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作时,面对浩如烟海的生活素材,理应抢占“特立独行,领异标新”的构思立意制高点,而“点化构思法”就是这种构思过程中分析材料,提炼独到主题的一种方法、请看本期名师为你现场讲“法”,  相似文献   

2.
一堆干柴,投之以火,便有那熊熊的火光辉映一方星空;一组论据材料,分析阐发,便会有思想的光辉烛照全文。前者是燃烧,后者也是“燃烧”。这种“燃烧”就是议论文的分析论证过程,充分“燃烧”就是最大限度发挥材料的作用,使论据紧扣论点,让论点扎根于论据中,使二者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以增强文章的论辩性和说服力。怎样让论据材料充分“燃烧”呢?以下简述三种方法:一、发掘点化在援引材料之后,我们通常采用的“燃烧”方法就是立足材料本身,进行发掘点化。发掘是对材料的分析阐发和挖掘,是议论的过程;点化就是在发掘基础上…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高考作文突出的亮点和重要的价值追求。高考作文评价指标中,“创新”表述为“有创意”,分为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五点。高考作文创新应着重从立意、构思、选材三方面突破:立意以深度见新意,以温度见真情;构思巧选叙述视角,精心谋篇布局;选材彰显阅读底蕴,体现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4.
一簇干柴 ,触之以火 ,便有那熊熊的火光辉映一方星空 ;一组论据材料 ,分析阐发 ,便会有思想的光辉烛照全文。前者是燃烧 ,后者也是“燃烧”。后者这种“燃烧” ,就是议论文的分析论证过程 ;充分“燃烧” ,就是最大限度发挥材料的作用 ,使论据紧扣在论点上 ,又让论点扎根于论据之中 ,使二者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以增强文章的论辩性和说服力。怎样让论据材料充分“燃烧”呢 ?以下简述三种方法 :一、发掘点化在援引材料之后 ,我们通常采用的“燃烧”方法就是立足材料本身 ,进行发掘点化。发掘是对材料含蕴的分析阐发和挖掘 ,是议论的过程 ;…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生活语言以及学校语言标准的对比分析发现,相较于城市中上层家庭的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语言习性”具有以下特征:语言词汇拮据,语言思维现实化和散点化,语言构思平直,与学校教育所要求的语言词汇的“标准”与“优美”、语言思维的“清晰”与“生动”,以及语言构思的“新颖”与“独特”等“语言习性”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进而造成外来务工子女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加剧.如何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制定语言教育政策,如何从政策上保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过程的平等,应成为教育政策制定者和理论研究者引起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将五种意识应用在考场作文的构思过程中,既能增强作文的立意深度,还能提升学生的考场作文水平。围绕“材料意识”“思辨意识”“角色意识”“论证意识”和“点题意识”五个层面,探索考场作文构思中五种写作意识的应用对策,帮助学生构思立意,提升学生考场作文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所谓“点化”,是指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语言训练的过程中,针对学生实际,进行点拨诱导,促其自我调节,自我完善,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完成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在语言训练中,教师的“点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教学过程的本质上认识,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单纯“注入”与机械重复,都会抑制学生的发  相似文献   

8.
说点化李商隐有诗句“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后主亦有“别时容易见时难”,句式、文辞相近,而前者写爱情的缠绵,后者表现的却是一个亡国之君怀念故国的悲怆。范成大的“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与叶绍翁的“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两联,可以说构思相仿,但鞭笋为墙下过,红杏为墙上出,所表达的意境也不同。李贺在“天若有情天亦老”前冠以“衰兰送客咸阳道”,写送客的别情连天也悲凉;毛  相似文献   

9.
唐惠忠 《初中生》2015,(26):40-43
要写好记叙文必须精心选择材料.有些同学审题时,就已经考虑有什么内容可写;在立意时,也会考虑选材,会想这样立意或那样立意,各有什么材料可以采用.有时立意虽好,但积累的有关材料不够丰富,那就只好放弃.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充足的材料是无法写好记叙文的.同学们平时练笔时不妨试一试“写两面”这种构思技巧,在“写两面”中自然地“见厚度”.  相似文献   

