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需胜败,无需荣辱,无需理解,曾经的卡特,只需要飞翔的空间。 从“J博士”欧文开始,历经“人类电影精华”威尔金斯、“滑翔机”德雷克斯勒、“飞人”乔丹,飞行和灌篮作为美国篮球传统中亘古不变的文化内核,被历史性的传承和演绎着。几十年来,各种花式灌篮被不遗余力的发明创造,在人体与篮筐之间可能存在的所有关联方式几乎都已被穷尽,人类关于飞翔的占老梦想似乎已经走到尽头,直至文斯·卡特的出现。 如果把卡特带给篮球的全部惊奇都定格在2000年扣篮大赛上的天外飞仙,那将是一个令人伤感的误解。文斯·卡特真正的创造性在于:将篮球与飞翔彻底的等同。 文斯·卡特的篮球世界,仿佛注定远离尘世,唯美的空中作业永远濒临肆无忌惮的境地。就此而言,卡特在球场上的所有时刻,都可以被称为SHOW TIME。 然而,NBA毕竟只是一个纸醉金迷的职业体育联盟,所有的人都为淘金和攫取荣誉而来,这个世界很实在,伤病、利害、失败、孤独,所有卑微的麻烦都会不期而至,将你从梦中唤醒。 终于,空中卡特坠落人间。  相似文献   

2.
茶艺     
《上海集邮》2008,(7):14-15
茶至少有5000多年历史,有“国饮”之称。《神农本草经》(TP12-3)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记述。唐代陆羽,被奉为茶圣(1997-5-2,1996年坦桑尼亚《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小型张,图1)。“羽嗜茶,著茶经三篇(TP12-5),言茶之源、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新唐书》)"自从陆羽生人间,  相似文献   

3.
紫玉 《收藏界》2014,(1):83-87
在日本文化史上,有一位被称为浪漫主义的茶匠名人,那就是古田织部的弟子、三代将军德川家光的茶师——小堀远州。日本茶陶史上著名的“远州七窑”、“远州好”就是在他的指导和推广下而名播后世的。  相似文献   

4.
禚振西 《收藏界》2014,(1):57-62
中国是茶叶和茶文化的故乡,我国发现和采摘茶叶的历史已有数千年。据“茶圣”唐人陆羽在《茶经·七·茶之事》中考证:“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此资料源自《神农本草经》所载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在此处,古人将茶写作“荼”字。  相似文献   

5.
芳茶飘香     
在红楼梦中,我们可以看到贾府上下有一个生活习惯:喝茶。芳茶飘香在字里行间。贾府这样的皇亲国戚和官宦人家,喝茶最讲名气,一般都是“枫露茶”、“六安茶”、“老君眉”、“普洱茶”和“龙井茶”。这些茶在历史上都是献给皇帝的贡茶。中国是茶的故乡。早在公元前2737年的《神农本草经》一书中就曾提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古茶字)而解之。”《本草纲目》说茶“苦寒无毒,性冷。有驱逐五脏之邪气,镇神经、强壮精神,使人忍饥寒,防衰老之效能。”现在普遍习惯于用开水冲泡茶叶的方法,据说始于明太祖。以前一般是将茶制成茶饼贮存,…  相似文献   

6.
温暖送人间     
在国内羊绒制品企业林立、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内蒙古呼和浩特兆兴羊绒制品有限公司的“兆君”品牌仍能脱颖而出,跻身(前)国家内贸部“中国十佳最畅销品牌”之一,有什么“秘诀”? “优质的产品……”董事长兼总经理彭登霞脱口而出。采访时,笔者了解到,合资企业兆兴羊绒制品有限公司始建于1993年,是兆兴集团下属的一个实体。中方兆兴绒毛厂成立于1980年,是生产山羊绒的专业厂,年生产世界著名KVA白山羊绒100吨,KXA紫山羊绒100吨,产品享誉海内外,具备纺纱能力,现已发展为固定资产上亿元的集团企业,资金雄厚,技术先进,集产业、贸易与酒店服务于一身。  相似文献   

7.
刘丽文 《收藏》2014,(4):66-73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都起源于我国。荼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茶中有食,食中有茶。民谚云:“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乾隆皇帝则有感日:“君不可一日无茶。”可见茶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体育博览》2021,(1):66-73
勇敢者的运动跳伞运动是指跳伞员乘飞机、气球等航空器或其他器械升至高空后跳下,或者从陡峭的山顶、高地上跳下,并借助空气动力和降落伞在张开降落伞之前和开伞后完成各种规定动作,并利用降落伞减缓下降速度在指定区域安全着陆的一项体育运动。它以自身的惊险和挑战性,被世人誉为“勇敢者的运动”。  相似文献   

9.
谭耀 《收藏》2009,(11):57-58
衡阳是湖南茶业的传统产区,被誉为茶的故乡之一。《神农百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陆羽《茶经》则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相传神农氏为茶祖,神农炎帝陵园就在古代的衡州府炎陵县(今株洲市炎陵县),史载汉代以前已有炎帝陵。陆羽《茶经》里三次提到衡州茶:“山南衡州茶,生衡山、茶陵二县山谷”;“钦州茶生婺源山谷,与衡州同”;“盛唐县生霍山者,与衡州同”。唐代名家杜苟鹤、李繁,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梅尧臣、郑谷等都有咏衡州茶诗。五代楚王马殷进献朝廷的贡品主要就是衡州茶和酃(ling)酒,每年茶“凡百万计”。唐宋时期衡州窑烧造的青瓷茶器较多,且器型多样,品种丰富,也就不足为怪了。色釉品种包括青釉、黑釉、褐釉、青釉铁彩、青釉白彩等多种。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弥补夏秋季津液的损耗,冬季应多补充液体,“茶疗”历来被人们所重视。1.萝卜茶白萝卜100克,茶叶5克,食盐适量。先将白萝卜洗净切片煮烂,加少许食盐,再将茶叶用开水泡5分钟后倒入萝卜汁内服用,每日两次,不拘时限。白萝卜清热化痰,茶清肺热。久服有理气开胃,止咳化痰之功。2.  相似文献   

