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书《炙手可热的人》的摘要一经在《纽约邮报》头版刊登,立即引起轰动。该书作者苏珊·B.特伦托是前国会成员,她从原日内瓦核裁军会谈的美国代表路易斯·菲尔德那里得知,1984年身为副总统的乔治·布什出访日内瓦时,菲尔德曾为布什和他的前秘书珍妮弗·菲茨杰拉德安排了一幢幽静的别墅。菲尔德于1985年退休,1988年死于癌症。1986年,他向苏珊·B.特伦托的丈夫、前美国有线新闻网的记者约瑟夫·特伦托道出了布什与菲茨  相似文献   

2.
1983年美国军队入侵格林纳达时,几十名新闻记者试图通过接线员向该岛通话,但都未成功。一位有事业心的记者灵机一动,打电话到美国国会图书馆,从那儿得到格林纳达电话簿上的几个主要电话号码。凭着这些号码,那位记者接通电话并且获得引人注目的第一手新闻。 1987年,一位名叫萨姆·沃特斯顿的演员准备在一部电视连续剧中扮演美国前总统亚伯拉罕·林肯。为此,他急需了解林肯说话的口音。他  相似文献   

3.
美国著名作家约瑟夫·海勒于1999年12月12日因病逝世 ,享年76岁。海勒一生笔耕不辍。1994年完成《结束时分》以后 ,有人问他是否准备搁笔 ,他回答道 :生命不息 ,写作不止。他果真在1998年推出了一长篇回忆录《悠悠岁月》 ,真实地描述了自己一生从事文学创作的辛酸历程。约瑟夫·海勒可谓多产作家 ,被誉为“黑色幽默”的巨星。主要作品有《第二十二条军规》(1961)、《并非笑话》(1986)、《悠悠岁月》(1998)以及两个剧本《我们轰炸纽黑文》(1967)和《克莱文杰的审判》(1974) ,并以第一部小说…  相似文献   

4.
1991年,在伟大的作曲家逝世200周年之际,他的音乐将比任何时候都更为流行。作曲家约瑟夫·海顿在谈到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时曾说:"在100年内,我们的后代将再也见不到这么一位天才了。"这是个热情的预言,但它很快就被否认了。在莫扎特逝世200周年之际,当他的崇拜者们遍及全世界时,许多人都确信尚未有人  相似文献   

5.
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泰斗之一、被誉为“美国现代戏剧之父”并因其戏剧创作的成就而荣获193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尤金·奥尼尔,一生阅历丰富,交游甚广。他和同时代的许多名人,尤其是文化艺术界的名人都有过交往。在和众多名人的关系中,最具戏剧性的是他与美国名记者约翰·里德和与英国电影巨星查理·卓别林之间的恩怨。约翰·里德(1887~1920)是美国诗人、政论家、记者。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赴欧洲担任战地记者。1917年在俄国目睹十月革命爆发,写成长篇报告文学《震撼世界的十日》,最早向全世界全面介绍了十月革命的来龙去脉,列宁亲自为之…  相似文献   

6.
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910)是美国著名的幽默作家,他的《汤姆·索亚历险记》(1876)和《王子与贫儿》(1880)等以少年为主人公的作品至今仍然脍炙人口,深受各国读者的喜爱。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他的真名叫塞缪尔·朗荷恩·克菜门斯。吐温于1835年11月30日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的佛罗里达镇,4岁时,全家迁到密苏里州南部的汉尼巴尔居住,在那里他度过了少年时代。汉尼巴尔位于密西西比河岸边,因地处南部交通要道而热闹繁盛。1867年,吐温32岁时,他以旧金山的加利福尼亚时报记者的身分与去欧洲和巴勒斯坦的旅游团同行,乘的是“桂格城”号轮船,历时半年。他从所到的各个地方,向报社发回许多非常有趣的报道。这次旅行是他人生的一个大转机,因为在这次旅行中,他结识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美貌姑娘奥莉薇娅·兰登的弟弟查尔斯·兰登。  相似文献   

7.
青年时代夏尔-比埃尔·波德莱尔(Charles-Pierre Baudelaire,1821-1867)于1821年4月9日出生在巴黎奥特弗伊大街。父亲约瑟夫-弗朗索瓦·波德莱尔曾任原参议院院长舒瓦瑟尔-普拉兰公爵家的家庭教师,母亲名卡  相似文献   

