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瓜沙曹氏政权时期河西走廊的政治布局现在国内一般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从908年张氏政权灭亡开始,河西已实际统一于甘州回鹘政权,归义军瓜沙曹氏政权不过是甘州回鹘的附属政权而已;另一种意见认为甘州回鹘始终未能统一河西,只是符个独立的割据政权弱肉强食的场所。我们认为后一种意见比较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2.
甘州回鹘政权一直非常注意与周边民族和政权的交往,佛教在这些外交活动中曾扮演过相当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对史籍及敦煌文献中有关甘州回鹘与中原王朝及沙州归义军、金山国交往关系的史料及敦煌石窟中相关题记资料的梳理,论述了佛教僧侣在甘州回鹘政权的外交活动中充当了重要角色,指出佛教在沟通甘州回鹘与中原王朝及沙州归义军、金山国政权的关系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及周边国家、地区、民族间的宗教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开启,封存长达近千年的几万卷古代文书得以出土,浩瀚的巷帙、丰富的内容为中外古代历史,尤其是为我国西北边陲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资料。这里介绍、讨论的伯2155号卷中的两件文书,即为研究瓜沙曹氏归义军政权和甘州回鹘政权关系史不可多得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正> 从十世纪初唐王朝灭亡到十一世纪中期西夏居有河西的一百多年间,河西地方作为绿洲走廊地带的地域特殊性,在中原王朝不能进行直接统治的情况下,曾出现过瓜沙曹氏、甘州回鹘和凉州蕃汉联合政权(时又称西凉府)鼎立并存的局面。关于瓜沙曹氏和甘州回鹘政权,学术界论述颇多,而对凉州蕃汉联合政权则少有专文论述。实际上,凉  相似文献   

5.
徐晓丽 《家教指南》2001,(4):112-118
继张承奉执掌瓜沙政权的曹议金,开创了归义军的曹氏时代.曹议金的回鹘夫人天公主是曹氏归义军时期的重要人物.关于她下嫁曹议金的时间一直是学术界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以P.2915号文书为中心,对该卷所涉及的"河西节度使尚书"、"公主"、"夫人"等进行考证,发现写于天复四年这篇文书,是有关曹议金的释门杂文.文书中"公主"正是指曹议金的回鹘夫人天公主,"夫人"指他的原配夫人宋氏.这样,曹议金与甘州回鹘天公主结亲时间至少应在天复四年以前.本文还围绕着曹议金与甘州回鹘天公主结亲时间,对曹议金上台的历史原因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与这场政治婚姻有关.  相似文献   

6.
慕容归盈是瓜沙归义军史研究中渐次引起学界注意的一个人物。笔者在《慕容归盈与瓜沙曹氏》一文中,曾对归盈与瓜沙曹氏之政治、姻亲关系及归盈世系等试作探讨。本文拟讨论慕容归盈出任瓜州刺史以前的身世,诸如他治瓜州前的经历、凭藉什么步入瓜沙高层统治圈、他与吐浑慕容氏关系及他这一支慕容氏迁居瓜沙的时间等。慕容归盈于公元914年—940年间曹氏重建归义军政权初期出任瓜州刺史。此前他的经历如何,笔者在前揭文中曾从黄盛璋先生说,也认为他有可能是P.4276《安怀恩等万人上表》中提到的退浑十部落首领。因有实力而得瓜州刺史之任。后笔者翻检敦煌文书中发现一些有关材料,反映出这一推测不甚妥当,应修正。  相似文献   

7.
后晋天福三年(938),于阗实现了对五代中原王朝的首次入贡。关于该次入贡活动与曹氏归义军之间的关系,以前学界受已知史料所限而很少探讨,反而比较关注此后于阗遣使答谢后晋时曹氏归义军使团的一同东行,从而强调曹氏归义军是借于阗之力恢复了与中原王朝的联系。本文则在梳理于阗该次入贡情形及其后续活动、曹氏归义军与于阗答谢使同行入奏的过程与收获的基础上,进一步追寻了于阗对五代时中原王朝首次入贡活动的起因、背景。通过对相关历史记载的分析,提出并论证了于阗该次入贡起源于曹氏归义军的引领与帮助,认为早在后唐长兴年间各方即已开始筹划于阗的该次入贡,其中曹氏归义军"达外国之梯航"的积极作用尤其值得关注,只是后来因曹议金去世等原因,归义军的实力与影响力减弱,中原又发生了后晋取代后唐的重大变故,于阗的入贡对象也随之从出发时拟想的后唐变为后晋,而P.2539v保存的相关记述也不够直接明了,曹氏归义军对于阗该次入贡的促成之功遂湮没不彰。  相似文献   

