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信息生态视角入手,阐述了档案信息传播中进行信息生态保护的意义,分析了档案信息传播中档案信息生态保护存在的问题并对档案信息传播中信息生态保护的实施进行了策略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人类从生物进化到创造进化再到信息增殖进化 ,必将经过信息文明的中介 ,才能完成对生态规律 (结构信息 )、生态伦理 (交换信息 )、生态美感 (信息范型 )的全球生态文明价值观的塑造过程  相似文献   

3.
文中首先分析了信息生态视角下新媒体信息素养的内涵,其次就信息生态视角下新媒体信息素养评价指标构建进行了探讨,再次,围绕信息生态视角下新媒体信息素养评价方法进行了探析,包括确定评价对象、评价矩阵构建及运算两个方面,最后对信息生态视角下新媒体信息素养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应用进行了实证分析,旨在加强人们对于信息的价值利用。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平台信息生态是由平台中的信息、人以及信息环境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所构成的有机系统。它在给人们的信息活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隐藏着诸多影响自身平衡的信息风险,如“信息污染”加剧、“信息多样性”锐减、“信息可见性”被操纵、“信息不对称”被利用等,从而增加了互联网平台信息生态运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为应对这些风险,相关监管部门应建立严格的互联网平台信息生态评价指标,政府应加强对互联网平台信息生态的顶层设计,互联网平台用户需拓宽自身的信息资源生态位宽度,互联网平台自身也需建立有效的“信息净化”机制。  相似文献   

5.
把信息生态的概念引入到会计信息的研究中来,通过介绍会计信息生态的含义及特点,在此情况下运用信息生态的理论分析了当前状态下影响会计信息生态的几个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建立良好的会计信息生态环境的想法和措施,对会计信息生态研究有着借鉴作用,并为开展会计信息生态研究提供一种不同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从信息生态的视角,将网络课程划分为生态个体期、生态种群期、生态群落期、信息生态期以及未来的知识生态期。信息生态期的网络课程设计,需要借助云计算、智能移动设备和社交网络等技术,整合不同的课程资源,形成线上线下混合的信息生态系统。"吴地文化遗产"网络课程的目标是面向大众和中小学生提供文化遗产知识学习和技能实践,具有开放性、社会性课程服务的特征。通过信息生态资源、教学活动的设计,整合不同课程资源,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文化遗产知识的信息生态链,实现在关系中学和分布式认知的联通主义理念。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信息生态"突围教育信息化困境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面临不可回避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根本出路在于采用系统观和生态观来指导教育信息化的实践.本文介绍了教育信息生态的概念,构建了一个典型的校园信息生态模型,并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人、技术、教学实践之间的和谐互动的教育信息生态核心价值观为基本出发点,对当前教育信息化的深层次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立足数字科研信息生态位的运作机理,结合耦合协调函数及当前数字科研信息活动的特征,探讨数字科研信息生态位耦合协调的测度方法。将数字科研信息生态位分为数字科研信息资源、数字科研信息时空和数字科研信息功能3个维度,提取各维度的评价指标,同时从综合发展指数、耦合度、协调度3个方面建立数字科研信息生态位耦合协调评价模型,并通过海南高校部分教师近5年的科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评价模型能够有效揭示数字科研信息生态位的耦合协调状况,具有可操作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了解高职教师数字科研信息生态位构建的制约因素,以海南省14所高职院校的教师为对象,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其在数字科研信息生态位构建中遇到的障碍,发现高职教师数字科研信息生态位构建的障碍因子主要来自信息资源维、信息时空维、信息功能维和教师个体维4个层面。针对高职教师数字科研信息生态位呈现出的宽度不够、适宜度偏低等问题,高职教师数字科研信息生态位构建的策略是:强化信息聚合与推送、改善科研信息服务队伍、优化时间配置和空间布局、建立新型成果转化平台、提升高职教师数字科研信息素养等。  相似文献   

