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雨 《小学生时空》2011,(7):116-117
秋天又来到了洛阳城。街道两边的树木被秋风一吹,树叶就像无数翩翩起舞的黄蝴蝶,纷纷飞落地面,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地毯。一群大雁变换着队伍往南飞去。它们一会儿排成个“一”字,一会儿排成个“人”字。在这萧瑟的秋风中,张籍愁思万缕。离家数十载的他此时怀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情感日益加重。这浓浓的思乡情岂是一个愁字能了却的。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小学语文第一册第7课《秋天到了》有“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的句子,其中“人”字和“一”字为什么不用引号。还有该册第16课《小公鸡和小鸭子》有“小鸭子正在水里捉鱼,忽然听见小公鸡喊救命”的句子,那“救命”二字为什么也不用引号呢?泸溪县李家田乡中心学校邓平香  相似文献   

3.
一位老师出示了一幅“大雁南飞图”,要求学生用“一会儿……一会儿……”造句。学生说:“秋天到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一个小于号,一会儿排成一条横线。”老师伸出大拇指夸奖他有创造性,但老师的本意是让学生说出大家都耳熟能详的那句“大雁一会儿排成一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一个‘一’字”。为了让学生说出这个句子,这位老师想了不少办法,而学生最终没有说出来,老师颇为失望。事实上,对这些一年级学生而言,说出“小于号”、“一条横线”来,并非有意创新,而说不出“人”字来,也很正常。“桃花怎么会开呢?”“因为它想看看这个美丽的…  相似文献   

4.
梦回故乡     
中秋的怀念还没黄叶纷飞,已是中秋了。总觉得漫天纷飞的黄叶才于秋天应景。秋天更多的不是收获,而是倦鸟归巢,是小学课本上的“秋天来了,一群大雁向南飞,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离家这么久,从没看到过大雁南飞,连风筝的线都被耸立的  相似文献   

5.
我爱秋天     
我爱秋天的天空。瓦蓝瓦蓝的天空像大海一样湛蓝,宛如秋雨冲洗过。朵朵白云犹如扬帆起航的轻舟,慢悠悠地漂浮着,真是秋高气爽哩!一群群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往南飞去,一会儿排成个“一”字,一会儿排成个“人”字,边飞边发出“嘎嘎嘎”的叫声,好像在说:“再见了,小朋友们,明年再相会吧!”  相似文献   

6.
《秋天》是人教版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文中有一段话是写大雁迁徙景象的:“天空里,一群群大雁往南飞。它们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备课时,笔者只知道大雁是候鸟,每年都要迁徙,却对它们为什么要保持严密规则的飞行队列则一无所知。  相似文献   

7.
谁将人字蓝天写?是雁! 雁的繁殖地在西伯利亚,冬季来临时经东北、华北,到南方过冬.所以,当树上黄叶渐多秋风转凉、人们欣赏菊花的时候,才能听到雁的凄凉的呜叫声从高天传来.你抬头仰望,只见极高极高的天之穹幕上,一行雁伸着长长的脖颈瞻望着,舞动翅膀不停歇地划过长空向南飞去.他们一会儿排成"一"字形,一会儿又排成"人"字形,在"人"字第一笔的上方有个黑点儿,那是头雁.  相似文献   

8.
“秋天来,天气凉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一字,一会儿排成个人字……”那是五十年代初,我刚上小学一年级,学了这篇课文。放学以后,我同小朋友,常常跑到村头,遥望着一群群大雁沐浴着火红的晚霞,“嘎嘎”地欢叫着,潇洒地飞向远方。我和小朋友一齐拍着手,朗诵着课文,一直望着大雁消失在苍茫的天际,才恋恋不舍地回家。星期天,我同小朋友提着篮子,到村头的麦田里捡大雁的粪便喂猪。已经是深秋,平展展的麦田染了一层薄薄的霜,似下了一场小雪。一会儿,太阳露出了红彤彤的笑脸,麦田变得一片碧绿,麦苗肥壮的叶片上,还滚…  相似文献   

9.
雁阵的奥秘     
秋天来了,一群群大雁往南飞。它们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浩浩荡荡地飞向江南;到了春天,大雁又以同样的队形,向遥远的北方“返航”。在这一年两度的“迁居”飞行中,大雁总是群飞而不乱,如同受过严格训练的军队布阵一样,所以古人称之为“雁阵”。可你是否知道,大雁在群飞的时候,为什么要排成整齐的“雁阵”呢?  相似文献   