8.
84岁的罗伯特·佩恩·华伦在睡眠中悄然长逝。他是1986年美国正式授予的第一位桂冠诗人。他曾幽默地宣称,如果是由于写了那些用于礼仪上的诗歌,他宁愿不接受这个称号。“天啊,不,”当时他说道,“我不期望人们将会听到我作诗赞美罗纳德·里根夫妇。”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华伦几乎赢得过每一项文学奖。最突出的是,他是唯一的一位普利策小说(《国王供奉的人们》,1947年获奖)奖与诗歌(1958和1979年两次获奖)奖的双奖得主。这位人们称之为“红色的”肯塔基州人,同时还是一位颇具影响的评论家兼教师,他与克林斯·布鲁克斯合著的《关于诗的理解》和《关于小说的理解》深受几代学生的推崇。  相似文献   

9.
宋德发 《世界文化》2005,(11):34-35
美国当代文坛大佬约翰·厄普代克(1932—),不仅把美国国家图书奖、欧·亨利短篇小说奖、普利策文学奖和美国书评家协会奖等悉数收入囊中,如今73岁的他也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之一,有望成为美国第12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从1959年至今,厄普代克共创作了20部长篇小说,中国读者较为熟悉的是“兔子四部曲”,对其余16部或许还未曾谋面和耳闻。厄普代克的长篇小说以内容的严肃和形式的高雅而著称,但1994年问世的《巴西》却是个例外,这是一部内容严肃但形式接近通俗文学的小说,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耐读性。女主人公伊萨贝尔是一个漂亮的巴西白人…  相似文献   

10.
所谓圆珠笔,也就是一种笔尖上装着用铬钢或不锈钢制成的坚硬小球的笔。书写时,小球一转动,就使笔杆中的浆糊状油性墨水顺着笔尖带沟的夹具渗出来。它是1888年由美国的约翰·劳德发明的。他为了寻找可以在包装纸、木板以及表面粗糙的东西上做记号的好办法,做了种种尝试之后,终于发明了在笔尖上安装旋转珠的笔。但他最初发明的笔,用了多少墨水,就有多少空气进入笔杆,因此有从笔杆的眼儿里漏墨水的缺点。 1941年,匈牙利的新闻记者拉兹罗·比罗曾对这种笔加以改进。他于1943年流亡到布宜诺斯艾利斯以后,仍继续进行研究。最后他公布的研究结果是:应用毛细现象的原理,在细管中,注入浓稠的圆珠笔墨水,这样,就可以避免墨水流出。第二次世界  相似文献   

11.
1930年7月7日,在英国苏塞克斯柯南·道尔的家,英国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同他的创作者———柯南·道尔——一起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对于他的许多读者和崇拜者来说,所有侦探小说里最著名的大侦探似乎仍然活在人们的心中。许多人认为,福尔摩斯是根据爱丁堡的约瑟夫·贝尔博士创造的,这或许是真的。然而,毫无疑问,真正的福尔摩斯就是柯南·道尔爵士本人。柯南·道尔有着不平凡的多彩生活——他即是个学生、物理学家、作者、而且还是个唯心主义者——我们知道他一直是以私人侦探身份出现的。他坚持正义,鞭挞邪恶,寻求真理,敢于揭露官方的弊病…  相似文献   

12.
在今天的维也纳,人们很少能听到格鲁克(Christoph Gluck,1714—1787)的作品,但在奥地利音乐史上,这位作曲家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他在歌剧领域推行的深刻变革为维也纳古典乐派拓展了道路。他摒弃了以往歌剧僵硬呆滞的风格,尽管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亨德尔曾不遗余力地为这类歌剧写过大量脍炙人日的音乐。在格鲁克看来,歌剧不是用来炫耀“圆润的歌喉”,正如莫扎特十分贴切地形容那些华而不实的唱段那样,它首先是戏剧.著名的启蒙主义学者约瑟夫·封·宗南费尔德在评论《阿尔西斯特》的演出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写了几部最佳长、短篇小说的伯纳德·马拉默德(Bernard Malamud)于1986年3月18日在他的曼哈顿寓所逝世,享年71岁。他以其第一部长篇小说《呆头呆脑的人》以及最近根据该小说改编成的电影而闻名于世。《呆头呆脑的人》(1952)是一部关于棒球神话和追寻圣杯的自我意识浓厚的综合作品。不久,他又有一些较好的作品问世。他的第一部小说集《魔桶》(1958)在1959年获得“全国图书奖”,他的最佳长篇小说《修配工》(1966)亦获得“全国图书奖”,并荣获美国普利策奖。马拉默德于1914年生于纽约  相似文献   