11.
我的长寿曲     
昌沧 《武当》2014,(1):62-62
“八零”后,才“米”寿;紧奔“白”,望“茶”后①。  相似文献   

12.
李曼丽 《收藏》2014,(4):28-35
茶的原产地在中国,对于中国人来说,茶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用品,正如人们常说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华民族认识和利用茶叶的历史源远流长,据《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革,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里所说的“荼”是一种野生植物,具有解毒之药性。如果说远古的神农氏尚属传说时代,对其记载不足作为凭信,那么到了2000多年前的汉代,茶作为饮料已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则是史实。汉人王褒《童约》载:“烹荼净具,武阳买荼。”据学者研究,“荼”即指茶,“烹荼”即烹茶,而且当时人们饮荼已有讲究。《尔雅》:“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足见汉代对茶在品质上已有所细分,可谓中国茶文化之滥觞。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人来说,“茶”是一个温暖的字。有诗人写道:上帝在喝茶时,开始不怀念咖啡;中国人在喝咖啡时,所有的毛尖纷纷向喉头刺来。道出了中国人对茶的一往情深。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感觉身心被净化,滤去浮躁,沉淀下的是深思。我喜欢喝茶、品茶,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所到之处,我都会品茗一杯,以表达我对茶的一种深厚情谊。  相似文献   

14.
人间凶器     
《当代体育》2007,(5):40-53
武器在书上是这样被介绍的;武器是破坏生命和财产的工具。也因此被用来威慑和防御。当武器被有效利用时,它应遵循期望效果最大化、附带伤害最小化的原则。任何可造成伤害的事物(甚至是心理上的)都可称为武器。  相似文献   

15.
徐冶敏 《上海集邮》2004,(10):31-34
陆羽(733—804),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竞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唐代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专著《茶经》闻名于世,被誉为“茶仙”,奉为“茶圣”,祀为“茶神”。  相似文献   

16.
台湾的一些佛教寺庙中,流传着许多“嘉惠生命的秘帖”,大都是善人居士捐款助印的,其中有一种影响比较大的叫做“神奇蔬菜救命汤”。“神奇蔬菜救命汤”包括蔬菜汤和糙米茶两部分,说是“能有效的治疗和预防癌症”、“使磨损的关节成为正常”、“恢复皮肤的年轻化,恢复身体活力……”。据介绍,蔬菜汤及糙米茶的研发者是日本人,此食策略胞,同时还能增强白血球、血小板,并使T细胞功能增殖3倍。据介绍,进入体内的蔬菜汤会引起化学变化,变成30种以上的抗生物质,其中,阿米酪氨酸和次酪氨酸被吸引,扑向癌细胞,在3天内抑制癌细胞。据…  相似文献   

17.
单留 《集邮博览》2011,(4):81-83
我国2500多年前成书的《诗·大雅·早麓》中有句:“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这里鸢(音同“渊”)是一种猛禽,俗称老鹰。其尾羽较长,在天空中飞翔时,尾羽并排展开,就像诸葛亮的羽毛扇(图1)。  相似文献   

18.
紫韵     
雨岚 《收藏界》2010,(7):52-52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古来技巧能几人,陈生陈生今绝伦——汪文柏《陶器行赠陈鸣远》 汪诗中这一丸比珠玉还要珍贵的“阳羡溪头一丸土”便是宜兴的紫砂泥。江苏宜兴,古名“阳羡”,这里山明水秀,人杰地灵,水土宜陶,砂壶宜茶。用这里的紫砂泥烧制的紫砂壶,历来是爱茶之人的心仪之物。北宋苏东坡择居宜兴时,“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爱其茶、泉、壶,有“饮茶三绝”之说;明代李渔也有“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的赞誉。  相似文献   

19.
黄健亮 《收藏》2009,(8):93-98
台湾居民以自福建、广东的移入者为大宗。闽粤素为工夫茶区,历来有品饮工夫茶的风俗。工夫茶移入台湾后泡法及器具被简化,农闲之余,老幼成聚稻埕,泡茶社交共话桑麻,俗谓“老人茶”。  相似文献   

20.
《钓鱼》2005,(5)
茶、钓鱼、人生,看似风牛马不相及,但细细品来却有许多相似之处。据说高僧能从吃喝住行这些平日的琐事中参出禅来。我等虽无此道行,但从平生所乐之中也偶然能拾得一些道理来。茶,其味初始清淡,继而淳厚,最后仍以清淡收尾。呷上一口浑身舒适,沁人心脾,如同被茶汤涤荡过一样。“画眉深处入时无”,其香徐徐地来,淡淡地去,使人回味无穷。品茶之具也是清淡的,不必“玉碗盛来”,也可是金杯玉盏,还是以清瓷淡陶为最多,上面大多铭以“宁静致远”或“淡泊明志”之类的文字。品茶之人的心境也应是平静澄淡的,慢慢地啜,不能牛饮如梁山好汉一般。“境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