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微博环境下公民参与的成本降低,为公民参与提供了便利。但网民结构和微博意见的形成都有其特殊性,带来了微博参与中意见的偏颇性和意见聚集爆发的不可预测性。也对政府和官员在理念、技巧等方面提出了挑战,如何更好地平衡微博参与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需要对网络意见的运行机制有更为全面的研究,通过多元化的信息传播的平衡机制实现意见聚集和传播的平衡,同时要提高政府以及官员运用微博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朱祖熠 《今传媒》2014,(12):118-119
微博作为一种社会化媒体,凭借其信息简短、传播迅速、交互性强、操作便捷、用户规模庞大等优势,已经成为了传播公共事件,引起公众讨论和参与,甚至影响政府决策和行动的一支重要力量。广义的参与概念,不仅增大了它的范围包括公共形式的接触,甚至延伸至公众所有的特权,因而以微博等网络交流平台的政治参与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不同于国外集中于选举的讨论,中国的微博用户的公众参与政治参与范围得到了极大的延伸。  相似文献   

3.
公民的话语权是社会公众参与公共事务以及公共决策的一种重要形式和途径,也是推动公众自身权利实现的重要力量。网友对新交规中关于闯黄灯重罚的热议,到公安部宣布闯黄灯教育为主暂不处罚,微博这个平台展现出了强大的力量。我国传统媒体及新型媒体都应以满足公民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和表达需求为发展目标,使公民在媒体中有更多的声音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政务微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推动我国公民参与的实现进程,也在我国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迈进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通过考察和研究发现,我国政府在和民众通过政务微博进行互动的现状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公民参与的视角出发,对政府与民众之间在政务微博中的互动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5.
李勇  程前 《东南传播》2012,(12):48-51
微博在我国互联网上出现以后,关注公民社会的学者发现,微博为我国公民社会的构建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不可否认,微博的出现的确推动了我国社会的发展,但是在对公民社会的建设方面,微博起到的作用还是非常有限的,特别是我国的特定政治体制环境下,不管是从公民社会构建的制度环境还是从微博技术自身的发展层面来看,微博对推动公民社会的建设,促进社会民主化进程等方面都存在阻碍和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6.
微博作为一种典型的互联网电子媒介,其提供的社交平台本质上是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一种新型语境。同时,微博的兴起也为公共领域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在这个虚拟的公共空间里,产生了与传统媒体完全不同的公共语境,公众可以在公开的情况下,对各种时事展开讨论,体现了社会转型时期下我国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一大转变。本文将对微博语境及其内部的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情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公民对社会事务的参与热情不断增长,各类非政府组织纷纷出现,传统威权型社会悄然向现代公民社会转型。微博公益本身具备公民社会的主要结构要素,它提供给公民社会参与的窗口,培育公民参与、志愿、互助、协作等公民精神,微博公益传播不仅改变着社会公益模式,也唤醒了公民意识,助推中国公民社会成长。  相似文献   

8.
在微博时代,人人都是记者,人人享有发布各种信息的自由,公民新闻在新媒体时代下的以微博为代表的新介质得到空前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公民新闻的品质却受到巨大质疑,高产量、低质量的现状应引起人们的重视与担忧。  相似文献   

