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守仁是明朝仅有的四位以本朝人身份配享孔庙者之一。但与其他三位相比,王守仁配享孔庙的过程格外艰难,先后三次争论。究其原因,表面上是因为明朝中期王学与理学学术观点的冲突,但更多是因为其中穿插着太多的政治斗争。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对古时美女西施善舞的事实进行一个探究。首先对西施和她与舞蹈的不解之缘进行概述;其次讲西施利用其善舞的这一利器与吴国所进行的政治斗争;最后叙述西施与善舞有关的"两笑半"故事。  相似文献   

3.
周威 《兰台世界》2014,(5):94-95
本文将对古时美女西施善舞的事实进行一个探究。首先对西施和她与舞蹈的不解之缘进行概述;其次讲西施利用其善舞的这一利器与吴国所进行的政治斗争;最后叙述西施与善舞有关的“两笑半”故事。  相似文献   

4.
"家宰"作为古代卿大夫家中的家臣之长,是宗法分封体制下,周代贵族政治环节的最底层——家臣组织的核心。考察春秋家宰的具体职责对全面认识周代权力结构下移所导致的卿权政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李朝运  李世前 《兰台世界》2013,(10):126-127
贵州的“龙场悟道”是王学的起点,王守仁成道于贵州,他提倡“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学说,打破了思想界的一片沉寂,开启一代新风,成为近世启蒙思想的先导.  相似文献   

6.
贵州的"龙场悟道"是王学的起点,王守仁成道于贵州,他提倡"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学说,打破了思想界的一片沉寂,开启一代新风,成为近世启蒙思想的先导。  相似文献   

7.
明代著名思想家王守仁以心学思想著称于史。他心学思想的基础在于"灭人欲、存天理",内涵在于"知行合一""、致良知",这两点最终将他心血思想推向"去人欲,存天理"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8.
走在去往郊外的路上,我背着手向前踱着,宠辱不惊。白云苍狗在心里翻腾,风如游丝在我面颊滑过。同样的行走,我记得明朝思想家王守仁发过"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慨叹。  相似文献   

9.
王守仁为官多年,战功政绩显赫,但明王朝腐朽的政治局面和靡靡之风盛行的社会风气让王守仁50多岁即告老还乡,开书院、立学说。他总结一生的经历提炼而成以知行合一为代表的哲学思想,极大丰富了宋明理学。  相似文献   

10.
王阳明的古文献学思想受到其心学体系的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割裂语言文字与思想内容的辩证关系,否定训诂与考据的作用,凭空牵强臆断,导致了明中叶以后整体学风的空疏与务虚,其影响是不好的。  相似文献   

11.
胡小丽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9):137-147
《十国春秋》是记录五代十国历史的重要史籍。但是对于其史料来源及特点,学界一直缺乏细致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十国春秋》南唐部分直接征引书目范围的考察及其与相关重要史籍之间关系的考析,初步推断该书在史学研究上有保存资料线索之功,但在史料原始性的保存与延续上价值不高,不宜作为第一手史料在学术研究中征引使用。  相似文献   

12.
王守仁倡导身心之学,并立有圣人的志向,他认为,学者就应该学圣贤经略之志,破心中之贼,从而实现天下一家的大同世界,这就是王守仁德育中去人欲、存天理的社会条件与基础,同时也是其迈向圣学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王守仁通过实行十家牌法、颁布《南赣乡约》、兴办社学等手段,把其基层社会管理思想融合到实践中去,达到了维护基层社会秩序、弘扬传统美德的目的。我们可以从王守仁的社会管理思想中汲取智慧,借鉴运用。  相似文献   

14.
<正>记忆并非都与历史有关,但是,我们所有的记忆都将成为历史。故宫里有多少道门?门就在他的身后。他一转身,看见的却是自己小的时候,第一次进故宫。售票窗口售五角钱一张门票,他和跟他一般大小的孩子们伸出小手递给老师两角钱。  相似文献   

15.
所谓“《春秋》笔法”(也说“春秋笔法”),是指一种“寓褒贬于记事”的写作手法。它的主要特点是回避了明确的褒贬之词,而在“微言”之中流露出“大义”,让人们自己去揣摩、体会作者的倾向性。这种写作手法据说一开始主要用于历史著作《春秋》,后来广泛地用于一切需要表达作者倾向性的文史作品,在中国的文化史上具有很深远的渊源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魏新 《全国新书目》2014,(12):42-42
最早,一年只分两季,春去了就是秋,秋去了春就来。后来才增加了夏和冬,四季交替,历史也有了更多分明的层次,但春秋无可取代。  相似文献   

17.
近读明代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王守仁的著作及有关传记.见到他的一首小诗: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相似文献   

18.
《春秋》学在北宋时期为显学。北宋晚期学人萧楚对《春秋》有一定的研读,其著作《春秋辨疑》具有以专题例法解经,意在经世的两大特点,进而阐释儒家仁义之道。  相似文献   

19.
华海燕 《图书馆杂志》2015,(2):108-112,73
《左传》自产生以来,就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历代注疏点评研究者不可胜数。本文拟对重庆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春秋左传评林测义》三十卷之版本进行考证,考察其存藏现状,并对一些讹误进行辨证。重点比较其与穆文熙《春秋经传集解》三十卷评点本,凌稚隆《春秋左传注评测义》七十卷本之间的异同,最后确定凌稚隆《春秋左传评林测义》三十卷本的版本。  相似文献   

20.
徐琼琼 《大观周刊》2011,(21):64-65
“引经决狱“又称“春秋决狱”,西汉武帝时期,为了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汉武帝在政治法律领域开展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儒家化运动。为了使儒家的指导思想与法家化的法律之间实现统一,董仲舒开创了春秋决狱,即以《春秋》为代表的儒家经典的精神来定罪量刑,把儒家经义应用于法律的实践之中。春秋决狱在断狱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我们也要看到这种不成熟的断狱方式所带来的危害。 由于社会制度和历史背景的原因,我国古代的春秋决狱原则没有随着整个世界法律的进步而发展,仅仅调整了个案的衡平。而对比西方,英国的衡平法却在不断的发展进步,成为了成熟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