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八三年十月由中华书局重印的《魏源集》,除订正一些文字和标点舛误之外,还增补了《筹海篇》等重要文章、信礼和诗联,作为“补录”.“补录”中的文字,有一百余页,相当于《魏源集》一九七六年初版本的八分之一,而且其中有些是第一次公诸于世的文字,为魏源研究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材料.总的说来,编辑者对“补录”的校点颇精细、用心,然而,在某些方面,似乎也有不妥之处,兹举例如下:《筹海篇》(议守上):“然则当如之何?兵曰:无常形,地无定势.”(见下册第856页)按,《筹海篇》中类似上述句式的文字颇多,如:“然则如之何?日:弃定海,移其兵民于南田,严守宁波,……”“然则如之何?日:拆去四方炮台,增修外城,……”“然则当如之何?日:以精兵重炮内伏虎头关,……”“然则当如之何?曰:弃宝山专守上海,……”照此类推,第856页的文字,似乎应该是;“然则当如之何?日:兵无常形,地无定势.”  相似文献   

2.
释宗晓为南宋高僧,不仅精于佛学,且著作等身。《全宋文》卷六四六四录其文一卷,凡二十篇,但仍有遗漏。通过《大正藏经》与《卍续藏经》,可以辑出《全宋文》失收的宗晓佚文四则,这既能为研究宗晓的佛学思想提供更具体的材料,亦可补《全宋文》之阙,兼具思想史与文献学的双层意义,值得加以辑存。  相似文献   

3.
翻读新出顾随讲古代文论诸书,编者介绍作者云其“家”甚多,如“中国韵文、散文作家,理论批评家,美学鉴赏家,讲授艺术家,禅学家,书法家,文化艺术研著专家”,编者或是努力铺陈顾随所治之领域,但顾随若能见及,必哑然失笑,因此乃“世俗之见”也。  相似文献   

4.
在现存史录<墨子>相关佚文中,"献书惠王"条当能补今本之缺,"天与地孰仁"条不足信,"先质而后文"条基本可靠,"申徒狄"条则尚难决其即由旧本<墨子>脱落.  相似文献   

5.
(?)字甲骨文中屡见,前人多与(?)字一起释为“见”.实际上,甲骨文中(?)与(?)有别,(?)是“见”字,(?)则是(?)的异文,以释“望”为妥.“望”字甲骨文多从竖目作(?)(《铁》222.1)(?)(《存》7.2)(?)(《粹》》》1108)(?)(《后》1.10.3)等形,但也有从横目作(?)的(见《明藏》499、《缀》334、《京津》4386、《佚》654、《七》x28、《屯南》135、2234等).所以我认为,甲骨文“望”、“见”之别,不在目的竖(?)与横(?),而在人的立(?,  相似文献   

6.
读《光明日报》1982年4月16日转载《文艺报》同年十一期发表的郭沫若《读诗札记四则》,获益不浅.编者按语说:“郭老一生对我国古典文学研究十分关怀,并颇多建树”,确是的评.但札记第一则《大江东去》和第三则《水天空阔》,尚有一些疏忽致误的地方.特别是第一则,虽然郭老说法新异,但总觉得仍有问题.今不揣浅陋,将个人的意见提出来,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正.关于第一则《大江东去》.首先,郭老说:“赤壁之战的当时,周瑜年二十四.”这不符合历史实际.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站在现代中、西文论的高度上,对刘勰的“情志说”作出界定并俯瞰观照,追寻它在“言志”与“缘情”两大思潮斗争交融中诞生的根与触媒;分别从以“虚静”酝酿审美胸襟,在心物交融中培养审美情志,以“入兴贵闲”把握艺术契机等三个方面剖析其审美内涵,最后在回眸观照文学历史的基础上,确立并揭示它在中国文论史上的地位、影响及局限.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文学角度对1978至1989年国内黄遵宪研究情况做了回顾,包括黄氏诗文、资料、研究论著的出版,研究者对黄遵宪生平思想、文学主张、《人境庐诗草》,《日本杂事诗》以及《人境庐集外诗辑》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并对之加以评论.还从建立“黄学”科学研究体系的高度指出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并祝愿“黄学”蓬勃发展,蔚为大观.  相似文献   

9.
宋绍圣初年,派系矛盾加剧,朝廷对元祐党人的打击报复日趋严重.其时,滴居广东惠州的大诗人苏东坡写了一首《纵笔》诗:“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阎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这首描述个人孤寂情状的生活小诗,传至京师,竟触怒了天子.宰相章惇不满苏东坡“春睡美”,笑曰:“苏子尚尔快活耶?”于是东坡再贬海南,赴昌化军(儋州)安置(事见《舆地广记》、《艇斋诗话》等籍).  相似文献   

10.
几乎所有的中国古代教育史教材或中国古代教育家传记都谈及朱熹,然而长期以来,国内尚无一本研究朱熹教育思想的专著面世.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系周德昌教授的《朱熹教育思想述评》填补了这一空白.  相似文献   