9.
刘歆 《新闻世界》2013,(4):153-154
微博的兴起为公共议题提供了更为广泛的讨论空间,并成为公民社会构建的重要力量。本文着力于探讨微博如何推动公民新闻的发展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如何构建公民社区,以及微博在我国构建公民社会的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论微博时代的公民新闻传播与公民意识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琛 《东南传播》2011,(9):77-79
微博的兴起推动公民新闻传播不断发展。在微博传播机制之下,公民新闻的扩散性、真实性和客观性都得到了提升。与此同时,从社会政治学角度看,公民新闻也在不断培养公众的公民意识。本文从话语权、公民权利与义务等方面探讨了微博时代公民新闻与公民意识提升之间的紧密关系,旨在揭示微博技术给公民新闻和公民意识带来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11.
艾则提 《大观周刊》2011,(46):48-48
近些年来,以政务微博为载体的公民政治参与愈加受到政府和民众的亲睐,成为公众意见表达、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尽管这一绝佳的官民互动形式为公共管理领域提供了很多便捷,然而,政务微博这一新生工具,由于其还不具备完备的制度及规范,使得其在整个参与公共管理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笔者在此通过分析,得出政务微博在参与公共管理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卢鑫 《东南传播》2012,(12):112-114
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媒体的发展已经从精英媒体时代、大众媒体时代过渡到了个人媒体时代,"人人成为记者"的可能性变成现实。公民记者也蜂拥而出,他们借助微博这一传播媒介,利用微博操作的便捷性和微博传播速度的裂变性等优势,为普通公民提供意见,引导舆论,促进了公民话语权的表达,改变了传统的新闻制作和传播方式。深入探讨微博语境下公民记者的产生、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走向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沟通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微博成为最热门的网络应用,它正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公民参与始终是国家政治系统运行和政治民主发展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公民对政治系统的这种参与和影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仅限于通过一定形式的选举活动来实现,学者大多都将关注点定位在自由选举制度这一代议制民主中最关键的制度安排上,而选举之后公民影响公共政策的参与行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但实际上,无论就民主价值的实现和公民权利的行使而言,还是从政策及政策过程本身的性质和特点上说,公民政策参与都是必要的和意义深远的.与此同时,公共政策过程和公民参与行为都是在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和作用下运行,纷繁复杂.其中近几年公民通过媒体影响我国公众政策的制定,已经成为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一个亮点,其意义不仅体现了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民主化进程的推进,而且彰显了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对言论权利的享有.  相似文献   

15.
傅海  李明远 《当代传播》2013,(2):106-108
微博具备民主参与功能,这一功能主要表现为:公共知识分子意见领袖的参与增加了微博的深度和社会影响力;草根的声音可以得到放大,草根可以成为意见领袖;微博成为思想启蒙阵地。微博民主参与功能的特点有:把关人的个人化;公共领域的扩大;大众传媒议程设置功能的弱化。微博民主参与功能的社会价值在于:推动言论自由,拓宽公共领域;促进新闻改革,改变传媒生态;维护公民权益,有效监督政府;推动电子政务,改善政府形象;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作为Web2.0技术与思想集中体现的全新产物,微博自登陆我国大陆以来发展迅速,尤其是自2009年7月大型门户网站新浪网开放微博内测以来,大陆微博迎来发展的繁盛时期;另外一方面,建构公民社会的呼唤自上世纪80年代起便在学界发出,随着中国大陆经济社会的进步,公民社会的雏形已然显现,但仍有待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对大陆微博特征和传播优势的分析,结合公民社会的内涵与基本特征,探讨微博对于公民社会建构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7.
微博:“围观效应”下的非典型公民媒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操作的简易性和高速裂变传播等优点,给大众提供了自由发表意见以及与他人分享信息的空间和平台,促进了公众话语权的实现,颠覆了传统新闻制作和传播的模式,其围观效应催生了大批公民记者。但鉴于微博自身载体的缺陷造就了此公民媒体的非典型性。  相似文献   

18.
公民社会视角下中国微博舆情的发展与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微博在中国的发展仅仅是这两年的事,但其产生的影响却不可忽视。公民以微博为渠道参与的公共事件成为中国公民社会崛起的重要因素,促进了中国公民自身话语方式和与官方对话方式的形成,让"草根"的声音被更多人听见,也更有价值。本文从分析微博在公民社会中的角色入手,引出对微博舆论情况的讨论,并以"江西宜黄拆迁自焚事件"引发的博友的关注为例,说明微博上舆论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生成机制等。最后论述微博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和启发。  相似文献   

19.
许文谦 《新闻世界》2014,(7):209-211
微博问政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有效手段,开创了网络时代民众参政议政的一种新形式。在新传播环境下,政治权力的媒体化扩大、深度的公民参与和自媒体的蓬勃发展为新闻生产和权威带来了重大机遇与挑战。为了巩固新闻权威,新闻传媒有必要促进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善用新闻媒介的符号权力,以及拓展新闻生产模式和另类媒介空间。  相似文献   

20.
陈丽园 《新闻世界》2011,(8):110-111
本文以手机传播为讨论对象,试分析手机媒介是如何介入公民参与,并成为公民新闻实现的技术条件的。同时探讨手机媒介如何搭建有效的公民新闻运行环境,最后指出这种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