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独白”与对话式教育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话式教育内含“独白--对话”之间的相互包含、循环再生的“生态”结构关系。对话式教育基本上是由作为片段的师生各自的“独白”链接、融合而成的。现实语境中存在两种“独白”:一种是实质为独断的“独白”;一种是个人言说之“独白”。不可将“教育中的′独白′”--概地隐喻为独断,否则便会将“教育中的′独白′”与“′独白′式教育”混为一谈。完全消解了“独白”的“′对话′式教育”没有实现的可能性。为促进学生主体的确立和主体间性的生成,必须既倡导和强调“对话”,又鼓励和尊重“独白”,把包括“独白”在内的“对话”的权利还给学生,在“对话”与“独白”的必要张力中理解和构建对话式教育。  相似文献   

2.
论现代化教育与人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现代化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是短期行为。教育现代化并不是盲目地适应现有社会,而是确立自己的地位,在适应社会的同时,引导社会、规范社会的需求。教育现代化不仅是被动的过程,更是主动的过程;不是为了盲目地适应现代社会,而是要确立自身地位,在适应社会的同时,引导社会前进,规范社会需求。我们要利用教育的育人功能,加强综合素质和现代性“历史人格”的培养,把对人格完善、个性发展、超越意识、现代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现代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人的现代化不仅是现代化教育的前提,也是现代化教育的目的;而现代性综合素质和历史人格则是现代化人才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为了在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前瞻性地提出“创首善之区”的核心道德目标。每一所北京市的学校,都肩负着“创首善之区”的艰巨任务。为此,我校提出了自己的办学理想,即“创首善之校,树首善之师,育首善之人”。“育首善之人”是教育理想中的核心目标,这个目标的路径是用“有血有肉的教育”培养真人。“有血有肉的教育”是指被教育者个体生动鲜活的教育叙事;“真人”是指培养有“真情实感、真知灼见、真才实学”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4.
对话与心声:师生关系的应然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生活世界是一个对话的世界,人的个性、主体性在对话中得以存在与维护;人的未完成性、平等性和差异性在对话中得以尊重、承认与彰显。在当前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对话型师生关系与独白型师生关系分别是应然的与实然的师生关系。真正的师生对话是显现、传达师生的“心声”,并融合师生间“心声”的过程。独白型师生关系有必要也必然向对话型师生关系转化。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的“现代性”是在其即行即知、即知即传、即传即联、即联即前的全人生旅途中屡败屡战、屡遭厄运,而又屡屡创造以促进现代文明。陶行知在生活教育运动中确定了现代化为运动的目标,他在现代化中寻求确定性。他提出了两个新命题:一是与时俱进,“做一个长久的现代人”,二是持续发展,“保证川流不息的现代性”。这正是当今后现代性社会所面临的两个重大问题。从而也使我们有了借以理解后现代性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当中,一般都要接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我们每个人成长、发展的水平和社会成就,都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综合作用的结果。家庭、学校和社会,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就像是一座功能完整的“综合加工厂”,不论缺少哪一道“工序”,“产品”都会是有缺陷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也可以比做一个生产产品的“流水线”,每一个环节都具有“全局意义”,无论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不可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家庭是人出生的场所,是人生最初的生存、生活环境,家庭教育是“人之初…  相似文献   

7.
教师知识首先不是真理,而是友好相处的观念。哲学家与教师的对话即是他们的“友好相处”。齐美尔“边界”理论认为,时间即是现在的时间量,空间是一种集学习、劳动与生活于一体的主体生存结构。因此,教师发展应基于教师劳动与生活的生命体验现场。鲍德里亚声称,在“拟象”时代。媒介以一种“真实的内爆”正在消解、传递与制造意义,同时也在消磨人的主体性,出现了人的信仰迷惘、人格扭曲和主体丧失。顺应与同化可能是教师的合理选择。德里这解构主义对逻格斯中心主义充满怀疑,它使我们发现崇尚中心化宏大叙事、追捧时尚、脱离生活等教育话语问题。海德格尔关于“人是什么”的追问,引发了我们对“教育中是否有人”及“如何有人”等问题的思考。萨特“存在先于本质”的命题,批判了人性决定论。由此,教育应该尊重学生“人就是自由”的本质。波普尔重新思考了科学发展的逻辑,由此引发教师们“教什么”及“如何教”等教育学问题。胡塞尔启发我们,现代教育危机源于人类在建构教育科学世界的过程中,偷偷地取代并遗忘了生活世界。这不仅导致了教育科学的危机,也导致了人类文化的危机。所以,他发出“回到事情本身”的呐喊。在当下反“科学主义”思潮中,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帮助我们重新理解教育爱这一永恒话题,正义与非正义是教育爱的判断依据,公正、补偿与差异是教育爱的普适原则。[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当今时代教育不能像企业生产产品那样,而是应该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确立“人之根本“和“人之性格“,应该让受教育者有更高的人生境界。在教育过程中,不能仅让受教育的人懂得“用“的层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受教育者领悟到“体“的层面。一、现代新型文化精神培育是当代教育的根本问题理性主义的现代文化精神既规定了现代教育的使命,也制造了现代性生存的难题。现代性教育的使命表现为教育要服务于现代性的生产、生活和生存。  相似文献   

9.
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让孩子过上正常的生活,还孩子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这是一个久而弥新的教育话题。从对当下学生的调查来看,许多学生的负担依然不轻,学习仍是他们眼中的“苦差”。作为教育者,践行减负增效这一课题是一项持久工作,减负增效更是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题,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人的勇气与智慧。  相似文献   

