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高职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定位与选择,既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准,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笔者从产学研结合、专业建设、课程整合、师资队伍建设及实训主导型课程改革等方面,探讨了高等职业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2.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其中工学结合课程建设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从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论述了"电子产品故障检修"工学结合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相衔接,构建“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反映了证券、期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体现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自身特性。为此,应从“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的界定、“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能力目标开发、课程整合、实践环境的创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进行改革。突出证券与期货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  相似文献   

4.
课程与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内容,是学生获取知识、训练能力、提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核心,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模式起决定性作用。本文结合教与学的实际,从特点与优点、存在的问题两方面分析了“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课程及教材建设现状,并就加强课程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构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规律出发,提出“知识—方法—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培养理论(KMPA理论),并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模式、专业特色建设、双语教学、实践环节等方面构建化工类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  相似文献   

6.
行业企业参与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订单式”人才培养是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的最佳模式,是实现校企双赢的结合点。因此,应从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出发,分析“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结合已有经验探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建设的特征与具体开发过程,提出预防“订单式”人才培养道德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构建科学、有效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日益成为高职教育发展和管理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围绕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以及教师专项能力提升等四个方面,提出构建"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策略体系,以推进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8.
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背景,以"强化基础,注重实践,突出创新"的课程建设为特色,围绕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实践教学、网络资源建设、双语教学、虚拟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国际化等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构建"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程建设新体系.探索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一体化的课程建设模式,努力实现以课程内涵促进教学效果,以课程建设促进产学研结合,以课程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9.
提出"3CE"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介绍了"电子技术"课程建设与实践教学改革状况.针对课程建设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评方式等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实践表明,改革后的课程设计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工程设计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后续课程和电子竞赛打下坚实基础,并取得可喜成绩.  相似文献   

10.
加强课程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单元,通过制订课程建设规划和目标、建立课程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加强课程建设质量监控、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才能夯实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程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