8.
自李唐王朝于天祐四年(907年)为后梁所取代,至北宋建隆元年(960年)的50余年,是我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这是大动荡,大分裂时期,中原是如此,丝绸之路沿线也是如此,各城镇自有政权,俨如一国,互不相统。但是,这并未影响丝绸之路的畅通,甘州回鹘为丝绸之路畅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拟据甘州回鹘和中原的交往,勾勒出五代时期中西交通的概貌。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法藏敦煌文献P.3016V中一件抄写的《某乙致令公状》进行了考辨,认为它是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沙州归义军节度使曹议金写给灵州节度使韩洙的书状草稿的抄写件。书状中的灵武路上少数民族部族劫杀甘州回鹘使者的事件发生在同光二年(924),这件书牍文献反映了因劫掠事件引起了甘州回鹘、灵州节度使与沙州归义军之间一度紧张的政治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从西汉至840年回鹘南下之前,一直有突厥语族群栖息于河西地区。正为此,漠北回鹘汗国破灭后,其一支才南下河西。甘州回鹘是于875年正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军事集团出现于历史舞台的,毗伽可汗(875-885年在位)是其第一任可汗。甘州自884年底开始为回鹘所控,汗庭是900年或稍后不久由合罗川迁往甘州城的。其辖境,最盛时东达秦州,东北至贺兰山,南以祁连山为界,西止于沙州,北至合罗川下游。甘州回鹘几乎从南下河西后便注重学习汉文化,重视保持并发展同中央王朝的关系。这也是其最终能发展成一个受中央王朝重视、使归义军政权不安、令安西回鹘汗国无奈的独立政权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1.
从西汉至840年回鹘南下之前,一直有突厥语族群栖息于河西地区。正为此,漠北回鹘汗国破灭后,其一支才南下河西。甘州回鹘是于875年正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军事集团出现于历史舞台的,毗伽可汗(875~885年在位)是其第一任可汗。甘州自884年底开始为回鹘所控,汗庭是900年或稍后不久由合罗川迁往甘州城的。其辖境,最盛时东达秦州,东北至贺兰山,南以祁连山为界,西止于沙州,北至合罗川下游。甘州回鹘几乎从南下河西后便注重学习汉文化,重视保持并发展同中央王朝的关系。这也是其最终能发展成一个受中央王朝重视、使归义军政权不安、令安西回鹘汗国无奈的独立政权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2.
河西走廊内大黄山(又名焉支山)、黑山、宽台山把狭长的走廊地带分割成三个区域,甘州回鹘地处其中心区域——黑河流域,这里是河西走廊的主要农业区,自古为“胡汉交往”的繁华之地。河西地区相对于中原王朝来说地处边缘地带,在中央王朝强势不足的情况下,辖河西走廊各块绿洲的地方政权,很容易割据自立;而甘州回鹘相对于河西走廊这一弓形狭长带状区域,又处于心脏地带,沙州政权、吐蕃、党项、契丹等政权分列其东西。甘州回鹘落脚于此,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建立一套有利于自身强国的政治秩序。从现有史料进行分析,东连西压、南北争锋是其外交措施的主要特点。但由于当时政治格局和其他潜在因素的制约,甘州回鹘与周边政权的各种关系又呈现出更为复杂的情形,并最终灭亡。  相似文献   

13.
从西汉至840年回鹘南下之前,一直有突厥语族群栖息于河西地区。正为此,漠北回鹘汗国破灭后,其一支才南下河西。甘州回鹘是于乾符二年(875年)正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军事集团出现于历史舞台的,毗伽可汗(875~885年在位)是其第一任可汗。甘州自唐中和四年(884年)底开始为回鹘所控,汗庭是于光化三年(900年)或稍后不久由合罗川迁往甘州城的。其辖境,最盛时东达秦州,东北至贺兰山,南以祁连山为界,西止于沙州,北至合罗川下游。甘州回鹘几乎从南下河西后便注重学习汉文化,重视保持并发展同中央王朝的关系。这也是其最终能发展成一个受中央王朝重视、使归义军政权不安、令安西回鹘汗国无奈的独立政权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4.
陈明 《家教指南》2006,(4):25-31
归义军早期的资料几乎未见有对慕容家族的有关记载,而在五代曹氏归义军时期,以慕容归盈为代表的慕容家族,却是活跃于瓜沙一带的大家族和重要社会政治力量.慕容家族从何处来,该家族与曹氏归义军有何关系,慕容归盈为什么会以瓜州刺史的身份在自己的家窟绘制如归义军节度使一样的出行图,这些问题是研究敦煌出行图必须回答的问题,同时也是研究五代瓜沙历史不可避免的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榆林窟第12窟的慕容氏出行图及该幅出行图题记中涉及到的几个慕容家族的人物关系进行了初步考证.  相似文献   