10.
叶绕平 《海南教育》2014,(24):47-47
话题是对话的载体。新课程教学方式要实现从独白到对话的转变需要研究话题。话题教学就是师生围绕话题展开的教学活动,遵循着话题呈现、话题讨论、话题反思等话题发展的自然态。学习者从生活行为中强化信心,“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相似文献   

11.
当教育被时代推着登上一条现代化的“生产线”,它就必然地以“改革创新”来支持其飞速运转.而作为“生产者”的我们,为了急于创新而浮躁起来.而讲究起花样翻新的生产“工艺”来了,讲究起花花绿绿的“包装”来了。有多少人会常常停下来关注一下这本应是美丽生命成长的过程呢?有谁会常常停下来关注一下我们的“产品”:他们原来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呀,是一个个原本应该日日和我们性灵相交、心心相印的活生生的生命呀!当《教育科学论坛》组织关于课堂“原生态”的讨论时,我们才开始警觉:课堂可能正在背离教育的本真,背离它应有的生态环境!自然地,我就想到了一个被广泛崇尚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以及它在“原生态”课堂中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2.
一、“平视”的哲学诉求关于文本解读的概念本文不想赘述,张庆、于永正、王崧舟等教育专家都对这一当下时髦的话题进行过论述,尽管他们的语言方式、论述角度不尽相同,但他们的论述无疑都向小学一线老师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我们要在钻研教材上下功夫。关于文本解读方面的文章最近网上也可谓是“大行其  相似文献   

13.
教育与儿童现代性的培养卜卫摄影/白春源“教育与儿童现代性的培养”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在这里,我只谈有关的三个比较具体的问题:1.什么是儿童的现代性;2.我们的培养目标;3.我们教育的责任。现在的儿童往往容易觉得自己很现代,教育者如教师、家长可能也觉得儿...  相似文献   

14.
本体是传统西方哲学中的一个根本性的范畴。而亚里士多德和斯宾诺莎分别是古代和近代两位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哲学家。将他们两人关于本体的学说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可以突显出它们之间“多”和“一”的不同,并据此来反照现代性和反现代性之争的本质,以及帮助我们思考哲学发展的最新趋势。  相似文献   

15.
1997年5月27日至30日,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理论工作者专业委员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八次学术研讨会在河南焦作市举行,主题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理论探讨”。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60多人参加了研讨。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顾明远教授和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赵阎先同志到会指导。现将此次研讨会上代表们提出的一些基本问题和观点综述如下。“教育现代化”的概念是会议上讨论得较多的一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教育现代化”就是教育“现代性”的实现,这种教育“现代性”是一种时代精神的体现,是一种教育的情怀、理想和终极追求。有…  相似文献   

16.
感受幸福     
关于“话题沙龙”一)、它是这样一个栏目:选择给出的话题,各抒己见,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只需你是真实的思想和表达。每期一次的沙龙聚会谈一个话题,我们选编一些同学的精彩述写奉献给大家。二)、它需要这样的关注:留意每期“话题沙龙”栏目后的“话题预告”,积极参与讨论;为我们的沙龙聚会提供能让同学们“众说纷纭”的话题。三)、它有这样的回报:锻炼同学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年底我们将评出“最佳话题提供者”和“最佳话题讨论者”。且有意想不到的奖品,不想试试吗?。A话题什么是幸福?有人认为幸福在于成就大气磅礴之业,有人认为幸福在于遭遇荡怀激烈之情,也有人认为幸福在于活得轰轰烈烈,还有人认为幸福在于生活宁静淡泊……对于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请以“幸福”为话题,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字数800字以上。  相似文献   

17.
1997年5月27日至30日,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理论工作者专业委员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八次学术研讨会在河南焦作市举行,会议主题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理论探讨”。到会的有全国各地的代表50多人。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顾明远教授和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赵闾先同志到会指导。现将研讨会上代表们提出的一些基本问题和观点综述如下。“教育现代化”的概念是会议上讨论得较多的一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教育现代化”就是教育“现代性”的实现,这种教育“现代性”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是一种教育的情怀、理想和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18.
教育与幸福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问题,近来教育领域中对这个问题的关注比较多,不同的学者对此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在此,笔者不想对“人生幸福是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表达想法,作为一个教育实践者,笔者只想谈谈我们关注“教育与幸福”这个话题在教育实践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思考21世纪教育现代化的走向,学术界无可回避地面临这样一个重大问题: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重心和内在逻辑究竟是什么?尽管对此所给的答案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坐标来求解上述问题的实质,则无疑是其中正确的选择之一。 一、“人学”原理:透视教育现代化“本质”的理论坐标 用“人学”透视教育现代化问题,人们会发现,教育现代化的核心不是别的什么而正是人的现代化。其实质乃是以教育这一文明方式奠定我国国民人格“现代性”的基础,逐步实现整个民族传统观念及素质的现代转型。本世纪初,克雷其马尔(…  相似文献   

20.
《河南教育时报》发起一个关于教师权威性的话题讨论,在新课程改革实验的背景下,讨论这个话题,对于重新定义我们相沿已久的教师观很有价值。“权威”一词,最早出现于《吕氏春秋》一书,泛指“权力与威势”,算作本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义项,一是指“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二是指“在某种范围内最有威望和地位的人和事物”。可算作引申义。我们可以在无数个领域内讨论“权威”,如政治的、学术的、技术的,连养花钓鱼抓蛐蛐似乎也会产生什么权威。一百多年前,当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在世的时候,那年头,冠以“社会主义”头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