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潮剧,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地方戏曲剧种,有“南国鲜花”的美誉。潮剧是传承潮汕地区人文价值观和文化认同感的艺术载体,它随着潮汕人的脚步流传到中国东南沿海、东南亚甚至欧美等地。潮剧在历史滚滚浪潮中能够历久弥新,在于它不断坚持守正创新,在新加坡演出的新编武侠潮剧《情断昆吾剑》便是典型。翻译伦理理论为戏剧翻译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文章以《情断昆吾剑》在海内外传播的情况为例,选取安德鲁·切特斯曼五大翻译伦理模式,分析新编潮剧《情断昆吾剑》的字幕英译,探讨伦理规则如何影响译者的翻译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潮剧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广东省三大戏种之一,流行于广东省潮汕一带以及闽南地区,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影、电音、嘻哈等现代化文艺形式的崛起,潮剧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戏曲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当代文化的冲击,虽然其仍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但也面临发展的问题和困难,此篇文章在浅层了解潮剧在潮州地区的生存发展现状下,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关于更好传承和保护潮剧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闽南潮剧是闽南、潮汕的地方戏,历史悠久,是全国十大剧种之一。文章从闽南潮剧的起源及其艺术特点出发,阐述了中国戏曲舞蹈(包括闽南潮剧)与中国古典舞是两种紧密联系却又特点不同的艺术形式。闽南潮剧是中国戏曲中的一种,而古典舞又是在戏曲舞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4.
戏曲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形式,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原始歌舞,影响深远,流传广泛,并在各个地区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戏剧。我的家乡——云霄,流传的是潮剧。  相似文献   

5.
该文是有关正字戏、潮剧《断发记》研究论文的第二部分。潮剧《拒父离婚》改编自正字戏《断发记》,潮剧的某些特征腔句通过正字戏吸收自弋阳腔或青阳腔。明代弋阳腔、青阳腔的剧本、唱腔是潮剧艺术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6.
潮剧渊源向有四说:梨园说、影戏说、歌舞说、“正字”说,而“正字”来于弋阳腔。本文以出土的正字戏宣德写本为据,认为潮剧源于“正字”。而“正字”并非源于弋阳腔而是来自温州南戏。而南戏怎样传入潮州,本文也作了详细阐述,从而说明潮剧源于南戏。这从宣德写本与南戏的《刘文龙菱花镜》的比较也可以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7.
正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潮曲,主要流行于潮汕地区,系中国十大剧种之一,素有"南国奇葩"的美誉。为振兴潮剧,传承民族艺术,广东省潮州市老干部(老年)大学开设了潮曲课程。展演是老年大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戏曲虽包含生旦净末丑多个行当,但每一个唱段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每个潮曲班都有几十名学员,年龄不同、学历各异,潮曲基础也参差不齐,如何有效调动所有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提供一个平等展示自我的舞台呢?经过一番思索,笔者得出了打破常规、创新教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作为重要的学术课题,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的研究已积累了一定的成果,但晚明曲家傅一臣的杂剧集《苏门啸》皆改编自拟话本《拍案惊奇》之现象,因《苏门啸》曲本面世较晚,尚未得到学界关注。据我们考察,这种戏曲、小说题材对应关系为现存戏曲创编仅见之案例,傅一臣围绕伦理教化这一主流思想意识,在戏曲脚色体制的制约下,凝练原作叙事时空,调整叙事视角,动用多种叙事技法,完成了从小说文本到戏曲舞台表演的转换。对比分析其创作经验,不仅为古代戏曲与小说的关系研究增添了新的内涵,也有助于进一步辨析古代小说、戏曲文体之差别。  相似文献   

9.
潮调作为地方戏曲声腔,在明代就形成了完整、成熟的剧目、唱腔体系,拥有《荔枝记》、《荔镜记》、《金花女》、《苏六娘》等剧本。该文对这些剧本的潮调性质进行了考析。明清以来,潮调流传于粤东、福建、台湾的潮剧、梨园戏、白字戏、竹马戏等剧种,它们都继承了明代潮调的剧目、剧本。  相似文献   

10.
潮剧     
《今日中学生》2022,(Z5):80-81
<正>听说过潮人、潮装,可你们听说过潮剧吗?潮剧不是“走在时尚前端的剧”,而是广东潮汕人喜爱的地方传统戏剧。现在,请跟随读写君一起去了解它的风采吧!潮剧是中国十大剧种之一,形成于潮汕地区,有“南国奇葩”的美誉,用潮州方言演唱,流行于粤东、闽南、港澳台等地。潮剧至今已有近450年历史,是宋元南戏与潮州艺术、民俗的结晶。  相似文献   

