策型逻辑;研究方法主要以定性研究为主。未来应更加强调定量研究方法和交叉学科视野,增强国家文化安全基础理论研究,注重国家文化安全战略策略构建的路径研究。  相似文献   

3.
观点     
《教育与职业》2012,(34):112+114
《人民论坛》大学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的使命当今时代,文化日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那么,大学作为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大学文化如何在社会转型和多元文化的矛盾激荡中承担起引领、辐射和创新社会文化的神圣使命,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日益密切,特别是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后,大学由社会的边缘开始走向社会的中心、由昔日的  相似文献   

4.
5.
文化全球化与道德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化全球化不是同质化,又不是西方化。当前的文化全球化应是多元文化的共处,但这又不是文化的自我封闭和文化的民族主义,而是文化间的“和而不同”。全球化时代人们对待文化,尤其是对待具有价值指向的道德文化的态度,构成了文化全球化时代道德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7.
文化全球化是人类社会不可回避的历史进程。文化全球化语境下的道德教育遭遇如下困境:文化殖民导致道德教育民族主体性弱化;文化路向迷失滋生道德相对主义;文化传统断裂造成传统道德资源缺失;文化缺场诱发道德教育的异化。走出困境的可选路径为:培育道德教育的文化自觉;明晰道德教育的文化立场;开发道德教育的传统文化资源;彰显道德教育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就是人类不断跨越空间障碍和制度、化等社会障碍,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充分沟通(物质的和信息的)和达成更多共识与共同行动的过程。进入21世纪,全球化浪潮发展更加迅猛,波及经济、政治、化各个领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积极应对这一挑战,使道德教育永葆生命和活力,才能使我们在全球化进程中把握主动。  相似文献   

9.
据调查,社会转型时期部分大学生表现出相当严重的思想道德的混乱性和行为不端性,因此目前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有助于改变当今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提高大学生道德水平和道德素质;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大学生中得到贯彻落实;有助于改变社会风气,形成风清气正的文明道德风尚,因此社会转型时期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既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时期的台湾,政治、经济、社会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与此相适应,台湾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作出了重大调整,具有统整化、本土化、多元化、人本化、弹性化的特色,这对深化德育改革具有深远的影响。然而,道德教育呈现弱化的趋势,人格典范的缺乏,德育课程缺乏传统伦理道德的内涵,课程目标趋向价值中立。  相似文献   

11.
转型期中国道德教育面临的选择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当代中国社会正面临着一个史无前例的转型期。在这一特殊的时期 ,中国的道德、道德教育当作何种选择 ?这种选择又是建立在何种合理性基础之上的 ?本文基于“自觉选择”这一社会哲学观 ,提出中国的道德、道德教育必须实现道德坐标轴心的转换 :培养独立人格。这种独立人格超越了个人主义的单子式独立人格 ,是一种共在型独立人格。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的道德自我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自我教育外部体系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内部体系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践行。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全球化的生存境遇中,人类既要应对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又须面临本土文化的保存和创新的吁求;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内在张力与外在冲突由于未得到有效缓解而使人们的价值抉择无所适从,行为失去价值支撑,社会生活秩序陷入混乱、失范的境地。在此背景下,文化废墟上的价值重建即成为化解当代人类道德危机、重建伦理秩序的内在需求。文化价值重建,不仅是当代哲学、伦理学等文化科学的重要任务,而且。道德教育的文化功能也使其在文化价值重建的过程中必须自觉履行其历史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14.
观点     
正促进和深入关怀伦理教学关怀伦理承认人道主义在道德教育中的核心作用。但是,关怀伦理需要的"人道"概念,有别于这个词的日常使用。为了使教师更有效地理解和教导关怀伦理,本文论述了"人道主义"与"关怀伦理"四个相互关联的方面:(1)参考"人道"之词的日常使用;(2)忽视人道主义的挑战;(3)着重于对关怀文化的理解;(4)区分情感和智力。对这些概念的认知有利于帮助教师用更有意义的方式教导关怀伦理。同时,我们以戏剧化的故事作为媒介,也是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和深入关怀伦理教学。  相似文献   

15.
聂立清 《教育探索》2008,2(7):107-109
人们的生活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为了适应社会转型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需要,必须确立实践主义的道德教育目的,把实践道德行为、履行道德义务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让道德教育回归生活,落实到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道德知识的理解,培养道德情感,磨炼道德意志,实现知行的真正统一。  相似文献   

16.
当前,青少年的道德缺失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家庭道德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家庭是人的第一生活环境,家庭道德教育是每个人接受道德教育的开始,是每个人接受道德教育的关键环节。然而,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许多不利因素冲击着家庭道德教育。拟就社会转型期家庭道德教育存在的缺失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7.
观点     
正"老师园丁论"值得反思雷泓霈在《中国青年报》2013年9月16日上撰文指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先天性地具有人格平等的地位"。可是在教育的植物园里,学生是"花草",教师是"园丁";学生是"物",教师却是"人",存在天然的不公平和身份差异。"园丁"的任务就是设计、规划、监护和控制,"花草"的任务则是听话、遵从和配  相似文献   

18.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多元化使青少年道德教育情境产生错位和混淆,给情境教育带来诸多困惑并降低教育效果。只有对社会转型期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不同情境和特点进行辨析,理清不同情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对青少年道德情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才能提出有效对策,以消解社会转型给青少年道德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转型宏观背景出发,在学校层面上对当前形势下中小学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借以探讨中小学道德教育革新之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