15.
甘州回鹘漫谈牛新军唐文宗时期,漠北回鹘由于内乱外患,再加上天灾,不得不四处逃散。经过一番动荡后,终于在河西与西域建立了几个分散的回鹘政权,其中就有甘州回鹘国。“初,回鹘西奔,种族散处,故甘州有可汗王,西州有克韩王,新复州有黑韩王,皆其后也”(《宋史·...  相似文献   

16.
安史之乱后,瓜沙地区被吐蕃占领.大中二年(848年)张议潮起义,推翻吐蕃统治,归附唐朝.大中五年,唐于沙州置归义军,以张议潮为节度使.自此之后,一直到北宋初,瓜沙地区由张曹两家世守.其中,曹氏自唐末五代初到宋景佑年间,被西夏灭亡为止,前后一百几十年,一直宗奉中原王朝正朔,对维持瓜沙地区长期相对和平局面.保持丝绸之路畅通和中外文化经济交流,曹氏与有力焉.但曹氏的创业者、第一个继替张  相似文献   

17.
关于曹氏归义军首任节度使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由曹仁裕(良才)事迹证曹仁贵即曹议金自本世纪初罗振玉撰《瓜沙曹氏年表》以来,学界一直认为曹氏第一任节度使是曹议金。然而,蒋斧早在1909年就已刊布在《沙州文录》中的两件年份不明的《权知归义军节度兵马留后守沙州长史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曹仁贵状》,却一直  相似文献   

18.
850年,沙州归义军驱逐吐蕃,光复伊州,但伊州西附近的纳职却一直为回鹘所占据。856年,张议潮一度出兵纳职,虽击破纳职势力,但未攻克纳职城。同年,唐册封安西回鹘庞特勤的使者王端章在伊州附近被劫掠。劫掠者最有可能的就是东与归义军为敌、西与庞特勤争雄的纳职回鹘。876年,高昌回鹘势力东扩,取伊州,这一行动受到沙州民众的赞扬;而且此后,高昌回鹘与沙州归义军政权保持密切关系,说明高昌回鹘不是从沙州归义军政权而是从其敌对者手中夺取伊州的。该敌对势力最有可能就是纳职回鹘,加上此前纳职回鹘曾多次侵入河西地区,其经行路线需要途次伊州,说明纳职回鹘已从归义军手中夺取了伊州,其时大致应在867—869年之间。  相似文献   

19.
李静杰 《家教指南》2023,(4):99-125
经变画系敦煌唐宋时期洞窟的基本内容,现存二十余种、九百余铺,具有完整发展序列。经变画在初盛唐时期初步发展,吐蕃、张氏归义军、曹氏归义军五代时期大发展,曹氏归义军北宋期、西夏走向衰落。经变画大体可以分为净土类、上求菩提类、下化众生类、其他类,约占总量2/5的净土类经变为洞窟首选内容。主室两侧壁经变画在初盛唐时期流行通壁式布局,吐蕃时期增加二列式、三列式布局,张氏归义军、曹氏归义军时期又增加四列式、五列式布局,通壁式布局占有半数以上。敦煌石窟经变画现存四十余种对应组合关系,合计二百数十对,大体可以分为净土类经变之间对应组合、非净土类经变之间对应组合以及净土类经变与非净土类经变对应组合三种情况。在通壁式布局洞窟中净土类经变占绝对多数,在多列式布局洞窟中往往兼顾净土类与非净土类经变。总体而言,敦煌石窟经变画反映了以净土信仰为主,上求菩提思想为辅,将下化众生思想作为必要补充的设计逻辑。石窟成为教化、救济众生,使之将来往生净土世界的说法道场。  相似文献   

20.
法藏敦煌文献P.3016V中一件抄写的《某乙致令公状》应是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敦煌归义军节度使曹议金写给朔方节度使韩洙的书状草稿的抄写件,状中的灵武路上的少数民族部族劫杀甘州回鹘使者的事件发生在同光二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