11.
陈雅谦  谢英 《莆田学院学报》2012,19(1):78-81,88
历史上制约闽南梨园戏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一种是来自于梨园戏班的内部"固守旧制"因素。几百年来,梨园戏班在演员的年龄、表演科步、戏曲内容的构造,特别是口授身传的师承关系上,执着地固守着从先辈那里留传下来的一些"遗规",较少变革。而潮剧和莆仙戏,则在发展中多有变革,指出这对于思考梨园戏发展的制约因素问题应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2.
在戏剧“不景气”、“危机”的惊呼声中,戏剧界也确实存在一股勇于探索、力求创新的潮流,不时打破颇有些沉寂的局面。有人将这批致力于创新探索的戏剧称为“新潮剧”或“新潮流”。当然,这股“新潮流”主要是指话剧(戏曲虽也有,但不如话剧突出,影响也不如话剧大)。从事新潮剧创作的主要是粉碎“四人帮”后涌现出来的一批青年剧作家。戏  相似文献   

13.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观念日渐深入人心的背景下,稀见戏曲剧种已成为地方戏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概述了安徽稀见戏曲剧种研究的三个维度:"本体研究"生态研究"和"文化研究",既有对戏曲本体的精细考证和艺术审美研究,也有对戏曲文化生态的田野考察和对策研究,还有对作为"生活文本"的稀见戏曲剧种的生活性特征和文化意义的凸显.对安徽稀见戏曲剧种的研究,不仅可以完善安徽戏曲文化的知识版图,也能为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合适的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戏曲的折子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戏曲的折子戏,是世界戏剧艺术中一种独特的演出形式。长期以来,在中国戏曲观众中已具有重要地位。一些新编戏曲现代戏的精彩段落,也经常在舞台上以折子戏的形式出现,并得到广大戏曲爱好者的好评。这说明戏曲折子戏是一种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符合中国观众审美要求的具有民族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在戏曲艺术不太景气的情况下,研究其规律持点,多搞些短小精悍,而又受观众欢迎的折子戏,将有助于新戏曲的创造和发展。一、折子戏的成因戏曲折子戏是一种有别于独幕剧的特殊的表演形式。独幕剧多见于话剧,它最早始于19世纪后期欧洲…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古典戏曲学术史上,研究花部戏曲的第一部专门论著,当推焦循的《花部农谭》《花部农谭》,问世于清嘉庆二十四年(一八一九年)。当时雅部(昆腔)戏曲已经充分现露出艺术上的弊病,除部分折子戏和武戏尚能维持一隅外,从总体讲,它已开始走向衰落了。而花部(昆腔以外的地方戏曲之总称)戏曲却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花部各剧种均已臻于成熟,艺术风格已经形成,优秀剧目不断涌现。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焦循写了这部研究评价花部戏曲的名著。  相似文献   

16.
《滁州学院学报》2015,(4):72-74
本文以黄梅戏《雷雨》的唱腔为研究对象,从对其他戏曲艺术元素的借鉴方面加以阐述。第一方面,是从对南方戏曲元素的借鉴来说明;第二方面是对北方戏曲元素的借鉴来论述的。通过对这种创作手法的分析,感受作曲家的戏曲创作经验、创作思想,从中得到启发并能加以借鉴,从而创作出更多适合当前社会需要的戏曲音乐作品。  相似文献   

17.
潮剧广场戏又叫做踮脚戏、出街戏,是潮剧的民间游艺形式,广泛流行于潮汕农村,深受农民群众欢迎。“凤城二月好春光,社鼓逢逢报赛忙”;“打起锣鼓一百三,戏班送戏到门脚”;“望到颈长  相似文献   

18.
戏曲属于一种传统民族音乐,戏曲一直作为独立音乐形式被广泛欣赏以及传承,戏曲具有较大知名度以及影响力,例如越剧委婉、黄梅戏浪漫、秦腔粗犷、京剧爽朗、昆曲柔情,初中音乐教学过程当中更加应当加强戏曲音乐融入,从而全面的提升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戏曲及传统曲目,在学习中渐渐地潜移默化地使学生爱上戏曲,从而促使课程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同时提升学生戏曲素养。主要是关于初中音乐课程融入戏曲的研究,以供相关专业人士进行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吴梅村所写的三部戏曲均为历史剧,部分学者已对此有相当深入的研究,然而,对于吴梅村的史官心态与其戏曲的关系,人们却较少关注。他的戏曲作品中的题材选择、人物评价以及典故的运用等,都与其史官心态密切相关,可以说,抓住史官心态这条线,就找到了读懂吴梅村戏曲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20.
我的歌手梦     
爷爷是个潮剧迷。家里有一台老式收音机,他告诉我,这宝贝可是他以前省吃俭用多年才买下来的。每当爷爷听潮剧时,我特别不开心,那声音难听透了,别提什么欣赏,就是听一会儿都觉得受不了。不过,常听爷爷哼哼呀呀的,倒也使得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