10.
信息文明与生态文明之间具有阶段上的吻合性、价值观上的相似性、目标上的一致性,以及技术手段和经济方式上的一致性和实现过程的交互性,由此,它们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从而在某种意义上可视二者为同义语。由于信息革命推动着知识经济的实现即推动着经济的转型、改变着对自然界过度索取和过度排放的生产方式,因而,目前各行各业所普遍进行着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等,都在直接或间接地使其同时走向生态化,所以信息文明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必经之路。此外,信息文明也从方法论上,为生态文明的实现提供了思路和可能。生态文明和信息文明的结合是一种更加人性化的文明,生态文明是信息文明的范型。  相似文献   

11.
把“信息生态”这个产生于社会学领域的比喻式概念迁移到教育信息化实践中,借用其生态观和系统观,引入“教育信息生态”的概念,强调系统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生态内涵,对解决我国当前教育信息化面临的瓶颈问题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时代构筑了21世纪课堂教学新景观,对课堂信息生态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互联网+"时代课堂信息生态场是以场理论、协同学和信息生态理论为理论依据,以"互联网+"时代为背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信息传播为内容,以信息不对称为主要推动力,以信息生态系统为载体,以动态平衡发展为常态,以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结为运行机制,以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为目的的时空整体,具有发展性、平衡性、整体性、开放性和人文性等特征。采用激发活力、优化信息、营造环境、发挥场效应等策略,实现课堂教学诊断的常态化、制度化和自动化是构建、诊断与治疗课堂信息生态场及其运行质态的有效措施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生态教育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目标对教育的要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生态教育思想,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和生态意识的双重发展,是时代发展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也是我国开展生态教育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从生态翻译的视角出发,阐释口译信息解码过程中的生态选择。通过分析口译的信息解码活动的本质、生态环境及过程,揭示口译生态环境与信息解码的关联,旨在丰富口译生态论的研究并为口译学习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5.
当前国内教育信息化步入了信息生态失衡的状况,信息共享程度不高,信息流转效率低下,导致高校教育信息化推进困难,举步维艰。以学生工作管理系统为例,研究学工生态系统信息生态链、信息流转方式和信息流转模型,分析影响信息流转效率的因素,提出了可通过完善信息生态主体功能、优化信息生态主体结构、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模式、提高信息技术主体能力来提升高信息流转效率,为高校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通过设计"大学生生态文明调查问卷",利用对南京在校大学生调查数据,对目前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现状及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开展情况进行描述分析,研究发现高校管理者对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缺位现象;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比较淡薄,生态实践行为有待提高。同时,利用SPSS统计应用软件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认知、生态意识、生态实践行为与大学生的基本信息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出影响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因素,最后提出了改进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和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把“信息生态”这个产生于社会学领域的比喻式概念迁移到教育信息化实践中,借用其生态观和系统观,引入“教育信息生态”的概念,强调系统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生态内涵,对解决我国当前教育信息化面临的瓶颈问题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为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创造了英语教育新生态。新生态的教育对高校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介绍了"互联网+"时代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针对目前高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普遍不高的现状,提出了高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养成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基于信息生态观的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当前教育信息化无法进入深层次应用领域,"割裂与孤岛"等结构性的问题成为制约教育信息化高原期突破的瓶颈.本文从教育信息生态进化与发展的视角阐述了生态观对教育信息系统构建指导的适恰性,指出教育信息生态系统必然要从以硬件为中心的低级态进化到以人本为中心的高级态.高级教育信息生态的核心价值是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发展,核心驱动力是信息化教学实践,生态观指导下的应用导向设计是突破当前应用瓶颈、深层次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转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三个课堂”的新一轮发展中存在演进机理与动力机制不明确、发展路径不清晰等问题。该文引入信息生态理论,阐明“三个课堂”信息生态的要素、关系及其演进机理;采用推理与演绎的方法,揭示“三个课堂”信息生态演进中师生互动、人机协同、人知交互的信息传递、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动力机制;提出数据驱动赋能“三个课堂”信息生态要素发展、智能技术增强“三个课堂”信息生态演进动力、协同创新实现“三个课堂”信息生态演进动态平衡的行动框架,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三个课堂”的政策制定和深化应用提供学理支撑与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