10.
秋天到了,一群大雁(yàn)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这是上小学时课本上的一篇文章,文章过了许多年我们依然会记得,但是您知道鸟儿飞行的时候为什么要这样吗?原来鸟儿编(biān)队飞行能产生一种空气动力学的作用。一群由二十五只编成“人”字队形飞行的鸟,要比具有同样能量而单独飞行的鸟多飞百分之七十的路程。也就是说,编队飞行的鸟能飞得更远。这是为什么呢?当飞鸟向下扑打翅(chì)膀(bǎng)时,在它的翼(yì)尖部分附近就产生了一股上升的气流。每一只在编队中飞行的鸟利用了邻近它的另一只鸟所产生的这股上…  相似文献   

11.
韩梅 《留学生》2011,(3):43-43
西方的轻松教育给了孩子一个发散的思考模式.让他们在天马行空里翱翔。 回想一下我们小学写作文时,谁没写过这样的句子.“下课了,有的……有的……还有的……我们的课余生活是多么的丰富啊!”“天空飞过一群大雁,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一会排成一字形”……  相似文献   

12.
超越人生的支点──记北京爱星少儿业余特长学校常务副校长曹雁本刊记者田波“秋天来了,天气凉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之字……,”这是一段小学语文课文,今天该起它来,却有一种悠远,古老的历史感,它触动荡人们对人生的一种感慨。当你仰望天...  相似文献   

13.
雁阵队长     
秋天来了,大雁排着队伍住南飞。他们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雁阵中最小的雁不知道整个雁群为什么非要飞几千公里,一定要到南方去。他在北方的老家住惯了,那里有的是小虫、小鱼、小虾,不愁吃喝,再说北方的树林中,还  相似文献   

14.
“如果我是一个从前的哲人,来到今天的世界我会最怀念什么?”周国平先生给了我们答案:“善良、丰富、高贵。”六个字,令人怀念的品质。同样令人怀念的,还有“杏花”“春雨”“江南”这六个字。我们忘了几千年前仓颉的灵感,也忘了这六个字中所蕴涵的美感,而这些,恰恰是我们要传承下去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秋天的公园     
夏姑娘一声不响地走后,秋妈妈迈着轻巧的脚步静静地来到了人间。尤其那美丽的公园,真像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公园里的天格外的蓝,天空中飘浮着几朵白云,似乎一艘艘帆船,在大海中慢悠悠地行驶着。一群大雁在天空中抖动着翅膀,飞向南方,它们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好像在说:"各位,我们明  相似文献   

16.
《惊弓之鸟》(五年制第五册31课、六年制第五册27课)是一篇成语故事,它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思想。教学中,可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比较课文。课文最后一段,是讲更赢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那只大雁射下来的原因。教学这段,可启发学生联系第一册课文《大雁》,回忆大雁合群飞行的特点: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同本文的“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进行比较。然后再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从而使学生明白更赢的本事不是只能拉一下弓把大雁射下来,而是经过细心观察,从大雁合群飞行的常规和“孤单失群”的异象分析中,找出使这只大雁自己掉下来的办法,进而理解本文的主旨。 (二)比较顺序。课文先写更赢把大雁射下来的  相似文献   

17.
秋天     
秋天来了,天气凉了,大雁南飞了,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一会儿排成一字形。  相似文献   

18.
自制橡皮泥     
小大人看见同学们都在玩橡皮泥,她也从妈妈给的零花钱中拿出五元买了一盒。回到家里急忙把作业做完就开始玩了起来,一块块橡皮泥在她的手里变幻成小狗、小猫、小兔子。小大人把它们排成一队,自己当老师教它们识字。她一会儿扮演老师,“同学们好,这堂课我们学习人口手三个字,大家跟我读‘人’。”然后,她就细声学着学生的样子说“人”。小大人安琪琪自言自语地玩  相似文献   

19.
一个“秋”字,几乎贯穿整部中国文学史。笔者展读当代散文家李华章的《秋风亭记》,正是“秋风起兮”之时,于是《秋风亭记》的“秋意”又多了一层氤氲。《秋风亭记》浓郁的“秋意”,大致可概述为以下几个层面:首先是“秋风亭”这个历史古迹称谓中  相似文献   

20.
秋天     
风沙沙地响了一夜。清晨起来,又见外面到处是落叶,把通往学校的路盖得严严实实的,仿佛是下了一场树叶雨。一股凉风吹来,我不禁打了个冷颤,这落叶,这凉风,都似乎在向人们示意,秋天来了。天空蓝得像一片透明的玻璃,一群大雁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地往南飞去了。公园里,枫树阿姨脱去了绿纱衣,换上了黄外套。秋风吹起,枫叶像许多漂漂亮亮的蝴蝶从树上纷纷扬扬地飞下来,松树爷爷却还穿着绿罩衫,显得更加苍劲、青翠,如同春天一般富有朝气。地上的小草东一块,西一块,不像春天那么稠密。旁边的池塘里,荷花妹妹早已藏起了她的身影,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