10.
受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当代写作界出现了一种非构思写作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传统的写作理论中“素材积累——构思酝酿——写作传达阶段”“或‘构思’——传达”的过程,是不真实的,是很做作的。同样,中国当代的几代写作家所共同创造出来的这个构思主义写作学的‘假想’,也是不真实的,也是缺乏实践依据的”;…“文章的立意、材料、语言是自觉化的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11.
生态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应具有开放性、互动性、整体性、适应性、多样性等特点,其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由开放、独立自主地学习,学会自主感悟、积累、运用,体会生活,在与“知识的相遇”中,使知识融入生命.教师的巧妙点化,既点化文本教学知识,也点化学生的精神生命.学生与教师在生态课堂环境中共同提升生命的质量.生态语文课堂的实质就是“共识——共享——共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巫惠群 《江苏教育》2008,(18):19-20
潘新和教授说:学生言语生命的生长。是一个自为到自觉的过程。在向着“自觉”的途中,往往需要适时的唤醒和点化。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扮演唤醒和点化的角色,而不是教化或教导。  相似文献   

13.
选择材料与确立主题,这两方面是紧密联系,不能割裂的。作者在构思过程中,常常是选材时就酝酿着立意,立意时又指导着选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主题靠材料表现,材料靠主题统帅。没有材料的主题,犹如“空中楼阁”;没有主题的材料,只不过是“散木乱石”而已。  相似文献   

14.
相传苏小妹以对联试秦观之,先吟出上联:“闭门推开窗前”,秦观一时语塞,只好在庭院中徊冥思。苏轼见状,乃投一石于鱼缸中予以点化,秦观大悟,对下联:“投石击破水底天”。苏轼用了一种高层次的点化之术,虽语却使秦观顿生灵感,对出佳,传为千古美谈。如此神奇的点之术,能不能运用到教学中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所谓教学中的点化术,就是当生在课堂学习或独立探索过程遇到难点、疑点时,教师巧妙地以点拨,引导学生吸收并消化知,掌握并提高基本技能,从而达“投石击破水底天”的目的,以激学生思维的涟漪。作为点化之术,在语文教学中其重要。《语文教…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本质就是对常规思路的逆反,从程式化中开辟新思路。目前,许多学生的作文程式化现象相当普遍,主要表现为:构思模式化、材料通用化、语言成品化。针对“三化”,我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在作文时从构思、材料、语言三方面进行逆反思维训练。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6.
古典诗词中,点化运用最多。不过,其中有的点化得好,青出于蓝;有的却是东施效颦,点金成铁了。点化得好的,有下述种种情况: 一、联想更深远。南宋陆游曾在《马上作》中写过:“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稍后的叶绍翁在《游园不值》中将此点化成“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个“满园”,一个“关不住”,一个“来”,使人想到的就不单是杨柳、红杏与春色的关系了,那浓郁盎然,充盈活跃的春意简直使人有扑面之感;而且还不由使人发出这样的疑问:“关不住”的,难道仅仅是“满园春色”和”一枝红杏”吗?  相似文献   

17.
作文能否在应试的过程中快速形成,能否在众多试卷中脱颖而出,都要归结于事前的构思过程。构思,在作文中有特定的含义,它是指作者审题、立意、选材、定体等一系列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新巧,是新颖、独特、巧妙的意思。中、高考作文一般只有700字左右,容量有限,要想表现比较深邃的内涵,并且要表现得与众不同,就更要在构思上下工夫。所谓“浓缩的都是精华”,越是短小,就越见真本领。  相似文献   

18.
上帝造人时     
此文同后面的那篇文章,其构思相似--先局部后整合,用一个关键性的词语点化主旨。  相似文献   

19.
《槐乡的孩子》是三年级语文教材里的第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再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体会到了槐乡孩子的可爱之处.感受到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我见本课的学习要求已经达到,正准备进行小结的时候,一学生突然插话:“老师,这些孩子怎么没去上学呢?”  相似文献   

20.
人们一般把写作分为“收集材料——构思——表达——修改”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中,“构思”应该属“前期工程”,很重要.因为一篇文章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个完美的构思.同样的题目,同样的材料,写出的文章却有好中差之别,问题往往出在构思上.然而,我们不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收集材料、表达、修改的训练,却忽视了构思这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构思上,缺少必要的指导.初中学生作文常见这样几种情况:一是文思不通.思维出现“凝滞”.面对题目不知所措.二是提笔就写,文不对题.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三是边想边写.脚踩西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