11.
有声语言一出现,就是音义结合体.文字不过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然而古人对这个音义同源的道理长期缺乏认识,往往在文字和概念之间划等号,以为概念是由意符决定的.到了汉代,人们才开始以声音为线索推求语源,但未建立起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直到清代,随着音韵、训诂研究的深入,对词的音义关系的认识方有了质的突破.戴震首倡“因声求义”理论及“音义互求”的原则,段玉裁、阮元、陈澧、郝懿行等为之继响,而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则是其中之佼佼者.段玉裁在《广雅疏证》序中说:“怀祖氏能以三者(形、音、义)互相求,以六者(古形、今形、古音、今音、古义、今义)互相求,尤能以古音得经义,盖天下一人而已矣.”王力先生将乾嘉时代的训诂称之为“训诂学上的革命”,“中国语言学走上科学道路的里程碑”(王力:《中国语言学史》,以下所引均同).应当说,在推动语言学研究走向崭新历史阶段的重要转折中,王氏父子是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的.王念孙的《广雅疏证》《读书杂志》,王引之的《经义述闻》《经传释词》(以下简称《疏证》《杂志》《述闻》《释词》,或总称为高邮王氏四种),是王氏父子校读经史书,探索古语词形音义关系的研究成果的记录.“以声音通训诂之本原”,是王氏撰著四书的意旨所在.“因声求义”“音义互求”贯  相似文献   

12.
对《魏源集》“人物传”里所记载姚学塽、周保绪两人中举及中进士的时间错误进行了订正,并为探讨魏源为何会出现这一错误提供了启发性的说明。  相似文献   

13.
沃伦·0·哈格斯特龙(WarrenO.no.Hagstrom)是美国著名的科学社会学家.他是默顿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同巴伯(D.Barber)、斯托勒(N·W·storer)等人一道极大地发展了默顿创立的功能分析学派的科学社会学思想,使之成为科学社会学中的一个主要学派.尤其是他在1965年发表的《科学共同体》(The scientific Communitr)一书,更是一部被人们广为引用的经典性著作,E·C·休斯(Hughes)称它是“对学术共同体和专业共同体的其他方面进行研究的促进和指南.”(转引自[1]扉页.)在这本书中,哈格斯特龙对科学共同体内部科学家行为的相互影响作了精辟的分析,首次完整地提出了科学酬劳制中的所谓“交换理论”,即科学家为了获得承认而互相交换他们的研究成果,从而揭示了科学中的社会控制机制.本文试图对哈格斯特龙的“交换理论”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14.
苏洵佚文     
宋王銍《四六话》卷上云:文章有彼此相贵之事,有彼此相须之对。有彼此相须,而曾不及当时事,此所以助发意思也。唐人方有此格,谓之互换格,然语犹拙,至后人袭用讲论而意益炒。如……苏明允代人贺永叔作枢密启曰:“在汉之贵谊,谈论俊美,止于诸侯相,而陈平之属,实为三公;唐之韩愈,词气磊落,终于京兆尹,而裴度之伦,实在相府。然陈平、裴度未免谓之不文,而韩愈贾生,未免悲于不遇。盖人之于世,美恶必自有伦;而天之于人,赋予亦莫能备。此又何啻出蓝更青、研朱益丹者也。”  相似文献   

15.
杨瑞 《文教资料》2010,(21):8-10
《桃林罗氏族谱》中载有杨万里所作序文。本文披露了该序文,并从杨万里与罗氏渊源、序文内容、文风、反证、署款等方面辨析,分析该序文的真实性,并指出此序文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出土文献,可以确证,《老子》第31章“夫佳兵者,不祥之器”一段非王弼注文;通过版本比较,考订出《老子》第43章“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一段王弼注文和皇侃《论语义疏》所引佚文的断限。王维诚对王弼《老子指略》佚文的考证精微详细,得到学界公认。  相似文献   

17.
说明:噩耗传来,许钦文先生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十日凌晨病逝于杭州。许老是本世纪二十年代起就蜚声文坛的老作家,解放以来尤致力于鲁迅遗产的传播、阐发和研究,著述丰富。他的逝世是文艺界和学术界的一大损失。一九七六年至一九七九年间, 他对我院图书馆、中文系等编印鲁迅研究资料的工作曾给予热情关注和细心指导,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为此,本期特发表许钦文先生的遗作《关于鲁迅佚文》,供读者参考,并用以表示我们对老人不幸逝世的悼念。——编者  相似文献   

18.
魏源从整个国家经济政策的高度提出要实行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缓本急标"之法的新观念和倡行中国近代民族民用工业的经济改革思想,不仅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具有与未来接轨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恭尹(1631-1700),字元孝,一字半峰,晚号独漉子.广东顺德人.明末遗民.以诗著称于世,与屈大均、梁佩兰合称“岭南三大家”.其诗文集,以近人郭培忠校点整理的《独漉堂集》最为完备(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年8月版),然亦有疏漏.笔者近日翻阅赵执信《饴山堂诗文集》,检得陈氏文一则,为《独漉堂集》所失收.现标点后抄录如下:  相似文献   

20.
钱大昕是一代通儒,一生著述丰厚,其遗著虽屡经整理,但至今仍不全面。今辑得钱氏佚文一则,用以补缺,借此进一步窥见钱氏学术的奥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