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侯外庐(1903—1987年)在史学界与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并称“五老”,都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拓者。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有一个明确而坚定的理想信念,并都曾在这理想信念指导下积极投身革命斗争;他们都是为了解中国国情,变革现实,而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中国历史的。侯外庐回忆其本人经历道。  相似文献   

2.
上个世纪50年代,著名大学由著名学者当校长,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诸如马寅初(北京大学)、王亚南(厦门大学)、陈望道(复旦大学)、李达(武汉大学)、竺可桢(浙江大学)、杨石先(南开大学)等等。而在西北大学的发展历程中,也曾经有过这么一位学者执掌校务长达8年,在成千上万的  相似文献   

3.
潘宏 《教育与职业》2012,(28):104-106
侯外庐,原名兆麟,又名玉枢,自号外庐,1903年2月6日生于平遥县西王智村,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教育学家、著名学者.他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曾担任过哈尔滨大学、北平大学、香港达德学院等著名高等学府教授.  相似文献   

4.
侯外庐史学成就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外庐(1903-1987),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山西平遥人。汾阳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政法大学,受李大别影响,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27年赴法国留学,1930年回国,先后任哈尔滨政法大学、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从事抗日宣传工作。1948年与郭沫若同抵东北解放区。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出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北京大学教授、西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是第一、二、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全国…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1993年10月在山西太原召开的国际会议所讨论的有关问题,进行综合评述介站,包括侯外声先生的生平著述与评价、学术成果与理论贡献,关于候外声学派、近代史上科学与人文的关系,中国思想史研究与展望等。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最重要内容即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产生、发展,其中被尊称为“五老”的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和侯外庐等,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此,本刊编辑部特约有关专家、学者,对“五老”的史学成就作一总结,以飨读者。 本文是这组文章中的第一篇。──编者  相似文献   

7.
侯外庐在当代最早将王船山界定为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他深刻地揭示了船山“六经责我开生面’’的科学精神,并第一次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系统地剖析了船山的哲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8.
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侯外庐先生以研究中国社会史、思想史、哲学史而闻名中外。在数十年的学术生涯中,他对史学理论和历史学学科建设发表了许多重要的论述,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强调史学工作者在理论上和品质上的修养是极其重要的,这些修养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科学上的诚实态度和执行自我批判的精神。关于历史研究的原则和方法,他认为,应该是搜集大量的材料,加以具体的分析和整理,经过概括和抽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发现事物内部的规律性,得出科学的结论。他还提出了历史科学"生长点"的问题,根据矛盾学说,指出,历史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批评,没有批评就不能发展。关于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他提出了四条原则:一是热处理,就是要趁热打铁;二是要注意文章、考核、义理;三是注意培养尖子,不能搞平均主义;四是发扬民主精神。他深入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史学民族化的问题,提出:所谓"民族化",就是要把中国丰富的历史资料,和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做统一的研究,从中总结出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特点。这些思想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当今的史学理论和学科建设上,仍有突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侯外庐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办校思想别具一格,独成一家,留下了许多成功的办学经验。本研究着重论述了侯外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涵和办学经验,以期为我国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1930年,郭沫若出版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标志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诞生。1932年,侯外庐读到了郭沫若的这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后逐渐在郭沫若的影响下开始了对中国历史的思考,但也提出了对郭沫若史学的批评意见。1941年,侯外庐写作《中国古典社会史论》、正式从经济学转向史学之时,不仅将郭沫若视为学习的对象,更是将之视为超越的对象。侯外庐一生把郭沫若既当成导师又当成论敌,这种符合辩证法的学术态度体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优良学风,促进了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侯外庐和白寿彝是20世纪中国史学史上具有重要学术地位的史学家,二人感情深厚,在学术上相互影响.他们有共同的学术追求,即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中国历史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他们都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研究,重视史料的考证、辨伪;在学术上致力于"成一家之言",强调"通识";认为社会史是思想史、史学史研究的基础.他们都是杰出的学术组织者,并形成了自己的学派.他们的学术道路和学术成就表明,把唯物史观与中国民族特色结合起来,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一条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12.
13.
侯忠义 《丹东师专学报》2011,(6):104-106,137
《后水浒传》是《水浒传》的续书之一,是在《水浒传》之后产生的又一部歌颂草莽豪杰的英雄故事作品。小说写宋江等人死后转世托生为杨幺等人,发动了洞庭湖农民起义,继承和发展了水浒的事业。他们提出了"均贫畗""平等"等思想,反对招安、外族入侵。小说塑造了杨幺的杰出形象,以续书形式反映了明末清初的市民心理。  相似文献   

14.
侯方域所作《四忆堂诗集》在清乾隆时被列入禁毁书目,流传不广,但其诗的价值不可忽视。集中感叹时局艰危、抨击权奸误国、哀悯民生窘困,大多散发着慷慨激越、沉郁悲凉的气息;明亡以后,则更多亡国哀痛、挚友之思,风格凄婉悲怆、寄旨遥深,表现出明清易代的大背景下士人的典型心态。在艺术上,其师法少陵、善于寄兴、风格兼美,继承前贤而又不失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15.
侯建新,“文革”中“老三届”初中生,成长于计划体制之下,成熟于社会转型时期,所倾心研究的也正是社会转型问题。他为了中国而研究西方,研究西方是为了现实中国。采访之初,当我们祝贺他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时,他只淡淡地说,自己没想到。切入正题后,他逐渐兴奋起来,娓娓道出了自己二十年不变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侯方域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明末四公子之一.侯方域的诗歌创作学习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以诗纪史,加之在创作中揉进了个人的身世之感、故国之思、亡国之恨,使他的作品在情感上更易打动人的心灵.他的诗歌同明末的"云间六子"以及清初的"江左三大家"的作品合力构成悲壮的时代组曲,展现了当时动荡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传统文化孕育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它源远流长,赓延至今。后土文化不仅是这一古代灿烂文明的肇始.而且是全世界炎黄子孙的根祖;不仅表现了先民对土地和生命演嗣的崇拜,而且寄寓了构建文明、发展经济和不断推动社会进步的远大理想。  相似文献   

18.
后土为管理土地的最高女神,亦即女娲,后土祠设在雄奇灵秀的汾阴睢上,黄帝和历代帝王多次祭祀,后土文化有深厚的内涵和伟大的力量,应多方发掘后土文化,弘扬后土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