14.
汤伏祥 《寻根》2005,(4):41-46
赫德兰这个名字,对现在的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陌生的。赫德兰,原名艾萨克·泰勒·黑德兰(1859~1942年),是一位美国传教士,他于1888年来到中国,任北京汇文书院文科和神科教习。一个教习,本不足以评说,但由于他的妻子赫德兰夫人  相似文献   

15.
南非著名作家、前自由党领导人艾伦·佩顿于今年4月12日在德班附近的家中逝世,享年85岁。他的妻子安妮·佩顿在他死后接见记者时说:“他心满意足地躺在自己的床上,安详地离开了人世。”一个星期前,佩顿在德班接受一次食道癌切除的大手术,但手术没有成功,佩顿出院后不到一  相似文献   

16.
因畅销小说《根》而荣获普利策奖的阿历克斯·哈利曾说过:“航海活动对我来说是一种超脱。”哈利随货船旅行,每次都要在海上呆一两个月。在美国海岸巡逻队20年的海上生活中他自学了写作,哈利解释说,“最初是给国内的亲友写信,讲述自己的海上生活。后来,同船的伙伴们发现我经常寄  相似文献   

17.
外媒导读     
正2018年普利策奖揭晓《纽约时报》成为大赢家2018年普利策奖获奖名单于哥伦比亚大学揭晓。普利策奖是1917年根据美国报业巨头约瑟夫·普利策的遗愿而设立的,作为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该奖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包括新闻、文学、艺术等在内的世界性综合奖项,分为新闻类奖项和创作类奖项,后者又分为小说、戏剧、音乐等多个种类。《纽约时报》和《纽约客》因报道了好莱坞制片人哈维·韦恩斯性侵一案,并直接引发妇女捍卫自身权利的运动,获得了公共服务奖;《纽约时报》还因报道美国总统选举遭干预一事获国家报道奖;此外,一个进入美国的叙利亚难民家庭的系列漫画助推《纽约时报》首次夺得  相似文献   

18.
著名畅销书作家房龙,虽说入籍美国,但却是地地道道的荷兰人,伟大的政治家富兰克林·罗斯福,虽说是地地道道的美国人,但血管里却流淌着荷兰人的血。罗斯福的七世祖先克莱斯·梅尔滕森·范·罗斯福,于1620年与一百多名欧洲移民,乘“五月花号”帆船从荷兰移居北美大陆,1644年左右,在新尼德兰定居。所以,罗斯福是荷兰移民的后裔,他曾亲切地称房龙是他的“荷兰同胞”。这两个“荷兰同胞”同年同月出生,房龙于1882年1月14日降临人世,罗斯福于1882年1月30日来到人间。出生时房龙有9磅重,而罗斯福足足10磅。当他们相识于哈佛大学,成为同窗好友时,房…  相似文献   

19.
审校者说明—— 《在中国的文化人类学家和教士——大卫·克罗克特·葛维汉》一文,写的是大卫·克罗克 特·葛维汉(David Crockett Graham, 1884—1962)在中国四川的人类学活动以及他作为教 士的某些活动情况。美国人葛维汉虽然是教士,但他的主要活动在学术方面。他于1911年 来华,1913年抵川,直到1948年从成都的华西协和大学退休返国.其间除短期回国述职和 进修之外,在中国生活和工作了38年,而其中36年是在四川度过的。其间曾任华西协和大 学博物馆(今四川大学博物馆)馆长兼文化人…  相似文献   

20.
罗伯特·佩恩·沃伦被任为美国第一位官方指定的桂冠诗人。这位八十岁的诗人、小说家和随笔作家于四十年前发表了他最著名的小说《国王的人马》。他是唯一的一位既获得过普利策小说奖又两次获得过普利策诗歌奖的人。这位风格独特的文学家用各种形式进行创作,但他在1983年说:“诗歌和我的心同在。”在过去的十年里,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